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24)
2023(15187)
2022(13275)
2021(12570)
2020(10522)
2019(24008)
2018(23823)
2017(45211)
2016(25200)
2015(28569)
2014(28042)
2013(27155)
2012(24967)
2011(22627)
2010(22863)
2009(20628)
2008(20206)
2007(17959)
2006(15851)
2005(13905)
作者
(70376)
(58337)
(57994)
(55275)
(37421)
(27957)
(26457)
(22781)
(22112)
(21147)
(19957)
(19596)
(18683)
(18490)
(17912)
(17889)
(17591)
(17466)
(16679)
(16660)
(14597)
(14421)
(14056)
(13364)
(13283)
(13155)
(12968)
(12903)
(11770)
(11596)
学科
(91031)
经济(90936)
管理(74801)
(72816)
(61585)
企业(61585)
方法(40173)
数学(34127)
数学方法(33639)
中国(27356)
(26706)
(23233)
技术(22161)
业经(22107)
地方(19769)
(19505)
理论(19124)
农业(17906)
教育(17260)
(17162)
(16763)
贸易(16753)
(16267)
(16264)
(15242)
(14863)
银行(14809)
(14776)
(14540)
财务(14474)
机构
大学(346606)
学院(344505)
管理(137873)
(133178)
经济(130042)
理学(119264)
理学院(117894)
管理学(115854)
研究(115734)
管理学院(115195)
中国(83850)
(74424)
科学(71629)
(60720)
(57276)
(55036)
(52230)
研究所(52146)
中心(51890)
业大(51597)
(48856)
师范(48474)
财经(48111)
北京(47339)
(43744)
农业(42844)
(42338)
(42090)
技术(39215)
师范大学(38763)
基金
项目(233972)
科学(184528)
研究(176133)
基金(166404)
(143851)
国家(142555)
科学基金(122903)
社会(108137)
社会科(102397)
社会科学(102368)
(93800)
基金项目(88418)
教育(83351)
自然(79504)
(78515)
自然科(77652)
自然科学(77634)
自然科学基金(76254)
编号(73415)
资助(67851)
成果(61065)
重点(52313)
课题(52090)
(52073)
(51367)
(50276)
创新(47805)
项目编号(45236)
大学(44903)
教育部(44219)
期刊
(147007)
经济(147007)
研究(105718)
中国(74145)
教育(56297)
学报(52681)
管理(52644)
(49818)
科学(49062)
(44640)
大学(41051)
学学(37129)
农业(34924)
技术(32412)
(29409)
金融(29409)
业经(24877)
经济研究(22746)
财经(22685)
图书(20589)
科技(19996)
(19367)
(18632)
问题(18438)
技术经济(17372)
(16793)
论坛(16793)
理论(16398)
现代(15838)
(15197)
共检索到5150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吴连臣  王红琳  陈曦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重视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培养不仅是提升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积极探索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策略,已然成为高等院校21世纪改革与创新的重要目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鲍晓萍  
为适应社会需求,教育改革的核心要转向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要把握创新精神,掌握创新人才的素质特点,转变观念,创设环境,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方法和考试机制的改革,促进大学生良好创新素质的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秀娟  
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从带动就业到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再到被纳入高校必修课体系,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也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各高校纷纷建立众创空间,并以此为载体,进行了大量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机制研究,推出了一系列研究成果。由项勇、黄佳祯、王唯洁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机制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郝慧  王二雷  赵飞  
在探讨了食品类专业中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大学生创新性课题项目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对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为更多同类院校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艳菊  王军超  
创新素质人才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创新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意义、内涵及要素,从理想信念教育、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和评价体系、创新素质拓展平台等角度分析阐述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策略,为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成都)  [作者] 孙小军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文章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五点建议:(1)改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创新;(2)引导学生提高做事效率,合作创新;(3)突破传统教学评估模式,激发创新;(4)建立教师有效评价考核机制,规范创新;(5)改进现有教学技术设备,保障创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利平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信息素质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理应受到高校重视。互联网时代出现的智慧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与模式的出现,为高校教育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与平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与智慧教育的要求还相差很远。鉴于此,高校应该努力适应教育信息化与国际化发展的要求,以智慧教育为指导,从发展理念、内容体系、方式途径、教师素质与评价机制等层面融入智慧教育的理念,不断创新发展,力求构建一种适应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推动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工作常态化、科学化和网络化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照敏  
处理好大学生创新能力与艺术素质教育的关系,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和探索。本文以分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艺术教育的逻辑关系为切入点,针对高校艺术素质教育现状,从不同角度阐述艺术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从而对建立具有切实可行的高校艺术素质教育体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郡玲  
培养大学生的多种能力,使其成为未来社会的合格建设者,是高等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大学生个体社会化的客观需要。笔者从几个方面简析了这些素质能力:社会责任感、健康人格、创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爱国主义和诚实守信等优秀品质的重要性,这些能力是现代社会对未来建设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必备素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郑伦卫  郑幸子  王茂梅  高松  
创新素质培养方案是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工作规划。基于"985工程"高校图书馆创新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的调查,研究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方案的相关问题,包括界定图书馆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目标,建立图书馆创新素质教育机构,制订创新素质教育人员职责、考核评估办法,确定开展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爱祥  孙少哲  杭祝智  
本文针对我国大学生创新能力缺乏的现状,从大学生创新激发模式、培育模式以及文化素养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和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家伦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具体、明确地提出要坚持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方针指导我国的科技工作,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用15年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自主创新,主体是企业,关键在人才。现代大学具有三方面职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卫芳  柏平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高职院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立足点,而培养实践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二者相辅相成。文章辨析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系,解决了高职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中遇到的困惑,并从研究型课堂教学、校企合作和顶岗实习三个方面对素质教育模式下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高职大学生以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全面素质,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磊  罗秀娟  
发达国家大学生信息素质合作培养起步早,有立法、组织和经费保障,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已经出现以馆员与教师合作为主的多类型并存局面。国内的大学生信息素质合作培养起步晚、缺少法律、组织和经费支持,多数研究停留在理论上。我国大学生信息素质合作培养应该从两方面加强:一是加强政策法规和组织建设;二是加强实践研究和项目支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耿德旭  张志义  
针对目前工程领域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从全面提升大学生工程素质着手,逐步提高全民工程素质的观点,一方面探讨了工程素质的内涵、特征以及对不同学科大学生工程素质的要求差异。另一方面重点阐述了应从开展工程技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组织讲座论坛、科技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工程项目和科学研究,结合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等六个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工程素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