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46)
- 2023(8434)
- 2022(7023)
- 2021(6697)
- 2020(5506)
- 2019(12021)
- 2018(11982)
- 2017(20456)
- 2016(11748)
- 2015(13732)
- 2014(13344)
- 2013(11990)
- 2012(10890)
- 2011(9873)
- 2010(10224)
- 2009(9151)
- 2008(8847)
- 2007(8380)
- 2006(7276)
- 2005(6355)
- 学科
- 管理(36810)
- 业(34681)
- 济(31065)
- 经济(31022)
- 企(30639)
- 企业(30639)
- 技术(17342)
- 中国(14563)
- 教育(12415)
- 技术管理(12024)
- 理论(11821)
- 农(10715)
- 教学(10014)
- 方法(9914)
- 制(9566)
- 业经(9565)
- 财(9294)
- 学(8586)
- 银(7866)
- 银行(7834)
- 体(7764)
- 行(7571)
- 地方(7364)
- 数学(7246)
- 融(7099)
- 金融(7092)
- 农业(7039)
- 数学方法(7039)
- 划(6384)
- 和(6248)
- 机构
- 大学(151359)
- 学院(150732)
- 管理(54699)
- 研究(52858)
- 济(50785)
- 经济(49310)
- 理学(46276)
- 理学院(45672)
- 管理学(44657)
- 管理学院(44355)
- 中国(36989)
- 京(33124)
- 科学(33076)
- 所(26263)
- 江(26105)
- 农(25500)
- 财(24865)
- 范(24252)
- 师范(23973)
- 中心(23870)
- 研究所(23834)
- 技术(23216)
- 业大(22485)
- 北京(21168)
- 州(20556)
- 教育(20283)
- 院(20201)
- 农业(19773)
- 师范大学(18642)
- 财经(18628)
- 基金
- 项目(101504)
- 研究(81113)
- 科学(79899)
- 基金(67017)
- 家(58323)
- 国家(57671)
- 科学基金(49020)
- 社会(47474)
- 省(45003)
- 社会科(44658)
- 社会科学(44644)
- 教育(41144)
- 划(37297)
- 编号(35087)
- 基金项目(35066)
- 成果(30666)
- 自然(29590)
- 自然科(28991)
- 自然科学(28976)
- 自然科学基金(28465)
- 创(27901)
- 课题(27466)
- 资助(25323)
- 创新(24846)
- 重点(23543)
- 年(22694)
- 发(22266)
- 项目编号(21890)
- 部(21212)
- 大学(20785)
共检索到245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陆锦冲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大众化背景下,大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整合资源、完善平台、组织培训、加强评价,真正把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出来,亟待形成明晰的思路和可操作办法。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运用系统化原理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在大学生科技创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周全 程国富 肖金华 伍晓雄 张翅 蒋思文 赵俊龙
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生产类专业从国家战略、行业需求和学校发展出发,坚持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和产学研互促共进的办学理念,将科研强势转化为人才培养的优势,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动物生产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和实践: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机构;整合校内外科教资源,建设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整合课内外创新创业活动,构建大学生科研训练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激励与保障机制。系统构建了组织领导体系、支撑体系、科研训练体系和管理保障体系等"四系一体"的动物生产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五新 李尧 杨俊杰
针对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体系支撑的现状,文章提出构建"3训1赛2结合"的机械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指出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组织管理机构,制订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习惯,建设便于学生进行创新制造的活动场地,建立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指导模式等实施方略,介绍了实施这个培养体系所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
机械类大学生 创新能力 “312”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桑椹
当前高职毕业生作为大学毕业生群体的一部分,就业压力巨大。创业能够带动就业,不但有利于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而且有利于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文章指出高职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对创业过程中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构建了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及个人的多位一体培养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桥 谭小宏
大学生创新对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却令人担忧。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应当重构大学生学业评价观,构建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体系,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推动学业评价的多元化。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业评价 评价体系 创新能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德君 段慧达 白晶 苏承慧
针对如何培养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问题,从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基础、采取措施及做法入手,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了符合个性化发展CDIO+5S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辅之以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推动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电气信息类专业 培养体系 实践教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利 史国栋 龚方红
工科高校是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如何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时代课题。工科高校应正确分析现状,找出原因,从教育观念、教师素质、实践教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孟昭学
大学生科研能力是创新素质的直接体现,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教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阐述了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定位,同时结合教学与管理实际,从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改革、考试模式改革、学生科研保障机制的建立、科研氛围的营造等方面,分析了构建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科研创新 培养体系 途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鹤玖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者分析了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转变思想观念是先导、优化课程体系是根本、改革教学方法是切入点、营造创新环境是着力点。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能力 创新环境 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国胜 封栩琛
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学校与社会的沟通桥梁,为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大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提供了有效载体。通过创业园的孵化,提升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等四种能力。文章从经验、方法与过程的角度,阐述了如何构建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体系,以期为高校深入开展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戴春平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培养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是高职院校的责任。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大力构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将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高职院校只有大力构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体系,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交往能力 高职院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敏
大学生学习能力是人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已达成现代高校的共识。文章以德州学院为例,介绍在原生动力、外生动力、内生动力和反推动力的驱动下,构建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系。三个构建主体相互合作,通过课程建设的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保证该体系的正常运行,并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
关键词:
大学生 学习能力 体系 构建 运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邢文祥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成为高等教育机构探讨的重要课题。影响大学生就业率的因素众多,本文仅以职业化能力研究为切入点,探讨大学生职业化能力培养体系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强 徐元彬
当前,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不强,出现结构性失业是导致就业难的重要原因。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大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构建高校大学生非专业能力培养体系,并完善培养体系效果评估系统,对提高大学毕业生综合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非专业能力 培养体系 效果评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五一
为探究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优化高校人才培养和实践育人路径,针对在校及已毕业大学生、科技竞赛指导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参考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情况,将研究指标分为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创新实践4个目标层的14个指标,进一步针对科技竞赛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和影响方面研究不足的问题,深入探讨了有关具体影响和作用机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深入考察参与和未参与科技竞赛的两个对照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差异。研究表明:科技竞赛经历对在校大学生创新能力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思辨能力和创新实践均有显著正面影响。科技竞赛涉及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需要不同领域的知识相互结合,而跨学科的参赛团队合作正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有效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