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3)
2023(6656)
2022(5545)
2021(5424)
2020(4145)
2019(9130)
2018(9046)
2017(15196)
2016(9446)
2015(11024)
2014(11338)
2013(9824)
2012(8893)
2011(7967)
2010(8146)
2009(7080)
2008(7081)
2007(6608)
2006(5876)
2005(5311)
作者
(23804)
(19849)
(19730)
(19184)
(12702)
(9587)
(9323)
(7644)
(7632)
(7523)
(6860)
(6690)
(6571)
(6290)
(6283)
(6264)
(6040)
(5883)
(5876)
(5874)
(5033)
(5007)
(4912)
(4795)
(4624)
(4610)
(4474)
(4379)
(4215)
(4067)
学科
管理(22637)
(22596)
经济(22561)
(19553)
(16384)
企业(16384)
教育(11720)
中国(10428)
(10059)
教学(9727)
理论(9620)
业经(7719)
(7233)
(7177)
地方(7088)
农业(6390)
(6211)
方法(6185)
学法(6118)
教学法(6118)
工作(5435)
(5088)
学理(4956)
学理论(4956)
(4855)
财务(4843)
财务管理(4818)
研究(4553)
(4538)
贸易(4532)
机构
学院(116783)
大学(115894)
研究(39178)
管理(35769)
(33920)
经济(32562)
理学(29616)
理学院(29151)
管理学(28276)
管理学院(28054)
中国(27332)
(25460)
科学(24363)
(21390)
(21370)
师范(21162)
(19248)
(18512)
(18461)
技术(18383)
教育(18309)
中心(18111)
(17383)
研究所(17138)
职业(16988)
师范大学(16473)
北京(16321)
业大(16142)
(15249)
农业(14033)
基金
项目(72692)
研究(61515)
科学(55220)
基金(45273)
(38370)
国家(37861)
社会(34148)
教育(33384)
(32394)
社会科(31765)
社会科学(31755)
科学基金(31334)
编号(29373)
(27004)
成果(26162)
课题(23319)
基金项目(23272)
(20490)
自然(17876)
资助(17677)
重点(17591)
项目编号(17458)
自然科(17391)
自然科学(17384)
自然科学基金(17006)
(16550)
规划(16521)
(16427)
大学(16399)
(16111)
期刊
(45931)
经济(45931)
教育(40443)
研究(39531)
中国(36259)
学报(19093)
(18712)
(16038)
大学(15959)
科学(15200)
管理(13993)
技术(13222)
学学(13146)
农业(12698)
职业(11970)
(9812)
金融(9812)
图书(9020)
业经(9013)
高等(7115)
(7065)
技术教育(7065)
职业技术(7065)
职业技术教育(7065)
论坛(7065)
(7020)
书馆(6829)
图书馆(6829)
财经(6550)
经济研究(6325)
共检索到1926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蔡汇民  李坚  
高校学生社区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应以主体性为理论研究视角,创新学生社区管理理念,探索学生社区"三自"治理模式创新。基于学生主体性培养目标、社区建设平台和"三自"治理模式的命题内涵解析,审视发挥高校大学生主体性存在的自我教育意识淡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自我服务效果不佳等现实挑战,提出充分发挥学生在社区中教育主体、管理主体、服务主体作用,建立和完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平台,探索大学生主体性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区"三自"治理的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晓燕  蔡汇民  
高校学生社区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管理和服务的重要阵地,推行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三自"社区治理模式,促进大学生主体性培育,不仅能够提升校园管理的民主化程度,提高高校大学生工作成效,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是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现实需要。高校应当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提升大学生主体能力,构建主体性培育的有效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晓琴  
"四个自信"是"三个自信"的继承与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念之核和理想之基。本文从中国梦视域出发考察了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问题,探究以"四个自信"培养推进中国梦教育的方法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佳  
本文从分析大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特点入手,提出了核心竞争力自我培养的重要性,并就专业大学生基本能力、核心能力的自我培养进行探索,以帮助大学生重视自我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春生  
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对学习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习能力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发展及人生方向,因此,探讨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了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机理,以期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商利伟  袁志远  
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改革和优化课程设置、实行多元的学业评价体系,构成了培养大学生学业胜任力的根本途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袁国玲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又赋予了它新的内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新趋向,必须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通过辩证看待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在多个维度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全方位探索有效的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烨  
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近年来社会各界一直深入探索的问题。从已有的相关研究看,目前尚缺乏具有代表性、建设性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将以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话题进行探讨。本文在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环境和创新能力缺失表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角度提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钱昭楚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完备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受到一系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本文旨在了解创新能力价值内涵及构成,明确创新培养的目标和责任,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和策略,以期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学忠  
大学生的创新主要是对前人成果的再认识再创造,它涉及到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两个方面。就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而言,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路径,优化教学管理制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制度保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鲍长生  
文章在对大学生能力的社会需求调查基础上,指出现阶段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大学生个人特质方面,其次是通用能力方面,而对专业能力要求并不严格。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能力的多元化要求说明,大学教育不仅仅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更应该注重能力培养。大学课程体系应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主、自觉地学习和参与各种活动,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社会适应性,达到能力培养的目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颖  闫春丽  张彦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丽萍  
以培育贫困大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为突破口,以"促进贫困大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在对广西贫困大学生"三自"培育的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促进贫困大学生能力发展的"三自"培育模式,以期为贫困大学生资助研究开拓出新的视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留涛  
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培养工作亟待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培养工作未能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较好融合,存在忽略安全意识引导、体制机制建构不善、软硬件设施不完备等问题。开展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培养工作,可以根据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需要,从执行、内容和保障三个维度创新进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中华  邹雄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行稳致远和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作为未来创业的主力军,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创业的历史责任。为了促使大学生在以后的创业中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就要求大学生不仅应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当前,我国许多大学生仍然存在法律信仰缺乏的问题,其原因既有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也有高校法制教育薄弱的影响,还与部分大学生自身价值观不正确有关。加强大学生法律信仰培养,必须从重视法律中社会主体的权利意识,增强现有法律从业人员的正确示范带动作用,把法治信仰的建设同社会经济关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等多方面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树立依法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