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2)
2023(11681)
2022(10242)
2021(9980)
2020(8122)
2019(18749)
2018(18602)
2017(35187)
2016(19783)
2015(22773)
2014(22819)
2013(21865)
2012(19758)
2011(17825)
2010(17769)
2009(15800)
2008(15165)
2007(13285)
2006(11544)
2005(9646)
作者
(54109)
(44661)
(44464)
(42486)
(28507)
(21535)
(20425)
(17767)
(17136)
(16047)
(15422)
(14908)
(14033)
(14022)
(13640)
(13631)
(13344)
(13295)
(12768)
(12664)
(11088)
(11080)
(10679)
(10228)
(10143)
(10114)
(9938)
(9860)
(9027)
(8954)
学科
(70361)
经济(70186)
管理(53629)
(49817)
(42453)
企业(42453)
方法(34007)
数学(27995)
数学方法(27619)
中国(21107)
(20672)
业经(17747)
理论(17424)
(16670)
教育(15925)
(15799)
地方(14768)
(13812)
农业(13640)
技术(12353)
(11670)
(11370)
贸易(11365)
教学(11007)
环境(11007)
(11006)
(10597)
财务(10528)
财务管理(10513)
(10154)
机构
大学(270310)
学院(267114)
管理(106554)
(96507)
经济(94094)
理学(93103)
理学院(92034)
管理学(90270)
管理学院(89795)
研究(85868)
中国(59386)
(57724)
科学(54806)
(43306)
(41923)
(40319)
业大(40300)
(39937)
师范(39622)
研究所(38464)
中心(38377)
(38308)
北京(36722)
财经(35440)
(32175)
师范大学(31808)
(31548)
(31467)
农业(31331)
技术(30888)
基金
项目(188084)
科学(147468)
研究(143330)
基金(132421)
(113664)
国家(112581)
科学基金(96930)
社会(87627)
社会科(81996)
社会科学(81969)
(75754)
基金项目(71008)
教育(69213)
(63600)
自然(62234)
编号(61458)
自然科(60763)
自然科学(60753)
自然科学基金(59613)
资助(53783)
成果(51022)
课题(43295)
重点(41965)
(41322)
(39698)
(39656)
项目编号(37993)
大学(37030)
创新(36571)
教育部(35823)
期刊
(104563)
经济(104563)
研究(80493)
中国(54868)
教育(50105)
学报(42327)
科学(38184)
管理(37678)
(37424)
大学(33343)
(31270)
学学(29742)
农业(26689)
技术(25222)
业经(18183)
(17352)
金融(17352)
图书(17225)
财经(16502)
经济研究(15909)
(13981)
科技(13962)
问题(13254)
理论(13066)
职业(12852)
(12775)
(12372)
实践(12224)
(12224)
技术经济(12000)
共检索到383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鲍长生  
文章在对大学生能力的社会需求调查基础上,指出现阶段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大学生个人特质方面,其次是通用能力方面,而对专业能力要求并不严格。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能力的多元化要求说明,大学教育不仅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更应该注重能力培养。大学课程体系应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和参与各种活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烨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一直深入探索的问题。从已有的相关研究看,目前尚缺乏具有代表性、建设性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将以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话题进行探讨。本文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环境和创新能力缺失表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角度提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钱昭楚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完备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一系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了解创新能力价值内涵及构成,明确创新培养的目标和责任,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以期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学忠  
大学生的创新主要是对前人成果的再认识再创造,它涉及到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就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而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路径,优化教学管理制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制度保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甘瑁琴  
随着工商管理类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更是备受关注。狭义的工商管理类大学生就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通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大模块。面对就业市场的严峻形势,政府、高校和学生三方应协调起来,通过政府政策支持、高校完善培养体系、学生自我构建培养方案等路径,全方位培养工商管理类学生的就业能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袁国玲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又赋予了它新的内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新趋向,必须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通过辩证看待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在多个维度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全方位探索有效的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马艳丽  池瑜莉  
近些年,校企协同已受到越来越多院校与企业的重视,成为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趋势。同时,校企协同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在价值取向、时代要求、文化认同等方面高度契合,这为院校与企业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可能。然而,目前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还面临着一定的现实困境,包括校企未能共同构建教学体系、校企未能共同参与培养过程、校企协同培养的评价标准亟待完善以及校企协同培养的各项保障制度亟待完善。对此,院校与企业还需共同构建教学体系,共同参与培养过程,同时完善协同培养的评价标准与各项保障。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淳艳丽  代加雷  
随着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深入推进,愈来愈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新创业当中。然而,由于法律意识的淡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往往遭遇各种法律风险。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必须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政府、高校与社会应通力合作,完善法制保障、补齐教育短板、健全帮扶机制,为大学生创业筑牢法律风险的防护网,最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进  陈馥强  
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是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异现状,构建两者协调统一的匹配机制,能够为缓解"供需"矛盾提供科学合理的思路和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春生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对学习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习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及人生方向,因此,探讨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了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机理,以期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商利伟  袁志远  
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改革和优化课程设置、实行多元的学业评价体系,构成了培养大学生学业胜任力的根本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蔡汇民  李坚  
高校学生社区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应以主体性为理论研究视角,创新学生社区管理理念,探索学生社区"三自"治理模式创新。基于学生主体性培养目标、社区建设平台和"三自"治理模式的命题内涵解析,审视发挥高校大学生主体性存在的自我教育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自我服务效果不佳等现实挑战,提出充分发挥学生在社区中教育主体、管理主体、服务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平台,探索大学生主体性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区"三自"治理的培养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全守杰   张惠冰  
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重塑工作世界,高职院校学生如何适应工作世界的变革,是高职教育亟须关注的重点问题。高职院校学生在具身关系、解释关系、他者关系和背景关系四个维度中应具备人机协作、数字分析、技术创新和技术体认的多元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可从搭建虚拟仿真平台,展现具身性教育场景;开发数字化教材,深度诠释技术内涵;开展在线学习项目,协同他者激发创新潜能;完善国际交流合作机制,感知技术文化背景四个方面推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晓琴  
"四个自信"是"三个自信"的继承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之核和理想之基。本文从中国梦视域出发考察了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问题,探究以"四个自信"培养推进中国梦教育的方法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佳  
本文从分析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点入手,提出了核心竞争力自我培养的重要性,并就专业大学生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的自我培养进行探索,以帮助大学生重视自我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