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09)
- 2023(13770)
- 2022(11913)
- 2021(11190)
- 2020(9487)
- 2019(21456)
- 2018(21094)
- 2017(40173)
- 2016(22393)
- 2015(25195)
- 2014(24951)
- 2013(24255)
- 2012(22012)
- 2011(20013)
- 2010(19567)
- 2009(17607)
- 2008(17011)
- 2007(14709)
- 2006(12566)
- 2005(10581)
- 学科
- 济(83670)
- 经济(83570)
- 管理(62717)
- 业(59187)
- 企(48686)
- 企业(48686)
- 方法(43780)
- 数学(38851)
- 数学方法(38466)
- 中国(22225)
- 农(22062)
- 财(21793)
- 学(18705)
- 业经(17997)
- 贸(16279)
- 贸易(16273)
- 地方(16113)
- 易(15763)
- 农业(15145)
- 理论(14748)
- 技术(14644)
- 教育(14548)
- 务(14205)
- 财务(14147)
- 财务管理(14125)
- 企业财务(13442)
- 环境(13278)
- 制(13172)
- 和(13092)
- 划(11509)
- 机构
- 大学(316597)
- 学院(309133)
- 管理(123385)
- 济(118146)
- 经济(115650)
- 理学(109081)
- 理学院(107837)
- 管理学(105814)
- 管理学院(105281)
- 研究(101330)
- 中国(70875)
- 京(66540)
- 科学(66180)
- 农(55337)
- 财(52112)
- 业大(51991)
- 所(50402)
- 研究所(46717)
- 中心(45624)
- 农业(44035)
- 财经(43410)
- 江(42942)
- 范(42482)
- 师范(41977)
- 北京(41607)
- 经(39794)
- 院(36762)
- 经济学(35366)
- 州(35070)
- 师范大学(34245)
- 基金
- 项目(223979)
- 科学(175471)
- 基金(162219)
- 研究(159620)
- 家(143045)
- 国家(141874)
- 科学基金(121483)
- 社会(99783)
- 社会科(94581)
- 社会科学(94556)
- 省(87918)
- 基金项目(87274)
- 自然(81548)
- 自然科(79679)
- 自然科学(79657)
- 自然科学基金(78248)
- 教育(75438)
- 划(75078)
- 资助(66540)
- 编号(64339)
- 成果(51370)
- 重点(50221)
- 部(49419)
- 创(47122)
- 发(46556)
- 课题(44693)
- 科研(43753)
- 创新(43745)
- 大学(43388)
- 教育部(42286)
- 期刊
- 济(117131)
- 经济(117131)
- 研究(88921)
- 中国(56981)
- 学报(56793)
- 农(48439)
- 科学(48055)
- 教育(43718)
- 大学(43034)
- 管理(41781)
- 学学(39530)
- 财(37503)
- 农业(33757)
- 技术(24938)
- 融(21926)
- 金融(21926)
- 财经(20772)
- 业经(19765)
- 经济研究(19534)
- 经(17597)
- 业(17255)
- 图书(17060)
- 科技(16894)
- 问题(15590)
- 版(15119)
- 业大(15057)
- 理论(14495)
- 技术经济(14288)
- 商业(13621)
- 实践(13395)
共检索到429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郭卉 韩婷
大学生参与科学研究是一项"高影响力"教育活动。基于对5所理工科高校836名至少有一次完整科研参与经历的理工科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学生的科研学习收获整体较多,从高到低依次为专业社会化、社会性能力和关系、对职业/教育道路的选择和准备、学术技能和研究能力。大学生科研学习投入对学习收获影响显著,对研究能力和学术技能收获最具解释力的是学生从事科研任务的认知挑战度;对专业社会化和未来道路的选择与准备收获最具解释力的是学生在科研活动中与教师互动的频率;对社会性能力和关系收获最具解释力的是学生与同辈互动的频率。院校可通过制度创设,促进学生的科研学习投入,提升科研学习质量,主要措施包括将本科生科研纳入人才培养的正式制度中,使之成为"课程";建立本科生科研指导者体系,建立健全指导者激励和能力培训制度。
关键词:
本科生科研 学习收获 影响因素 学习投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林琴
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学生的学习投入与收获直接关系着高等教育质量的好坏。结合北京某"211工程"工科高校本科生调查数据,发现基于环境投入、行为投入、认知和情感投入、认知能力收获和非认知能力收获等变量可将学生学习行为分为三类,即外力驱动型、内在驱动型和务实有效型。回归分析发现学习投入对学习收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行为投入、认知和情感投入是正向影响,环境投入对学习收获呈负向影响。基于上述发现,建议以有效提升课堂学习动力为基点,关注环境对学习的正向支持;通过方法指导、价值引领,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结,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全面提升学习质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白华 王媛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发展,少数民族学生的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学生的培养质量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其学习收获状况也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维度。利用学生就读经验问卷,通过对12所高校的少数民族本科生进行抽样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309份。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可能的影响因素分为学生个体与学校层面,对各影响因素与学习收获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收获上呈现出群体间差异,个体背景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比重偏小,少数民族学生所参与的各类活动与外在支持性校园环境对学习收获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呈现出学习投入不足、与教师交流过少等问题。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本科学生 学习收获 就读经验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纾
"大学生学习性投入"是近20年来大学生学习与发展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对于探索大学教育过程及其有效性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大学影响力模型的分析框架之下,采用"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NSSE-China)2009年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取向的路径分析方法,建构了包括大学生教育过程"输入"、"过程"、"输出"三大类变量的因果关系模型,重点考察研究型大学中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性投入作为"过程"变量对学生学业收获的影响比院校环境和学生家庭背景等"输入"因素的影响更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各维度对学生学习收获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大小各不相同。因此,院校教育质量的改进,应当以院校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宜 刘秀娟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文化资本不同的大学生在学习投入各方面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家庭文化资本越多尤其是家庭文化习惯越好、家庭文化期待越高的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也越多;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文化习惯、家庭文化期待三种家庭文化资本均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文化习惯与合理的家庭教育期待以及高校相应的扶持措施等,能切实改善家庭文化资本较少的大学生的学习投入状况。
关键词:
大学生学习 学习投入 家庭文化资本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斌
用网络问卷调查法调查了河南省7所高职院校930名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和学习收获的一般情况。通过差异比较、相关分析、中介效应检验等发现:高职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收获的直接效应显著,社会支持在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收获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高职院校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开展多形式的实践活动,实现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融入;发挥非正式群体的社会支持作用,推动高职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实现;打造优质高职课程资源,提升学习满意度,体验多维度的学习收获。
关键词:
自我效能感 社会支持 学习收获 影响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汪雅霜
大学生学习投入度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行为、情感和认知三方面的投入程度。通过"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网络调查平台,对我国48所本科院校、共计59372名本科生进行了学习投入度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投入度总体状况较好,但元认知策略和师生互动两因子得分相对较低;大学生学习投入度随着年级的升高,呈现"高-低-低-高"的趋势;大学生学习投入度中的同伴互动因子对学习收获有较高的解释力。在此结果基础上,对提高我国大学生学习投入度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本科生 学习投入度 学情调查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王伟 钟绍春 吕森林
移动学习是学习者不在固定的、预先设定的位置下所发生的任何类型的学习,或者是学习者利用移动技术提供的优势所带来的学习。移动学习日益成为教育技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但当前国内学者对于移动学习的相关实证研究还很少。本研究综合运用了体验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质性访谈法,较全面地了解受访者在体验前后对移动学习的认识,倾向的移动学习实施方式及其应用情境,需要的移动学习内容类型、片段持续时间以及课程的媒体形式、制约大学生实施移动学习的因素等内容。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主要结论为:大学生对移动学习非常认可,而且有很强的移动学习需求;"在线更新、离线学习"是当前的主体实施方式,并必将走向网络化;移动...
关键词:
移动学习 移动教育 实证研究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
[作者]
杨翠芬
根据学习动机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已有成果,设计学习动机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随机抽取800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存在差异,外部刺激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一定帮助,目前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目标不够明确。最后,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
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彭亚华 孟琳琳 杨晓瑜
本文以NSSE(美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的汉化版:NSSE-China为调查工具,从学业挑战度、主动合作学习水平、生师互动程度、教育经历丰富程度和校园环境支持度五个维度,对北京的M大学开展了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调查研究。就所得数据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了改革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改善师生关系的建议,旨在对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过程为重点、以学习经验和产出为基准的大学质量评价和监控体系进行探索。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白华 周作宇
伴随着高等教育研究趋势的深入,学生发展的过程与结果成为探究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视角,揭示学生发展结果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中国学生就读经验调查(CCSEQ)是目前研究学生发展的有利工具,借助于国外的学生发展以及影响理论,结合我国大规模学生样本的实证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分析方法,对大学教育影响本科生学习收获的模型进行探究。研究结果发现,学生家庭背景因素对学习收获的影响甚小,以家庭背景、校园环境以及学校资源利用构成的外部因素,以及学生参与的学术活动与社会活动为主的内部因素,对学习收获所产生的影响效应各占一半。学生在高校中,更多地是与院校环境以及各种资源发生更多的联系,学生利用学校这个有利的平台,充分应用各种资源,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与社会活动,促进自身的内在发展以及人际间交往能力的拓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魏婧 魏荣 刘业政
SNS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性网络信息服务网站,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宽阔的社会交往和学习的平台。大学生SNS应用的态度是影响其学习绩效的重要中介,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应用SNS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皆表现积极,大学生对SNS的主观态度与其应用SNS的学习绩效呈显著正相关,大学生应用SNS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绩效都表现出一定统计变量的差异。激励教师拓展教育创新活动,营造浓厚的SNS应用氛围,创造良好的SNS应用的技术环境等是培养大学生积极的SNS应用态度,充分发挥SNS对大学生学习辅助作用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
社会网络 学习态度 知识共享 学习绩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兆军 叶正飞 郭建鹏
负责任决策作为社会情感能力的关键要素,有助于个体增强道德责任感和做出建设性选择。学习投入是大学生能力发展结果的重要预测变量,探讨大学生群体中不同学习投入类型及其与负责任决策之间的关系,可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实践路径。以101所本科高校的70 678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技术探讨大学生学习投入类型及其对负责任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投入可以被聚类为全面投入型、相对均衡型、师生疏离型、被动投入型、全面脱离型五种类型,不同类型在负责任决策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全面投入型表现最好,其次是相对均衡型和师生疏离型,被动投入型和全面脱离型表现最差。高校应该积极营造促进大学生负责任决策的环境和氛围,提升大学生学习投入程度和负责任意识,指导其做出更加周全和理智的决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华峰 郭菲 史静寰
针对我国大学生课堂积极表达行为表现如何及其是否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收获,借助2016年和2017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项目十余万样本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积极表达,其外显性表达行为基本都有内隐深层思维投入的基础;课堂积极表达行为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收获,特别体现出对低水平深层思维投入学生的"托底"功效。下一步需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理解我国大学生丰富多样的学习特点;转变师生传统观念,推动学生课堂积极表达行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文雯 陈丽 陈强 吴运新
课堂是学习活动进行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对课堂学习环境的感知会影响学生的教育收获。本研究选择留学生课堂学习这一微观视角,依据学生发展理论和课堂学习环境理论,以清华大学在校留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析课堂学习环境对留学生教育收获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群体留学生感知的课堂学习环境存在差异,韩国留学生、"分离"教育模式下的留学生以及不以中国为留学首选国的留学生群体对课堂学习环境的感知显著低于其他留学生群体;课堂学习环境感知对留学生的教育收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关键词:
课堂学习环境 来华留学生 学习收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