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2)
- 2023(10592)
- 2022(9132)
- 2021(8814)
- 2020(7214)
- 2019(16974)
- 2018(17051)
- 2017(29801)
- 2016(17400)
- 2015(20105)
- 2014(21012)
- 2013(19713)
- 2012(18572)
- 2011(16862)
- 2010(17459)
- 2009(15818)
- 2008(15939)
- 2007(15153)
- 2006(12982)
- 2005(11827)
- 学科
- 济(59265)
- 经济(59212)
- 管理(50026)
- 业(48528)
- 企(40760)
- 企业(40760)
- 方法(27403)
- 教育(24008)
- 中国(23902)
- 数学(23383)
- 数学方法(23077)
- 技术(20039)
- 农(17512)
- 财(16588)
- 理论(16104)
- 学(14961)
- 业经(13357)
- 技术管理(12516)
- 教学(12377)
- 地方(12186)
- 制(11896)
- 农业(11698)
- 贸(11005)
- 贸易(10997)
- 易(10647)
- 银(10288)
- 银行(10264)
- 和(10220)
- 务(10128)
- 财务(10103)
- 机构
- 大学(248304)
- 学院(241834)
- 济(88483)
- 管理(87263)
- 经济(86111)
- 研究(81978)
- 理学(74542)
- 理学院(73547)
- 管理学(72039)
- 管理学院(71526)
- 中国(55964)
- 京(54360)
- 科学(50067)
- 范(43498)
- 师范(43202)
- 财(41833)
- 所(41352)
- 江(40605)
- 教育(39325)
- 中心(37606)
- 研究所(37274)
- 农(36883)
- 北京(35517)
- 师范大学(34952)
- 业大(33462)
- 财经(32809)
- 州(32105)
- 技术(31773)
- 经(29541)
- 院(29180)
- 基金
- 项目(150709)
- 研究(120635)
- 科学(119371)
- 基金(102143)
- 家(86771)
- 国家(85804)
- 科学基金(72980)
- 社会(71191)
- 社会科(67046)
- 社会科学(67027)
- 教育(64711)
- 省(63264)
- 划(54405)
- 基金项目(53924)
- 编号(53339)
- 成果(46941)
- 自然(44715)
- 自然科(43670)
- 自然科学(43655)
- 自然科学基金(42896)
- 资助(40582)
- 课题(40552)
- 创(36752)
- 重点(35247)
- 部(34771)
- 发(33817)
- 年(33451)
- 创新(33254)
- 项目编号(32183)
- 规划(31335)
- 期刊
- 济(100009)
- 经济(100009)
- 研究(83507)
- 教育(70045)
- 中国(63919)
- 财(34690)
- 学报(34371)
- 管理(32626)
- 农(32581)
- 科学(31359)
- 大学(27714)
- 技术(27683)
- 学学(23000)
- 农业(21838)
- 融(18715)
- 金融(18715)
- 职业(17366)
- 业经(16835)
- 财经(16279)
- 图书(15142)
- 经济研究(15033)
- 科技(14739)
- 坛(14681)
- 论坛(14681)
- 经(14128)
- 技术经济(13136)
- 业(12946)
- 问题(12728)
- 技术教育(11054)
- 职业技术(11054)
共检索到379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玲
随着国际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日益加剧,科技创新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更是我国当代科技进步的"助推器"与经济繁荣的驱动力。在此背景下,提高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素养和创新情商就显得十分迫切。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积极进取与创新精神,
关键词:
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海莹
专利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培养大学生的专利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和高校共同关注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专利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开展大学生专利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专利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专利教育 创新能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凤启龙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科技竞争力成为各国的核心竞争力。科技的竞争即人才的竞争,大学生是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因此,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当前的高等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东南大学有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两次捧杯的经验,本研究以其为例,剖析目前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课外活动 科技创新体系 大学生社团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东锋 梁晴
在新时代的高校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成为新方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多种方式,其中,利用课程思政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创新创业的目标更明确、方向更清晰、实践更积极。教学者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教授课程思政,能够让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由汤锐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一书,讲述了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理念和实践方式,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指南,对大学生成功创业、积极创新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共分为三篇。第一篇为导论篇,介绍了创新创业的内涵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类型、理念和意义;第二篇为创新篇,全面介绍了创新的内容,包括创新意识、思维、方法、能力、精神和成果;第三篇为创业篇,具体介绍了创业者、创业环境,创业计划方案、创业融资以及企业发展等内容。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丁三青 王希鹏 陈斌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全国大学生校园学术科技文化领域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的群众性赛事。本文在对十届赛事解读的基础上,对中国高等教育所遭遇的挑战进行实证研究,以期对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系统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
学术科技创新活动 创新教育 “挑战杯”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姜颖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进行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培养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负责并能够创造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历史贡献的时代新人。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研究,作为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性的一个关键课题,不仅需要在内涵上明晰何谓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而且需要在学理上弄明白、在实践中搞清楚为什么要和怎样进行这一教育机制创新。只有厘清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的科学内涵、逻辑机理、价值意蕴,才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化这一教育机制创新研究,在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不断增强新动能、拓展新路径、提升新水平。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机制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永安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要根据大学生成长特点在素质教育、人格培养、能力开发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广泛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并在实践中处理好几个关系,使大学生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创新 创业教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白洁
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中国高等教育逐渐步入新的历史征程,高校思想教育管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于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高校教育管理系统也应实现革故鼎新。通过构建思想教育体系不断完善高校管理机制,建设多元化思想教育发挥“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将现代思想教育文化内涵渗透于各个教学环节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一书,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教育管理的创新途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龚萱
科技创新对大学生科技价值观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以价值观念、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教育为内容,从强化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强化教育理念转变、强化实践教育环节、强化科技价值氛围营造等几个方面,加强大学生的科技价值观教育,以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
教育创新 科技教育 价值观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明全 田懿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 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曲学勇 黄堃
高校作为国家培养高科技人才和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如何肩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仇华
高校通过创业教育的创新引领和科学规划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创业争取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从而加快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我国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同时,大学生新颖的自主创业模式带来的创业型经济,也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拓了宽发展空间。由侯文华和彭怀祖合著的教材《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创业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作者通过普及创新创业知识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通过当前我国政府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环境和优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创业机会 创业计划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蓝飞鹏
在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应用之下,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发生了系统性的转变,进而对其个性发展与健康成长形成极大的影响。思政教育作为培养人们的基本思政意识、提升思政素养的重要基础学科,在促进大学生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与理论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是高校培养优质人才的必要课程,因此,探究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是高校顺应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建立符合现代社会教育趋势的思政教育模式的必行路径。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杨娉编著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详析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实际发展状况,从内容优化与质量提升方面深思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与效率,为实现最佳思政教育效果贡献微薄之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丽萍
知识时代呼唤人才,呼唤着具有创新意识与能力的人才。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能力的强弱,将影响着未来社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式等几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让创新成为一种习惯,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国家才能不断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教育 创新 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海燕 饶亚林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情况形成德育论文,最终以论文答辩的形式判定其德育效果。它是道德认知新的尝试,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有效、系统地参与道德认知过程,克服了传统德育评价的弊端,有效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
德育答辩 德育评价 德育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