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96)
2023(13103)
2022(11452)
2021(10750)
2020(9060)
2019(20653)
2018(20367)
2017(38612)
2016(21778)
2015(24480)
2014(24376)
2013(23680)
2012(21518)
2011(19529)
2010(19127)
2009(17235)
2008(16537)
2007(14331)
2006(12346)
2005(10458)
作者
(64002)
(53109)
(52753)
(50067)
(33692)
(25582)
(23881)
(21094)
(20335)
(18881)
(18170)
(17763)
(16843)
(16608)
(16597)
(16179)
(16141)
(15840)
(15201)
(15081)
(13469)
(12789)
(12784)
(12069)
(11978)
(11900)
(11689)
(11584)
(10773)
(10659)
学科
(77681)
经济(77595)
管理(58610)
(55440)
(45239)
企业(45239)
方法(38430)
数学(33431)
数学方法(33054)
(22316)
中国(21216)
(19398)
(18924)
业经(17808)
地方(15644)
农业(15170)
(14946)
贸易(14942)
理论(14678)
教育(14594)
(14491)
技术(13352)
环境(13004)
(12734)
(12582)
(12244)
财务(12186)
财务管理(12170)
企业财务(11527)
(11150)
机构
大学(304987)
学院(298595)
管理(117737)
(110360)
经济(107868)
理学(103616)
理学院(102380)
管理学(100343)
研究(100115)
管理学院(99820)
中国(70098)
科学(67160)
(64965)
(57401)
业大(52505)
(50860)
研究所(47258)
(47187)
农业(45521)
中心(45277)
(42699)
(41957)
师范(41456)
北京(40640)
财经(39262)
(36180)
(35881)
(34671)
师范大学(33694)
技术(33016)
基金
项目(216815)
科学(168608)
基金(155218)
研究(153990)
(137811)
国家(136621)
科学基金(115872)
社会(94715)
社会科(89586)
社会科学(89560)
(86116)
基金项目(83715)
自然(78101)
自然科(76263)
自然科学(76239)
自然科学基金(74857)
(73489)
教育(72422)
资助(63180)
编号(62807)
成果(50604)
重点(48799)
(46972)
(45475)
(45470)
课题(43790)
创新(42213)
科研(42184)
大学(41485)
计划(41310)
期刊
(112672)
经济(112672)
研究(85428)
学报(57458)
中国(56554)
(51077)
科学(48620)
教育(43218)
大学(43051)
管理(39671)
学学(39447)
农业(35431)
(33515)
技术(24114)
(20577)
金融(20577)
业经(19537)
图书(18148)
财经(18100)
经济研究(18020)
(17991)
科技(16714)
业大(15927)
(15478)
(15375)
问题(14929)
理论(13933)
技术经济(13506)
资源(13132)
实践(12954)
共检索到419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桑海云  强冬梅  咸大伟  
文章通过对641名高校学生进行自杀意念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在不同学历、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类型、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失恋过、有无性经历、不同压力情况、有无安全感、是否目睹或亲身经历家庭成员有暴力行为、目前为止是否有过自杀行为自杀意念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且与自杀态度、社会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达到差异水平。由此提出从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控制、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对大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和关注特定阶段和特殊群体的学生四个方面着手,降低大学生自杀意念率,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姝玥  程诗婷  方杰  王兴华  
本研究以自杀人际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归属感受挫、累赘感知、生命意义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法对五所高校114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均对自杀意念有正向的预测作用,且二者交互作用显著,当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同时处于高水平时,大学生的自杀意念程度最严重;(2)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负向预测生命意义,生命意义负向预测自杀意念,生命意义中介了归属感受挫和累赘感知对自杀意念的直接效应。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袁群明  范志光  
为探讨残疾大学生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机制,采用自我污名量表、自杀意念量表、知觉压力量表和成人素质希望量表,对686名残疾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327名非残疾大学生进行调查以作为参照。结果发现:(1)在残疾大学生中共筛选出有自杀意念者76人,检出率为11.08%;(2)听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显著高于视力障碍大学生,视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显著高于非残疾大学生;(3)知觉压力在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4)希望在知觉压力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本研究探讨了自我污名对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改善残疾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孔慧  吴敏榕  韦燕云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广泛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认识和态度,并对其影响因素作深刻的剖析,进而提出增强大学生专业认同的有效途径,以利于帮助大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坚定学习信念,增强专业兴趣。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信和  苏毅超  
本研究采用自编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问卷》,对广州电大本科、专科成年业余班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将四种个体客观因素与四类学习支持服务的项目需求作交互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和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绝大多数学生仍习惯于集中组班面授的学习模式,求助时最关注反馈的及时性;印刷型教材使用意愿最强烈,网络型教材越来越受欢迎;学习时间偏少,辅导教师要注重传授如何挤时间来学习的方法;学习支出较多者对考前面授复习的依赖性较弱。本文认为:建立有效的课程学习支持服务,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终结点。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范志光  
为探讨正念特质、反刍思维、社会支持对听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反刍思维量表、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以及自杀意念量表对328名听力障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正念特质、社会支持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反刍思维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2)反刍思维在正念特质对自杀意念的负向预测作用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社会支持在反刍思维对自杀意念正向预测作用中起调节作用。本研究表明,正念特质对听力障碍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影响是有调节的中介过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任玉霜  徐瑞泽  姜涵钰  
文章基于338名经济与管理学院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数据,利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自身所学专业与创业关系的紧密程度、对学校创业课程开设的了解程度以及是否有过创业类培训或比赛经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均有积极的正向影响,家庭年收入在3万元到20万元、对所在学校各种支持帮助的了解程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学生性别、所在年级、是否是学生干部以及家庭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并且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孟凡  王远伟  黄巧俐  
我国大学生评教制度遭到教师和学生诟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评教指标体系设计不合理。本文采用修订后的美国SIRⅡ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影响学生评教结果的首要因素是学生的课程收获,第二项重要因素是学生的努力与投入。这一结论迥异于当前我国大学普遍实施的指标体系中对教师教学表现和教学行为的考量,却耦合了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的内在逻辑。我国大学学生评教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以学生的课程收获、学生的努力和投入为依据与标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孙玉环  刘本荣  
本研究以初一到初三的150名工读学生和240名普通中学生为对象,对工读学生的自我概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工读学生的外显自我概念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年级差异亦比普通中学生显著;(2)工读学生表现出比普通中学生更显著的自我概念的内隐效应;(3)工读学生表现出比普通中学生更显著的内隐、外显自我概念的分离;(4)父母教养方式、师生关系满意度、同伴关系维度对工读学生外显、内隐自我概念的预测效应不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艾学  
文章主要对苏州两所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研究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以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敏  张丽  
大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是提升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从问卷和访谈调查中发现,高校虽然普遍开展了学生评教活动,但在评价的时机、形式、内容、结果利用以及师生的认识和态度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高等学校应拓宽教学评价的内容,开辟学生参与评教的多种途径,开发适合各类课程的评价工具,使学生的评教真正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赵英  杨阁  罗萱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作为一种面向用户、服务用户的应用,能够促进教育信息化、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本研究以MOOC中的重要人群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在技术接受与使用整合理论(UTAUT)的基础上,引入感知趣味性这一自变量以及性别、年级、上网终端这三个调节变量,形成大学生对MOOC的接受模型。在模型验证的基础上,本文检验了调节变量对影响因素的调节作用。该实证分析表明,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群影响、感知趣味性、促成因素以及使用意愿都会影响大学生对MOOC的接受与使用行为,只有感知趣味性对使用意愿的作用会受到调节变量性别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本研究为MOOC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于海生  伍阿陆  程瑞芸  
职业价值观对人们的职业行为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为进一步改善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石铮  
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搞清楚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哪里。为此,我们针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站在用人单位的立场看待大学生求职,与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相比,大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素质受到了重点关注,这对广大大学生和高等学校都具有启示意义,为如何塑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明了方向,毕竟就业市场是检验人才质量的最重要和最可靠的场所。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缪小红  罗玲英  雷玲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的就业期望、择业心理也发生显著变化。以南京农业大学工科类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收入预期、单位性质预期、地域选择预期、专业对口预期及择业目的 5个方面,客观分析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并与实际就业状况进行比较,提出引导大学生合理择业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