- 年份
- 2024(5319)
- 2023(7705)
- 2022(6470)
- 2021(6178)
- 2020(5090)
- 2019(11350)
- 2018(10870)
- 2017(20037)
- 2016(11474)
- 2015(12802)
- 2014(12588)
- 2013(11752)
- 2012(10575)
- 2011(9536)
- 2010(9425)
- 2009(8660)
- 2008(8574)
- 2007(7688)
- 2006(6931)
- 2005(6335)
- 学科
- 济(36631)
- 经济(36564)
- 管理(31967)
- 业(31064)
- 企(23780)
- 企业(23780)
- 方法(15616)
- 农(14060)
- 数学(13460)
- 数学方法(13202)
- 中国(12598)
- 财(11686)
- 农业(9819)
- 贸(9764)
- 贸易(9762)
- 业经(9758)
- 易(9545)
- 教育(8793)
- 学(8659)
- 制(8368)
- 理论(7561)
- 务(7252)
- 财务(7233)
- 财务管理(7216)
- 技术(7076)
- 企业财务(6834)
- 银(6565)
- 银行(6532)
- 地方(6411)
- 行(6113)
- 机构
- 大学(161629)
- 学院(155806)
- 济(58229)
- 管理(57590)
- 经济(56910)
- 研究(52794)
- 理学(50101)
- 理学院(49452)
- 管理学(48296)
- 管理学院(48034)
- 中国(38167)
- 科学(34237)
- 京(33798)
- 农(32045)
- 业大(27119)
- 财(27099)
- 所(27085)
- 农业(25238)
- 研究所(24699)
- 中心(24591)
- 范(23813)
- 江(23766)
- 师范(23517)
- 财经(21743)
- 北京(21525)
- 经(19790)
- 州(19174)
- 师范大学(19012)
- 院(18592)
- 经济学(17334)
- 基金
- 项目(106916)
- 科学(84058)
- 基金(77086)
- 研究(75926)
- 家(68853)
- 国家(68190)
- 科学基金(57854)
- 社会(48536)
- 社会科(45735)
- 社会科学(45722)
- 省(42541)
- 基金项目(41292)
- 自然(38362)
- 自然科(37539)
- 自然科学(37527)
- 教育(37192)
- 自然科学基金(36891)
- 划(36719)
- 编号(30662)
- 资助(30281)
- 成果(25740)
- 重点(24336)
- 部(23257)
- 创(22877)
- 发(22055)
- 大学(22005)
- 课题(21933)
- 创新(21066)
- 科研(20842)
- 计划(20299)
共检索到2341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映华
以539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大学生社会认同、问题网络使用对其生命意义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普遍较长,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及社会认同感居于中等水平,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网络使用;社会认同积极影响生命意义感,问题网络使用消极影响生命意义感;问题网络使用是社会认同影响生命意义感的中介变量。高校应该重视提升大学生积极生命意义;重视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防止网络沉溺;实施适合不同大学生群体的"三观"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认同 问题网络使用 生命意义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旭
目的:考察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感恩和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感恩问卷和生命意义量表对45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1)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应激量、感恩和生命意义感之间两两显著相关;(2)感恩在负性生活事件对生命意义体验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在负性生活事件对生命意义寻求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留守经历对感恩的中介效应起调节作用,在有留守经历群体中,感恩可以中介负性生活事件应激量对生命意义体验/生命意义寻求的影响,而在无留守经历群体中则不能。结论:感恩在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这一中介作用受留守经历调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嵇炜 王华 赵会军 黄治东
本文对6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种分析方法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时间管理倾向属于中间层次;2.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差异;3.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对生命意义感的回归方程显著,即大学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对生命意义感具有一定预测、解释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意义感 时间管理倾向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姝玥 林艳
通过开放式问卷收集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生命意义来源资料,对资料进行登录、编码,采用类属分析方法对文本资料进行归类,发现不同阶段学生的生命意义来源有一定的相似性,被学生们提到较多的生命意义来源有:社会关注、亲情、目标追求、成就、友情、自主性、满意充实和兴趣休闲。最后通过卡方检验对三个不同阶段学生的生命意义来源进行对比,探索三个群体在各生命意义来源上的差异。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常保瑞 方建东
为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现状,探索可协商命运观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以及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可协商命运观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7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研究发现:(1)元分析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和其他国家大学生在生命意义感的得分上无显著差异;(2)可协商命运观与生命意义感显著正相关,可协商命运观与自我效能感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感与生命意义感显著正相关;(3)分层回归分析、Bootstrap分析和Soble检验均显示,自我效能感在可协商命运观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显著。可协商命运观既可以直接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产生间接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旭
目的:调查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并探讨社会支持、乐观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社会支持、乐观和生命意义感量表对45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有61.8%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9.0%的大学生缺乏生命意义感;(2)乐观在朋友支持与生命意义感、他人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家庭支持对生命意义感具有直接预测作用;(3)乐观在他人支持与生命意义感间起调节作用。结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状况不容乐观,生命教育不仅要重视社会支持等环境因素,更应该从个体积极心理品质入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葛缨 邓林园 纪灵超
本研究拟探索网络成瘾城市留守儿童人格特质、网络效能感及生命意义感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作用路径,并考查网络效能感在其人格特质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中介作用。首先使用《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APIUS)从3369名中国城市留守儿童中筛选出网络成瘾城市留守儿童310名,然后分别进行《儿童中文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网络自我效能量表》和《青少年生命意义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1)网络成瘾城市留守儿童与非成瘾留守儿童相比,人格特质各维度偏高,网络效能感与生命意义感均较低。其中,男生的总体网络效能感与网络能力感高于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姝玥 程诗婷 方杰 王兴华
本研究以自杀人际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归属感受挫、累赘感知、生命意义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法对五所高校11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均对自杀意念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且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当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同时处于高水平时,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程度最严重;(2)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负向预测生命意义,生命意义负向预测自杀意念,生命意义中介了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对自杀意念的直接效应。
关键词:
归属感受挫 累赘感知 生命意义 自杀意念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徐世朴
中国大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其心理状态、心理活动、心理倾向,颇不同于其它社会群体,甚至也不同于一般的成年知识分子。中国的大学生出生在具有几千年深悠文化传统和厚重历史积淀的土地上,又成长于世纪之交,更多地学习了现代知识,接受了现代观念,生成了现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陶书中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不同单位用人理念的差异,大学生的诚信、工作经验以及随意毁约等问题困绕着就业指导工作,本文分析了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困惑,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指导 困惑 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肖凌 郝敏钗 刘增安 贾海英 曹印革
解决高职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国家、院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国家政策要引导和支持高职女大学生就业面向基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要适应需求,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和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女大学生择业要正确定位,积极参加新农村和生态农业建设,到城市社区、中小城镇等社会急需岗位就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女大学生 就业 对策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付海玲
通过对大学生生命意识和生涯规划能力的问卷调查,探讨生命意识对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大学生生命意识和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之间关系密切,且大学生生命意识能对大学生生涯规划能力进行有效的预测。从生命意识的视角出发,可以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强烈的生命意识和开展生命教育增进大学生对生命价值的认知与感悟,提高大学生生命意识水平,进而提升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北方
5月4日是青年节,但这一天,有两则有关大学生的新闻报道,却难以让人看到青年人本该有的朝气:一则是山东某大学一名大二女生遭同学投毒,怀疑是获奖学金遭嫉妒;另一则是中山大学一研究生选择了轻生,原因是毕业论文无法完成,找工作不顺,觉得愧对家人。(据《新京报》)按说,能够考上大学,甚至被保送为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亚楠 李元华 张舒 刘璐怡 刘慧瀛
目的:通过三个研究考察权力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一调查了165名大学生的个体权力感、生命意义感及自尊水平,研究二和研究三分别采用情景回忆法及角色扮演法操纵权力高低,检验生命意义体验的变化。结果:研究一发现,个人的权力感与生命意义感之间显著正相关,并且自尊完全中介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二和研究三结果显示,无论是通过情景回忆,还是角色扮演法,高权力显著增加了生命意义体验。结论:权力是提升生命意义体验的有效手段,在咨询和治疗实践中可以尝试通过提升权力使个体获得更强的生命意义感。
关键词:
权力 生命意义感 自尊 积极情绪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冷余生
以北大精神为代表的中国大学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主导的学术自由的精神。近50多年来,中国大学精神的传统既有传承,也有失落,当前面临着独立性与依附性,学术性与功利性两大矛盾。为了发扬学术自由的精神,必须坚持大学的独立性,正确处理大学与政府的关系,正确处理学术性与功利性的关系。同时,为了改善大学精神的制度环境,很有必要制订我国专门的《保障学术自由法》。
关键词:
大学精神 爱国主义 学术自由 独立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