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3)
- 2023(11648)
- 2022(10420)
- 2021(10162)
- 2020(8448)
- 2019(19858)
- 2018(19906)
- 2017(37032)
- 2016(21314)
- 2015(24768)
- 2014(25329)
- 2013(23959)
- 2012(21953)
- 2011(19850)
- 2010(19813)
- 2009(17258)
- 2008(16755)
- 2007(14820)
- 2006(12802)
- 2005(11095)
- 学科
- 济(69845)
- 经济(69755)
- 管理(58052)
- 业(52979)
- 企(44154)
- 企业(44154)
- 方法(33128)
- 数学(27962)
- 数学方法(27562)
- 中国(23160)
- 农(21442)
- 财(18384)
- 理论(18017)
- 教育(17359)
- 业经(16675)
- 学(16495)
- 地方(15123)
- 农业(14219)
- 教学(13159)
- 技术(13002)
- 制(12997)
- 和(12706)
- 务(12448)
- 财务(12382)
- 财务管理(12349)
- 贸(12230)
- 贸易(12223)
- 易(11828)
- 企业财务(11656)
- 环境(11149)
- 机构
- 大学(285281)
- 学院(284246)
- 管理(111011)
- 济(98456)
- 理学(95913)
- 经济(95676)
- 理学院(94768)
- 管理学(92884)
- 管理学院(92364)
- 研究(89783)
- 中国(64205)
- 京(61607)
- 科学(57381)
- 财(45592)
- 所(44921)
- 农(44018)
- 江(44007)
- 范(43872)
- 师范(43528)
- 业大(42888)
- 中心(41818)
- 研究所(40780)
- 北京(39368)
- 技术(36960)
- 财经(36735)
- 州(36131)
- 师范大学(34607)
- 农业(33996)
- 经(33245)
- 院(32834)
- 基金
- 项目(193266)
- 科学(150614)
- 研究(149294)
- 基金(133975)
- 家(114664)
- 国家(113503)
- 科学基金(97298)
- 社会(87340)
- 社会科(82226)
- 社会科学(82202)
- 省(78669)
- 教育(74398)
- 基金项目(72047)
- 划(66369)
- 编号(66296)
- 自然(63282)
- 自然科(61741)
- 自然科学(61729)
- 自然科学基金(60577)
- 资助(55353)
- 成果(55097)
- 课题(47122)
- 重点(43277)
- 部(42769)
- 发(40685)
- 项目编号(40340)
- 创(40288)
- 年(39093)
- 大学(38370)
- 创新(37087)
- 期刊
- 济(109651)
- 经济(109651)
- 研究(84966)
- 中国(62808)
- 教育(59435)
- 学报(44159)
- 农(39907)
- 管理(39150)
- 科学(39065)
- 财(34737)
- 大学(34381)
- 技术(31349)
- 学学(30364)
- 农业(27730)
- 图书(21200)
- 融(21032)
- 金融(21032)
- 业经(19499)
- 职业(19167)
- 财经(16814)
- 经济研究(15671)
- 书馆(14487)
- 图书馆(14487)
- 理论(14455)
- 经(14208)
- 坛(14085)
- 论坛(14085)
- 科技(13835)
- 问题(13806)
- 业(13698)
共检索到4210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建华
对广东省4所高校大学生的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当前大学生客观上已经开展了很多职业探索活动,如自我思考、信息收集、社会实践等,但由于缺乏高校、企业、专家等社会各方面的有力支持,这些探索行为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不够系统。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和政府、企业等都应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探索行为的支持。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探索行为 社会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谢承红
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更是学生未来完满生活的重要准备。高校青年社区是相对于专业学院的生活、成长共同体,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除学术训练外的指导、帮助、互动功能,社区在"领导力五力模型"的基础上形成具象化的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路径,对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具有一般规律性启示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
青年社区 大学生 领导力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明全 田懿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 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晓蔚
"触屏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具备快速获取海量信息的能力,但更需具备在实践中发现和判断问题的意识和审慎明智地应用最佳证据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未来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问题意识和循证能力。循证能力是理性判断超越主观臆断的结果,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重要构成;问题意识是循证过程中得到滋养的人文素质之一,能进一步激发新的循证过程,发展循证能力。问题—循证式高校教育模式可以实现二者相长,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循证能力 问题意识 就业竞争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瑞 李忠云
健全人格是一种理想社会人格。但当前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中却存在自我价值迷失、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匮乏、缺乏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等问题。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结合实际,从提高个人修养、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育人环节等方面来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
关键词:
大学生 健全人格 培养 实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 蔡志良
随着我国社会开放程度的日益提高 ,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 ,我国大学德育面临种种挑战。本文对当前大学生道德感受源和道德感受渠道作了分析 ,并提出大学德育应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作为重要任务。通过对中西方道德教育传统的考察分析 ,确立了“学生自主选择与教育者适度灌输和积极引导有机结合”为我国培养学生道德能力的基本原则。通过实验性研究和实践 ,总结出“认知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外在教育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等具体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大学德育 道德能力 灌输 选择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唐金晶 严薇 廖琪 杨先勇 江书宇
针对目前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素养培养缺位的情况,探索了大学生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素养培养模式。通过更新培养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搭建学习平台、建立和健全培养机制、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构建大学生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的教育模式。实践表明,该教育模式符合人才培养规律和培养目标。
关键词:
安全教育 环境保护 教育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文杰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文就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探索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自我培养的有效途径,旨在使入学时还没有清晰职业意识的大学生自我培养成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社会急需的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自我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锐
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导师制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开放性的、以创新项目引导的大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构建创新项目驱动的师生双向互选运行机制。以南京理工大学军工特色专业为例,剖析了现行本科生导师制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创新项目引导的大学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内涵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
导师制 创新项目引导 定制化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程明莲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而心理素质是素质结构中的重要因素,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关键。构建完整、系统的心理素质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素质 培养模式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正远 段玉玺 吕杰 陈阿梅
在分析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基本现状的基础上,为了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出了转变教育观念,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硬件平台,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制度,加大经费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等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高等院校 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丽颖
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重要他人和群体对大学生的评价在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上表现出重要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本文从标签理论的视角探讨标签评价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影响,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
标签理论 大学生 自主学习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全 程国富 肖金华 伍晓雄 张翅 蒋思文 赵俊龙
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生产类专业从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学校发展出发,坚持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和产学研互促共进的办学理念,将科研强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动物生产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机构;整合校内外科教资源,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整合课内外创新创业活动,构建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激励与保障机制。系统构建了组织领导体系、支撑体系、科研训练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等"四系一体"的动物生产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沙洪成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目标,高等学校应当通过加快课程改革、强化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和改进基础课教学、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等有效措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