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3)
2023(12000)
2022(10561)
2021(10241)
2020(8526)
2019(20064)
2018(20052)
2017(36588)
2016(21668)
2015(24951)
2014(25321)
2013(23856)
2012(21666)
2011(19716)
2010(19683)
2009(17138)
2008(16451)
2007(14354)
2006(12420)
2005(10700)
作者
(59062)
(48657)
(48540)
(46244)
(30936)
(23589)
(22315)
(19455)
(18843)
(17577)
(17022)
(16155)
(15402)
(15300)
(15239)
(15120)
(14756)
(14523)
(13937)
(13821)
(12260)
(12242)
(11641)
(11300)
(11122)
(10909)
(10854)
(10712)
(9888)
(9825)
学科
(71217)
经济(71144)
管理(53076)
(48469)
(40257)
企业(40257)
方法(36435)
数学(31963)
数学方法(31506)
教育(25723)
中国(24657)
(19375)
(18646)
理论(18484)
(16322)
业经(15560)
地方(14719)
教学(14041)
技术(13238)
农业(12981)
(12070)
环境(11855)
(11553)
贸易(11549)
(11169)
(10548)
(10505)
财务(10443)
财务管理(10424)
(10360)
机构
大学(293417)
学院(286286)
管理(109722)
(98071)
理学(96179)
研究(96000)
经济(95439)
理学院(94950)
管理学(92939)
管理学院(92416)
(64411)
科学(62542)
中国(61621)
(50436)
师范(50085)
(47924)
(45618)
业大(45150)
研究所(44354)
教育(43500)
(42600)
(42257)
中心(42162)
北京(41346)
师范大学(40943)
技术(37256)
农业(35793)
财经(35171)
(34944)
(34189)
基金
项目(201276)
科学(158375)
研究(153524)
基金(139719)
(120836)
国家(119635)
科学基金(102040)
社会(90837)
社会科(85697)
社会科学(85671)
(82467)
教育(80127)
基金项目(74802)
(71065)
自然(66558)
编号(66169)
自然科(64961)
自然科学(64945)
自然科学基金(63718)
资助(57496)
成果(55892)
课题(49443)
重点(46467)
(45528)
(43155)
(42029)
(40281)
项目编号(40106)
大学(39447)
教育部(39394)
期刊
(100741)
经济(100741)
研究(90056)
教育(75811)
中国(64102)
学报(46573)
科学(41215)
(39780)
管理(36741)
大学(36639)
学学(31774)
技术(31327)
(30322)
农业(28791)
职业(19492)
图书(17874)
业经(16704)
财经(15886)
(15717)
金融(15717)
经济研究(14979)
(14909)
科技(14498)
(13497)
论坛(13497)
(13464)
(13184)
技术经济(13008)
理论(12915)
(12777)
共检索到412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琳  
文章围绕大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人展开论题研究,分析了高等教育的职业素养教育的现状,并结合行业及岗位的职务描述,探究了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及管理的方法,以实现大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文学  张淑艳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是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共同需要。本文从人文素养和职业人文素养的含义入手,详细分析了当代职业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要加强职业教育中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的对策,倡导改善职业教育中"重技轻文"的状况,培养出既有职业技能又有人文素养的社会有用之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冬梅  
职业素养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教育应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导向。英语教育兼具文化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特点,在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方面具有学科优势。针对高校英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过分重视语言基础、以英语国家文化为核心、缺少本土文化输入等与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相关的问题,文章着重从树立本土化理念、教学环节本土化和教材本土化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占新  李建成  王志红  
职业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也是大学生就业创业必备的重要素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状况暴露出高校在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方面的薄弱环节。这其中有大学生本身忽视职业素养提升的原因,更有高校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够的问题。针对大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问题,高校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探索和实践,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兵  
互联网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新的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对信息素养的高度重视,同时也为教育者及时获得反馈提供依据。综合国内外相关能力标准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构建了以信息需求、信息获取、信息研究、信息自制为基础的评价体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赵飞  肖珑  
对用户信息素养水平的准确把握是开展信息素养工作的基础。文章针对国内高校信息素养教育欠缺统一评测标准和常态化评测机制的问题,论述构建适合高校发展目标和需求的信息素养评测指标体系,以及融合评测、学习等功能于一身的信息素养在线评测平台,在此基础上设计信息素养评测方案,旨在让高校师生更加关注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楠  武昭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但也不能忽视其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高校思政教育课缺乏实效性加之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的自身特点致使部分大学生出现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不统一,道德选择标准模糊,这些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人际交往。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对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仕林  
网络素养作为"95后"大学生的素养之一,应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网络素养的内涵界定、基本特征、基本原则等方面进行阐述,最后从加强教学引导、提升队伍素质、加大环境引塑、注重实践指导、推进心理教育、加强道德引导方面提出网络素养的教育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军芳  闫文捷  
本文依据已有文献,对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介素养进行了多维度的概念化阐释,将社交媒介素养界定为社交媒介知识、使用技能与反思意识三个次级维度。研究对335名上海大学生实施了问卷调查,测量其社交媒介素养现状。研究发现,上海大学生的微信知识水平较高,微信使用技能与反思意识尚可。研究同时对6名学生及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深度访谈,根据研究发现,尝试对当前高校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社交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杨文建   邓李君  
针对当前的数据素养教育模式,结合情境教育理念,优化面向大学生的数据素养教育情境。从数据素养与情境教育的关联入手,解析数据素养教育的情境要素,在阐述数据素养教育模式及其教育情境创设方面不足的基础上,优化面向大学生的数据素养教育情境。提出面向大学生的数据素养教育情境优化策略,包括优化数据素养教育与学习情境、丰富数据素养课程与评价情境、强化数据素养物化和宣介情境、构建数据素养社会与文化情境和活用数据素养技术与网络情境等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浩  张帆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等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认知、评价、运用媒介的必由之路。文章针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特点,分析了现阶段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从"为何教"、"教什么"、"怎么教"三个维度入手,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复合式路径,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媒介素养观念,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张明海  龙献忠  
云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不仅开启了全媒体传播新纪元,也对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及其实现路径的创新,首先是教育目标定位要从"提升信息免疫力"向"提升信息传播参与力"转向和教育范式的"本土化"转向;其次是要突出政府、信息传播机构和信息服务机构的主导地位,建立校内外两条交融线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其三是要科学设置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形式,建立健全教育运行保障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任雁敏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文章简述了职业素养的内涵及重要意义,高等院校应该从科学创新能力、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奉献服从意识和职业技能素质等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培养,并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晓波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人类对自身发展的最高追求。现代大工业生产需要全面发展具有现代职业素养的劳动者。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提出、倡导和发展是贯彻我国的教育方针、以人文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本质需求,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完善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文章提出完善大学生现代职业培养模式,以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科学文化素质是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基础,思想道德素质是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理论武器,身心健康是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条件,专业创新素质是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的核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付晓容  
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大学生通向成功的必备素质,高等学校要在培养大学生秀外慧中的职业形象、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积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上下功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