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7)
2023(6289)
2022(5256)
2021(5307)
2020(4184)
2019(9932)
2018(9874)
2017(16765)
2016(10936)
2015(12511)
2014(12974)
2013(11450)
2012(10651)
2011(9961)
2010(10400)
2009(9237)
2008(8994)
2007(8389)
2006(7755)
2005(7029)
作者
(26672)
(22026)
(21907)
(21294)
(14220)
(10623)
(10416)
(8662)
(8656)
(8419)
(7514)
(7323)
(7149)
(7071)
(7006)
(6934)
(6928)
(6648)
(6499)
(6422)
(5960)
(5588)
(5434)
(5285)
(5141)
(5026)
(4995)
(4985)
(4541)
(4517)
学科
(27378)
经济(27355)
管理(24872)
教育(22484)
(20790)
(16858)
企业(16858)
中国(16051)
方法(10602)
理论(10370)
(9819)
教学(9533)
数学(9434)
数学方法(9098)
(8596)
(8436)
(7641)
地方(6486)
(6184)
农业(6141)
业经(6030)
技术(5985)
及其(5919)
(5837)
政策(5579)
(5454)
贸易(5452)
研究(5350)
(5318)
学校(5255)
机构
大学(141736)
学院(134958)
研究(51166)
管理(45772)
(45359)
经济(43837)
理学(38529)
理学院(37922)
管理学(36920)
管理学院(36630)
教育(35160)
(32409)
(31720)
师范(31615)
中国(31289)
科学(29074)
师范大学(25813)
(24937)
(23847)
(23184)
研究所(22436)
中心(22018)
北京(22015)
技术(19683)
(18947)
职业(18849)
(18279)
(17464)
财经(17096)
业大(16412)
基金
项目(82175)
研究(72270)
科学(66166)
基金(52765)
教育(43505)
(43242)
国家(42629)
社会(40724)
社会科(38185)
社会科学(38174)
科学基金(36078)
(35032)
编号(33851)
成果(32218)
(31654)
课题(28479)
基金项目(25920)
(24216)
资助(22365)
规划(20944)
自然(20739)
(20245)
自然科(20221)
自然科学(20215)
项目编号(20134)
重点(20100)
自然科学基金(19806)
(19332)
(19126)
大学(18194)
期刊
教育(63481)
研究(56787)
(53377)
经济(53377)
中国(42008)
技术(17286)
(17099)
管理(16096)
(15587)
学报(15258)
职业(15169)
科学(14506)
大学(14327)
(11804)
金融(11804)
农业(11167)
学学(10150)
技术教育(9360)
职业技术(9360)
职业技术教育(9360)
(8974)
论坛(8974)
高等(8863)
业经(8533)
图书(8423)
财经(8099)
(7854)
经济研究(7740)
高等教育(7625)
成人(7241)
共检索到2275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连生  谭晓斐  
自我评价是激发大学生发展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的动力源泉,在大学生自我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活动以及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大学生自我评价具有评价动力的主动性和盲目性、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矛盾性、评价标准的主观性和模糊性、评价结果的肯定性和虚假性,以及评价能力的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特点。本研究在深入分析大学生自我评价特点的基础上,从尊重大学生自我评价的主体地位、培养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基本能力和营造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良好环境方面,提出了促进大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发展的教育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开明  
生命教育就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为了生命而进行的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涵就是引导和帮助大学生"保存生命、发展生命、幸福生活"。大学生生命教育在理念上,具有导向性、超前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模式上,具有系统性、整合性与渗透性相结合的特点;在内容上,具有知识性、技能性和精神性相结合的特征;在方法上,具有主导性、主体性与互动性相结合的特征;在教育对象及其成长现实上,具有反复性、传染性与长期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教育者及其工作现实上,具有重复性、变动性与联动性相结合的特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金刚  
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社会对于全方位人才的需求促使高校对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将学生纳入管理体制,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成为必然选择。本文结合"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和我国的现实背景寻求适合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路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余鹏  李建伟  
爱情是大学生人格发展与成熟阶段的重要内容,对其人生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探索大学生的爱情本质对于帮助其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质与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爱情类型学的角度探索出了大学生的27种爱情故事类型、核心内涵及其特征,并进行了不同文化的比较研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回答了"爱情的三大疑问",从中对大学生的爱情本质特征做了较全面、深刻的分析,有助于大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者更加科学地认识爱情、理解爱情,提升心理咨询的科学化水平。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明芳  程相锋  
高职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行为方面呈现政治认知一致性与肤浅性共存,政治参与多样化与盲从性共在,政治情感热情性与冷漠化共生,政治信仰坚定性与功利性交织等突出特点。深入剖析高职生政治行为特点形成的内在原因、主导因素、潜在影响因素和外在诱因,需大力提高高职生政治认知水平,开展丰富的政治活动增强政治参与主人翁意识,搭建政治行为塑造家校联动育人系统与创建积极、和谐、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氛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艳  成黎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献,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教材。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部署,赋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内涵、使命和要求,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涛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应科学全面地把握其六个方面的内涵,还应科学处理好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道德教育等几项相近德育内容的关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孙健  周激扬  
大学生主体发展具有自我教育和个体社会化的独特内涵,呈现出系统性与全员性、社会性与定向性、均衡性与差异性、能动性与被动性等特点。研究提出通过构建主体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大学生主体能动性、开展大学生主体教育、增强大学生主体实践能力、发展大学生主体交往能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造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主体发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薇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群体,理应承担起缓解就业压力且进行自主创业的时代责任。可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的内涵解构出发,探寻提升胜任力的路径,通过推进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创业,为社会发展发挥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华平  
本文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残疾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行为表现,论述了对残疾大学生进行针对性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教育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毛国红  
近10年来,国内高教改革研究已将大学生学习改革问题提上日程,并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予以高度关注。笔者在从学习理论、学会学习、学习改革三方面对学改内涵进行初步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实现大学生认识和发展过程的回归必须努力推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改革,即从教师传授下的学习方式逐步转向自主学习等方式,并进一步明确学改方向。开展学改,既要依据前瞻性的先进教育思想观点,又要后顾历史沉积中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思想精华,特别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精华,并使两者结合起来;应反复思量,防止以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景刚  魏巍  夏吉莉  
自我设限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客观地存在于女生求职过程中。其具体表现在工作胜任力示弱、拔高求职难度、性别角色定势、求职拖延行为等方面。其诱发既包括不良舆论环境、有效支持系统缺失等外部因素,也与主体归因、自我评价等因素相关。降低求职中自我设限的负面影响,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也需要学校、家庭营造更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敏  
随着高校大学生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大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更加重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着力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将传统的高校、教育者的管理(他律)转变为管理(他律)与大学生自我管理(自律)的结合和统一,使大学生管理工作更为科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卢莉丽  
大学生自我和谐直接关系到和谐校园的构建,进一步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影响大学生自我和谐的主观因素包括不合理的认知方式、不适当的自我期望值、不恰当的评价参照系及不良的心理承受力等;影响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客观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和家庭因素。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需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适应能力和耐挫能力及自我调控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