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18)
2023(9630)
2022(8653)
2021(8380)
2020(6995)
2019(16427)
2018(16406)
2017(30792)
2016(17673)
2015(20398)
2014(20536)
2013(19640)
2012(17780)
2011(16036)
2010(15924)
2009(14053)
2008(13415)
2007(11535)
2006(9890)
2005(8343)
作者
(49176)
(40612)
(40380)
(38526)
(25893)
(19492)
(18444)
(16240)
(15549)
(14560)
(14061)
(13465)
(12805)
(12760)
(12611)
(12403)
(12246)
(12167)
(11518)
(11473)
(10234)
(9986)
(9775)
(9300)
(9189)
(9116)
(9081)
(8905)
(8258)
(8223)
学科
(59650)
经济(59582)
管理(47084)
(42844)
(35819)
企业(35819)
方法(29878)
数学(25824)
数学方法(25466)
中国(17006)
(16324)
教育(14670)
理论(14337)
(14223)
(14128)
业经(13359)
地方(12496)
农业(10908)
(10572)
教学(10496)
技术(10454)
(10439)
贸易(10435)
(10120)
环境(9687)
(9375)
(9294)
财务(9237)
财务管理(9223)
研究(9095)
机构
大学(240162)
学院(235708)
管理(93827)
(82886)
理学(82270)
理学院(81275)
经济(80757)
管理学(79606)
管理学院(79204)
研究(76395)
中国(51973)
(51751)
科学(50391)
(38403)
(38111)
业大(37807)
(36470)
(35347)
研究所(35234)
师范(35045)
中心(34065)
(33747)
北京(32917)
农业(30241)
财经(29981)
技术(28204)
师范大学(28195)
(27971)
(27884)
(27333)
基金
项目(168063)
科学(130587)
研究(125561)
基金(117768)
(102153)
国家(101227)
科学基金(86489)
社会(74297)
社会科(70137)
社会科学(70114)
(68003)
基金项目(63729)
教育(61067)
(57526)
自然(57410)
自然科(56043)
自然科学(56033)
自然科学基金(54988)
编号(53454)
资助(48663)
成果(44225)
课题(37859)
重点(37756)
(36824)
(35411)
(35055)
大学(33386)
项目编号(32980)
创新(32649)
科研(31991)
期刊
(86752)
经济(86752)
研究(70149)
中国(48315)
教育(45292)
学报(40034)
科学(35001)
(34636)
管理(33150)
大学(30855)
学学(27469)
(25869)
农业(25121)
技术(22088)
图书(15927)
业经(14713)
(14591)
金融(14591)
财经(13676)
经济研究(13066)
(12907)
科技(12607)
理论(11944)
(11483)
实践(11315)
(11315)
问题(11110)
情报(11018)
职业(10952)
(10871)
共检索到335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新波  
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品质发展状况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指导,论证了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意义,建构了各年级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与方法。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马艳云  
采用官群等人编制的中国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对小学4-6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在人际维度和超越维度得分较高,而在认知维度、情感维度、公正维度和节制维度均得分相对较低。三个年级的学生同时需重点培养的品质为:创造力、求知力、思维与洞察力、真诚、领导力、宽容、谦虚、持重品质;同时,还需重点培养五、六年级学生心灵触动品质。针对重点培养的品质,笔者提出培养策略。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单志艳  
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对个体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了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求知力、真诚、宽容、思维与洞察力、领导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并展示了相关案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平爱红  
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包括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乐观的态度、稳定的情绪体验、积极的认知和做事风格。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心理学课程对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意义性更为突出。心理学的课程思政改革主要包括调整课程目标、植入思政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三个主要方面。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冲  
培养初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初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和任务。本文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我国目前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现状,提出了初中生应重点培养的九项积极心理品质:爱、信念希望、友善、谦虚、执着、创造力、真诚、宽容和领导力。最后,本文提出了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五项策略,并结合青春期亲子关系问题例举了培养"爱"品质的活动案例。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在花  
培养高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高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核心。本文根据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高中生应重点培养的八项积极心理品质:思维与洞察力、谦虚、信念希望、持重、执着、真诚、创造力、领导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五项策略:牢固树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心理体验;积极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网络。最后,本文用实例详细展示了如何培养高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玉娟  
培养幼儿的积极心理品质是幼儿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核心。本文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幼儿应重点培养的积极心理品质:好奇心、创造力、自制、坚持、社交智慧、责任心、审美、希望与乐观。最后,提出了幼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总体策略。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敏生  
本文阐述了创造性学习的心理品质在大学生成才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心理品质的构成要素,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创造性学习心理品质培养的若干对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孟万金  官群  
根据积极心理学相关研究成果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吸收中西文化的精髓,将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多维结构通过心理统计学的方法建构起来,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科学性高、实用性强的测量工具。本研究基于对中国大学生1300名(有效数据1029人)的测量,编制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量表由六大分量表组成,共包括20个积极品质,62个题项。统计检验表明,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大规模测评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从而为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朝积极方向转型,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性、发展性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宋伟伟  吴莉莉  
目的: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状况,针对其发展特点提出相应的培养对策。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通过整群团体测试的方式,对2085名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论:所调查的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状况总体良好,在认知、情感、公正和节制四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艺术类大学生;除人际维度差异不显著外,其他五个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不同年级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各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此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了针对艺术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余晓灵  孙燕  王新波  
孟万金教授创立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中小学生在积极心理方面表现出六大维度15项积极品质。本研究对北京第十九中学的2142名(有效1880人)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了该校学生对积极心理品质的自评重要性排序,其中学生评价认为最重要的品质为真诚、善良和爱。研究还发现,对部分积极心理品质,不同年级的学生呈现出发展性的差异。本研究为在中学阶段系列化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和分年级编写系列化教材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柴巧莲  
当代大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不仅对学生的成长非常有益,也关乎和谐社会的建设。积极心理学与当前“预防为主、干预为辅”的心理教育理念相符,将其用于高职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文章分析了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研究特点,探索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方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荣兵  刘孝群  
网络社交是大学生钟爱的社交方式。积极心理学认为,如果个体成长的社会环境充满利他、关爱、文明、容忍力等积极的公众品质,那么该个体也更容易形成相应的品质,并回馈社会,促进良性循环。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对大学生网络社交技能的培养,以便大学生降低现实社交焦虑水平,养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增进积极情绪,获得社交习得性乐观,培养亲社会行为,提高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璋斌  江帆  
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挫折耐受能力,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认为,积极心理学所提出的培养积极的心理体验、心理质素、社会亲和力的新的思维方式,更加能够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和积累,在提高青年大学生心理挫折耐受能力方面,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林士俊  周梅华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本文以某职业学院和某大学的学生为样本,对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现状进行测查,结果表明:高职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总体状况良好。六大维度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并与普通大学生相比无显著差异。在20项积极心理品质中,高职生发展最好的五项品质为心灵触动、团队精神、感受爱、真诚、爱与善良;最差的五项品质为创造力、勇敢坚持、热爱学习、自制、领导能力。高职生在社交智慧上得分显著高于普通大学生。但在好奇心、宽容和心灵触动上得分却显著低于普通大学生。在创造力、爱学习等13项积极心理品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大学生,且大多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