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69)
- 2023(8202)
- 2022(6755)
- 2021(6857)
- 2020(5493)
- 2019(12595)
- 2018(12913)
- 2017(21207)
- 2016(12672)
- 2015(14376)
- 2014(14034)
- 2013(12182)
- 2012(10997)
- 2011(10090)
- 2010(10530)
- 2009(9254)
- 2008(9135)
- 2007(8497)
- 2006(7673)
- 2005(6962)
- 学科
- 管理(34225)
- 业(28850)
- 济(27721)
- 经济(27681)
- 企(27092)
- 企业(27092)
- 教育(24777)
- 中国(18649)
- 技术(16245)
- 理论(13015)
- 教学(12404)
- 技术管理(11492)
- 制(10855)
- 业经(9230)
- 财(8596)
- 方法(8273)
- 体(7871)
- 学(7870)
- 农(7845)
- 研究(7373)
- 学校(6985)
- 银(6802)
- 银行(6796)
- 工作(6767)
- 体制(6637)
- 行(6610)
- 学法(6543)
- 教学法(6543)
- 政治(6306)
- 思想(6248)
- 机构
- 大学(157196)
- 学院(146435)
- 研究(52445)
- 管理(51150)
- 济(48614)
- 经济(47134)
- 理学(43003)
- 理学院(42375)
- 管理学(41339)
- 管理学院(41004)
- 教育(37334)
- 京(35171)
- 范(34430)
- 师范(34292)
- 中国(33108)
- 科学(28733)
- 师范大学(27866)
- 江(26278)
- 财(26036)
- 所(24139)
- 北京(23769)
- 中心(22790)
- 研究所(21525)
- 技术(21310)
- 州(20639)
- 职业(20137)
- 院(19234)
- 财经(18565)
- 经(16892)
- 业大(16105)
- 基金
- 项目(91451)
- 研究(81719)
- 科学(75221)
- 基金(60024)
- 家(49364)
- 教育(48966)
- 国家(48690)
- 社会(48468)
- 社会科(45381)
- 社会科学(45371)
- 科学基金(42885)
- 省(39324)
- 编号(37010)
- 成果(35346)
- 划(34502)
- 基金项目(30824)
- 课题(30602)
- 年(26356)
- 创(25458)
- 自然(23738)
- 规划(23539)
- 项目编号(23448)
- 自然科(23295)
- 自然科学(23292)
- 自然科学基金(22913)
- 创新(22419)
- 重点(21931)
- 资助(21810)
- 部(21763)
- 大学(20990)
- 期刊
- 教育(72053)
- 研究(62811)
- 济(59207)
- 经济(59207)
- 中国(54243)
- 管理(23182)
- 财(20716)
- 技术(19040)
- 学报(17116)
- 职业(16885)
- 大学(16381)
- 科学(15984)
- 图书(14800)
- 农(13257)
- 融(12269)
- 金融(12269)
- 高等(11867)
- 坛(11527)
- 论坛(11527)
- 学学(11052)
- 书馆(10981)
- 图书馆(10981)
- 高等教育(10189)
- 技术教育(10043)
- 职业技术(10043)
- 职业技术教育(10043)
- 财经(9516)
- 科技(9399)
- 业经(9194)
- 经济研究(9056)
共检索到2591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长旭
教育主体需要放低身段,重心下移。教育形式需要新颖多样,优势互补。教育内容需要上扬正气、下接地气。根据2016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88亿。尽管高校大学生在整体网民人数中占比较小,但却无疑是各类新型网络平台上最积极、最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友情
网络发展为新媒体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博客、微信、网络杂志、虚拟社区等新媒体迅速崛起,凭借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交流方式等特点迅速占领了当前大学生市场,成为大学生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视角独特、论述有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科学性、实用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具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韦金红
<正>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更加严峻。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学生能够轻松接触到各类思想文化,学生的思想价值理念、道德文化意识很容易受到良莠不齐的文化思潮的影响,无孔不入的信息源使高校难以实现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稳定把控。但与此同时,网络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也在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许多传统学科课程在运用网络教学模式后育人成效有明显提升。思政教育应当主动适应并积极开拓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思政教育体系,将网络时代信息多元化对思政教育的冲击转化为创新发展动力,助力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荣甲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团组织参与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团组织要充分整合资源,紧密结合团的各项工作,打造新媒体特色内容,着力建立新媒体,打造新媒体工作队伍,提升团干部运用新媒体的工作能力,开拓共青团工作的新路径。
关键词:
新媒体 高校团组织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颖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课题。由张丹绮等编著、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立足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下分析全媒时代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怎样的挑战和机遇,探索当今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路径,以期带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推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萌萌
如何正确看待并引导大学生在应用网络中表达思想感情,已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指出并深入讨论了网络传输信息的便捷性、开放性及不规范性等特点,将现代网络自媒体应用状况与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相结合,指出了网络自媒体的发展对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并针对如何正确引导90后大学生正确甄别网络信息和安全使用网络提出了解决方法。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若虹
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普遍,基于互联网技术产生的网络平台也被应用到了教学中,成为了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应用网络平台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较多问题。要想让网络平台在思政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及时找到解决对策,对此提出应增强师生对不良信息的识别能力、健全网络平台监管体系、合理选择网络平台、积极更新传统观念等。
关键词:
网络平台 大学生思政教育 互联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莎娜
《高校思想教育的理论叙事》一书为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阶段性成果,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在2019年9月出版,作者韩震曾任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现重归学者身份,任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材研究院院长、天行教育哲学研究院院长、哲学思维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该书是作者任职北京外国语大学期间关于教育管理和思想工作的总结凝炼,对当代高校如何进行思想教育的创新研究工作助益良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光慧
如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思考的焦点。文章针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大学生网上现状调查分析;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有效路径,同时,又分别从网络管理法律规章制度的健全、教育体系的构建、资源环境整合优化等方面重点论述了第三个方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强 徐绍琛
一、大学生网络文明状况的问卷调查与分析(一)调查方法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昆明理工大学在校大学生。调查方式:采取以问卷调查为主,采访、座谈为辅的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华业
大学生思政教育如何开展是社会热议焦点之一,一方面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其思想素质水平必然会得到社会大力关注;另一方面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群体良莠不齐现象更为凸显,加之近年来大学生失德、自杀等现象屡有发生,社会对于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十分关切。传统文化精神中蕴含宝藏,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养分,如古之智慧、传统美德等有利于熏染大学生思想品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宏德 邢莉娜 刘奇
新形势下,异质文化间的冲突和碰撞愈加严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适应时代发展和新一代青年大学生的变化,需注重研究大学生的家国情感及思想差异,坚持教育的政治性;注重研究大学生的社交活动及媒介运用,强化教育的时代感;注重研究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及受教心理,突出教育的情感点;注重研究大学生的家庭背景及社会影响,形成教育的聚合力。
关键词:
大学生个性特点 思政教育 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玲
新媒体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社会生产生活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其鲜明的互动性交流、即时性传播、全球性覆盖、虚拟性情境迅速吸引了大学生群体,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这对传统的单向灌输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教育的发展空间更广阔,教育的话内容更趋近于现实生活,教育的方式手段更多元丰富,教育的主客体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如何正确认识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价值,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睢辰萌 孙晓岭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迅速的信息传递服务,同时也对人类的思想评价产生了一定的误导作用,所谓“最好的时代”与“最坏的时代”就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双面反映。网络技术推动了互联网信息交流的跨区域性功能的发展。在媒体交流平台上,社会信息资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大众眼前,以致由于信息资讯鱼目混珠,大众对于新闻资讯的舆情往往容易产生误解、扭曲,科学形态的判断思维受到了网络舆情的蒙蔽,甚至人们丧失了自主判断思维。在未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朵美
新媒体因其具备数字化、个性化以及实时交互性,成为教育信息流转重要渠道,基于新媒体传播优势,将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中具有充分可行性。由杨娉编著、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在厘清新媒体与高校育人工作内在关联性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新媒体对思政教育实施的各方面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