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0)
2023(14264)
2022(12372)
2021(11772)
2020(9899)
2019(22547)
2018(22482)
2017(42236)
2016(24044)
2015(27255)
2014(27356)
2013(26344)
2012(24148)
2011(21786)
2010(21635)
2009(19610)
2008(19109)
2007(16823)
2006(14769)
2005(12871)
作者
(71212)
(58822)
(58389)
(55627)
(37318)
(28341)
(26540)
(23255)
(22543)
(21041)
(20074)
(19814)
(18801)
(18428)
(18153)
(18115)
(17960)
(17634)
(16796)
(16714)
(14991)
(14420)
(14293)
(13484)
(13348)
(13184)
(13073)
(12882)
(11901)
(11866)
学科
(84192)
经济(84075)
管理(66370)
(60856)
(49890)
企业(49890)
方法(38576)
数学(33220)
数学方法(32766)
(24822)
中国(24649)
(22845)
(21687)
业经(19199)
(17622)
地方(17225)
理论(16582)
(16526)
贸易(16522)
农业(16337)
(16033)
教育(15869)
(14297)
财务(14221)
财务管理(14191)
技术(14131)
(13925)
(13897)
银行(13826)
环境(13695)
机构
大学(335516)
学院(330853)
管理(127130)
(121679)
经济(118710)
研究(113388)
理学(110120)
理学院(108785)
管理学(106566)
管理学院(105993)
中国(81924)
科学(75031)
(72722)
(63447)
(58840)
业大(56186)
(55818)
研究所(53925)
中心(50905)
农业(50201)
(49231)
(46468)
北京(46180)
师范(45899)
财经(44671)
(41067)
(40564)
(39917)
技术(37905)
师范大学(36952)
基金
项目(230277)
科学(178137)
研究(164905)
基金(163236)
(144810)
国家(143550)
科学基金(120972)
社会(99997)
社会科(94424)
社会科学(94395)
(92025)
基金项目(87452)
自然(81203)
自然科(79262)
自然科学(79237)
(78304)
自然科学基金(77768)
教育(77414)
编号(68003)
资助(66861)
成果(56053)
重点(51961)
(49518)
(48362)
课题(48219)
(47915)
科研(44576)
创新(44514)
计划(43710)
大学(43543)
期刊
(132782)
经济(132782)
研究(98064)
中国(66893)
学报(62614)
(57658)
科学(52707)
教育(48987)
大学(46649)
管理(44830)
学学(42814)
(41803)
农业(39461)
技术(27423)
(26052)
金融(26052)
业经(23062)
财经(21097)
经济研究(20678)
(19832)
图书(19445)
(17967)
科技(17893)
问题(17703)
(17254)
业大(16926)
理论(15700)
技术经济(14530)
实践(14423)
(14423)
共检索到4853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宝泉  岳学军  田丽艳  
大学生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具有价值目标明确,行为规范严格,群体意识鲜明,组织结构规范的特点。群体对大学生个体的思想认识、学习工作兴趣和效率以及个体社会化等方面有深刻而深远的影响。重视大学生不同群体的变化发展,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深入学生群体,强化对班级群体和社团群体的指导,可以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有利的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氛围。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建龙  
本文以信息意识量表测量中得高分和得低分的人数为比较对象,采用 X~2检验,对不同性别、家庭所在地、专业、学校类型、学校所在地的大学生及其群体信息意识进行了差异及差异的显著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体的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有差异,除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大学生的信息意识没有显著差异外,其他群体的大学生的信息意识都在0.05水平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滕国鹏  金盛华  
研究通过问卷对438名青年大学生的自尊和信任的关系进行研究。特别将群体效应纳入其中,检验群体认同和群体地位对青年大学生自尊的作用,进而探讨其对信任的综合影响。结果发现群体认同在性别和生源地上存在差异,女大学生的群体认同水平高于男生;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的群体认同水平高于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大学生群体认同对信任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群体认同通过群体地位在与自尊对信任的作用中产生序列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信和  苏毅超  
本研究采用自编设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问卷》,对广州电大本科、专科成年业余班200名学生进行调查,并将四种个体客观因素与四类学习支持服务的项目需求作交互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由于目前缺乏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和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绝大多数学生仍习惯于集中组班面授的学习模式,求助时最关注反馈的及时性;印刷型教材使用意愿最强烈,网络型教材越来越受欢迎;学习时间偏少,辅导教师要注重传授如何挤时间来学习的方法;学习支出较多者对考前面授复习的依赖性较弱。本文认为:建立有效的课程学习支持服务,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和终结点。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彩霞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毕业生不同程度存在着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自负心理、盲从心理、依赖心理、偏执心理和焦虑心理等。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意志、人格等方面。针对问题的诱发原因,大学生要进行有效的心理调适,以帮助自己成功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宁兴旺  
大学作为个体成长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阶段,面对学习、生活、工作的压力,个体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适应性问题。朋辈辅导作为一种偏重研究个体心理的辅导模式,被引入大学生成长教育中,它的及时性、情感倾向性、灵活性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并在他们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发挥良好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孟雪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是指在大学生群体中由学生自发组织的,具有共同宗旨或共同爱好的,能够不断适应新环境、不断重组的群体组织。这类组织不要求有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也不要求有固定的规章制度和人员编制。①核心人物是指组织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成员,既可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世昌  熊茂湘  
体育权利是实现人们身心健康的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根据国际人权公约和各国残疾人保护法,以及各国立法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校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工作实际,就保护特殊群体学生体育权利的问题,提出立法建议:建立特殊群体体育权保护法;完善体育权保护法律条文;制定配套相关法规;强化法律实施监督;加强普法教育活动。以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大学生特殊群体体育权法律制度,确保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权利能得以充分实现,使其获得身心的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慧  王立岩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人数和比重在逐年增加,如何对这部分群体进行系统且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越来越迫切。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内涵入手,研究构建大学生特殊群体监控体系,并设计基于戴明循环(PDCA循环)和深度访谈的大学生特殊群体监控管理措施。通过五年的实验研究数据表明:大学生特殊群体监控体系能够有效帮助在学习上或心理上遇到困难的大学生走出困境,同时对那些有走入特殊群体倾向的大学生具有较好的预警效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菅新月  董国英  张能云  
大学生群体分化是随着社会群体分化凸显并受其影响而受到人们关注并提出的。就大学生自身而言,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学习能力、认知水平、交往能力等因素又使他们分为不同的群体。各个群体既相互区别又彼此交叉,有时对立又有时相容,情况复杂多变,问题重重。因此,通过实践探析群体分化视野下大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对大学生德育,尤其对大学生各群体良性发展及群体间的有益转化和融合德育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世刚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彰显公平正义的社会建设目标相背离,认清并解决女大学生遭受的就业歧视问题,是持续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也是彰显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菅新月  李虹  董国英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剧烈分化,社会分层以及随之而来的高校学生群体分化现象极大地冲击了学校多年来的德育观念和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文章从大学生群体分化视角探索德育教育,提出不断加强水平分化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努力抑制垂直分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加强高校管理,开展针对性的群体德育工作等对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卢红  刘熙华  张雁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忠文  侯利军  
通过界定大学生学习困难群体特征与类型,分析该群体形成原因,提出通过分类指导、建立预警机制、科技创新提升学习兴趣、健全校家沟通机制等来帮扶大学生学习困难群体。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宋香丽  
从利益博弈视角审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生活中正当的利益表达和利益博弈。大学生同高校和地方政府之间利益非均衡博弈,导致大学生的自身权益受损,这是诱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原因。社会环境变化,是引发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潜在因素;消极心理,是引发大学生群体事件的自身因素。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管理策略包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畅通大学生利益诉求机制;建立大学生群体事件预警机制;建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化解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