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48)
- 2023(3970)
- 2022(3387)
- 2021(3288)
- 2020(3027)
- 2019(6530)
- 2018(6437)
- 2017(12558)
- 2016(7227)
- 2015(8396)
- 2014(8676)
- 2013(8064)
- 2012(7272)
- 2011(6839)
- 2010(6976)
- 2009(6548)
- 2008(6250)
- 2007(5757)
- 2006(5027)
- 2005(4722)
- 学科
- 业(20772)
- 济(19464)
- 经济(19435)
- 管理(17206)
- 企(12441)
- 企业(12441)
- 农(11864)
- 方法(11445)
- 险(10724)
- 保险(10633)
- 数学(10550)
- 数学方法(10428)
- 中国(9285)
- 贸(8201)
- 贸易(8198)
- 银(8059)
- 银行(8059)
- 易(8007)
- 行(7602)
- 制(6471)
- 融(6404)
- 金融(6403)
- 教育(6204)
- 财(6129)
- 农业(5651)
- 产品(5402)
- 理论(5003)
- 市场(4994)
- 各种(4437)
- 类型(4362)
- 机构
- 大学(95505)
- 学院(92392)
- 济(37525)
- 经济(36682)
- 管理(35822)
- 理学(29984)
- 理学院(29687)
- 管理学(29072)
- 管理学院(28913)
- 中国(28216)
- 研究(26730)
- 京(19893)
- 财(19863)
- 农(17231)
- 财经(15691)
- 中心(15570)
- 江(15071)
- 经(14263)
- 科学(13984)
- 银(13424)
- 业大(13264)
- 农业(13183)
- 北京(13159)
- 范(12971)
- 师范(12884)
- 银行(12821)
- 州(12512)
- 所(12393)
- 行(12124)
- 财经大学(11767)
- 基金
- 项目(57510)
- 科学(45562)
- 研究(45505)
- 基金(41184)
- 家(33680)
- 国家(33258)
- 科学基金(29326)
- 社会(28640)
- 社会科(26882)
- 社会科学(26873)
- 教育(23594)
- 省(22833)
- 基金项目(21096)
- 编号(20139)
- 划(19073)
- 自然(18317)
- 资助(18133)
- 自然科(17941)
- 自然科学(17938)
- 自然科学基金(17630)
- 成果(17095)
- 课题(14232)
- 大学(14013)
- 部(13899)
- 教育部(12530)
- 性(12323)
- 重点(12281)
- 人文(12237)
- 年(11895)
- 创(11816)
共检索到1534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纯 史福厚
蚂蚁花呗消费信贷产品对大学生群体的用户渗透率日益提高,其相应的信用风险也得到更多的关注。以广州市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调查方式获得第一手数据,运用交叉分析法等方法对数据结果进行剖析,发现大学生使用蚂蚁花呗过程中存在的信用风险主要包括还款能力不足、部分还款意愿不强、套现行为频发、对逾期还款后果认知模糊、没有授信门槛且额度过高等。为进一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应提高大学生群体信用风险意识,加大信用风险的教育力度,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严格校园信贷监管等。
关键词:
大学生 信用风险 信贷产品 蚂蚁花呗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慧琳
大学生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水平较高,消费观念较新颖,信贷产品也受到许多大学生的欢迎,但是大多数大学生都未实现经济独立,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消费主要依靠家长提供的生活费。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由于家庭收入缩减、预期消费减少等原因,大学生的生活费有所下降,日常消费行为也受到了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阐述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现状,了解特殊时期,即新冠疫情期间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变化,并基于蚂蚁花呗的使用数据,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加以分析。
关键词:
新冠疫情 大学生 消费行为 收入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新庆
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贷款市场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其贷款行为背后包含的信用风险不容忽视。通过问卷的形式对郑州市5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网络贷款参与度高且逾期情况时有发生;对自身偿债能力、信用风险及逾期后果认知不足。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行为、网贷平台的低门槛与高推广、行业环境宽松与家庭监管不力。应把控舆论方向,营造健康的互联网信贷环境;改善校园文化,切断不良网贷入校渠道;加强家庭教育,培养正确理财观。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贷款 信用 风险管理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新庆
大学生已经成为互联网贷款市场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其贷款行为背后包含的信用风险不容忽视。通过问卷的形式对郑州市五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调查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网络贷款参与度高且逾期情况时有发生;对自身偿债能力、信用风险及逾期后果认知不足。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行为、网贷平台的低门槛与高推广、行业环境宽松与家庭监管不力。应把控舆论方向,营造健康互联网信贷环境;改善校园文化,切断不良网贷入校渠道;加强家庭教育,培养正确理财观。
关键词:
大学生 网络贷款 信用 风险管理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金政 陈宝峰 邝焕弟
本文首先对我国消费信贷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其次对导致借款人违约的不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消费信贷理性违约模型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各参数的意义及其作用,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铮
基于SOR心理行为模型和理性行为模型,以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蚂蚁花呗”为研究载体,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开展了大学生使用消费金融工具行为的实证研究,揭示了在校大学生使用以“蚂蚁花呗”为代表的消费金融工具行为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广告营销”和“网络社交”是两类强影响因素,显著影响消费金融工具的使用行为,且在此过程中,“认知态度”的中介作用明显,“主观规范教育”的远程中介效果显著。最后,据此提出了应加强大学生消费金融教育的具体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朱琳
大学生网络消费信贷作为市场需求的创新回应,已成为互联网金融链条的重要一环,并且对第三方征信体系的健全具有极大的数据支撑价值。但大学生消费信贷业务的非理性增长容易引发过度消费负债,冲击现有金融监管秩序的稳定,并且在金融民主的推进中缺乏应有的主体尊重。社会极端事件的频繁发生和政府监管的边界模糊更是为其发展蒙上阴影。大学生网络消费信贷的法律规制应当针对市场、法律和制度风险,立足于金融教育、社会责任和征信体系完善的法律引导,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的有力支撑。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彭小辉 王静怡 王坤沂
基于博弈论视角,从理论上构建了金融机构与大学生消费信贷决策的动态博弈模型,并引入信誉机制,比较分析了传统金融机构退出大学生信用卡市场而互联网金融大举进入校园信贷市场的深刻原因,同时借助大学生消费信贷调查一手数据实证检验了信誉机制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单次和有限次重复博弈中,"囚徒困境"普遍存在,而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尽管利率和交易成本下降有利于促进交易,但信息不对称问题却使博弈只能进行有限次,因此要达成长期合作,必须引入具有"社会性惩罚"的信誉机制来抑制大学生的短期投机行为,然信誉机制对于促进传统金融机构与大学生合作的作用有限,更多的是促进互联网金融机构与大学生消费信贷关系的达成,实证结果验证了该结论。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强化互联网金融市场监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责任意识,有助于破解"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监管困局,这对于规范互联网金融校园消费信贷市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彭德元
由于我国消费信贷起步较晚,消费信贷业务处于起步阶段,探析消费信贷潜在风险,寻求防范和化解消费信贷业务风险的措施显得十分重要。今后我国应当逐步完善个人信贷信用制度,形成健全的消费信贷运营机制。
关键词:
消费信贷 风险 防范措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丁磊
针对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行业推出的互联网消费信贷以及2015年以来将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后向投资者推出的现象,本文立足于传统信贷风险的分析并同时考虑资产证券化为消费信贷带来的风险因素,力图探讨这类新兴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控制问题,同时证明建立互联网征信系统的迫切性。在分析中涉及到目前我国征信系统的发展概况以及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征信发展的可期方向,并以美国新兴成熟互联网征信平台Zest Finance为借鉴,旨在为我国互联网消费信贷资产证券化征信平台的建立提出发展思路。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袁慧兰 杨可桢 杨苑
本文介绍了金融科技背景下消费贷款的发展情况,立足于杭州市金融科技与消费贷款发展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因子分析法对杭州高校学生的消费行为及其选择消费信贷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对保护大学生消费权益、防止其过度消费或陷入高利贷等非法事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鹏 吴宏芳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但仍然存在明显的金融排斥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传统金融机构对大学生的评估排斥和营销排斥、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对大学生的价格排斥,以及大学生自身原因造成的自我排斥。为破解金融排斥问题,应鼓励银行拓展大学生消费信贷业务,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采取堵疏结合策略,同时加强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监管,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助力征信体系建设,此外,还需完善金融教育引导机制,加强对大学生金融消费者保护。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鹏 吴宏芳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但仍然存在明显的金融排斥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传统金融机构对大学生的评估排斥和营销排斥、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对大学生的价格排斥,以及大学生自身原因造成的自我排斥。为破解金融排斥问题,应鼓励银行拓展大学生消费信贷业务,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采取堵疏结合策略,同时加强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监管,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助力征信体系建设,此外,还需完善金融教育引导机制,加强对大学生金融消费者保护。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鹏 吴宏芳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消费信贷市场发展势头迅猛,但仍然存在明显的金融排斥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传统金融机构对大学生的评估排斥和营销排斥、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对大学生的价格排斥,以及大学生自身原因造成的自我排斥。为破解金融排斥问题,应鼓励银行拓展大学生消费信贷业务,对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采取堵疏结合策略,同时加强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监管,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助力征信体系建设,此外,还需完善金融教育引导机制,加强对大学生金融消费者保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