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91)
2023(2453)
2022(2151)
2021(2258)
2020(1877)
2019(4200)
2018(4253)
2017(6849)
2016(4654)
2015(5718)
2014(5817)
2013(4936)
2012(4433)
2011(4135)
2010(4268)
2009(3656)
2008(3583)
2007(3448)
2006(3157)
2005(2545)
作者
(10659)
(9014)
(8805)
(8708)
(5757)
(4339)
(4281)
(3603)
(3518)
(3496)
(3130)
(3080)
(3022)
(2992)
(2798)
(2665)
(2664)
(2661)
(2631)
(2598)
(2421)
(2342)
(2236)
(2155)
(2144)
(2073)
(2042)
(1995)
(1924)
(1907)
学科
教育(9220)
(9129)
经济(8996)
理论(8652)
管理(8191)
教学(7011)
中国(6168)
(6007)
(5782)
企业(5782)
学法(4477)
教学法(4477)
(4317)
(4277)
方法(4186)
业经(3945)
社会(3669)
学理(3642)
学理论(3642)
研究(3502)
政治(3324)
思想(3098)
思想政治(2983)
政治教育(2983)
治教(2983)
学校(2970)
德育(2964)
经济理论(2900)
企业经济(2889)
工作(2820)
机构
大学(57567)
学院(53141)
研究(18792)
管理(15239)
(13509)
教育(13251)
理学(13008)
经济(12926)
(12898)
(12793)
师范(12725)
理学院(12719)
管理学(12140)
管理学院(12041)
科学(11333)
中国(10412)
师范大学(10079)
(9838)
(9173)
技术(8771)
北京(8638)
(8325)
职业(8323)
研究所(8214)
中心(7896)
业大(7539)
(7539)
(7494)
(6879)
农业(6253)
基金
项目(33798)
研究(30484)
科学(26013)
基金(20265)
教育(19309)
社会(17806)
(16365)
国家(16081)
(15429)
社会科(15272)
社会科学(15260)
编号(14961)
成果(14360)
科学基金(13468)
(13289)
课题(12493)
(10978)
基金项目(10585)
大学(9659)
规划(9045)
项目编号(8855)
重点(8253)
资助(8094)
研究成果(8075)
(8066)
(7990)
(7785)
(7448)
教育部(7387)
自然(7281)
期刊
教育(30543)
中国(21995)
研究(21676)
(17538)
经济(17538)
学报(9674)
大学(9053)
(8309)
职业(7611)
科学(7134)
学学(6561)
(6464)
技术(6262)
高等(6198)
农业(5918)
管理(5669)
高等教育(5170)
图书(5091)
技术教育(4206)
职业技术(4206)
职业技术教育(4206)
成人(4141)
成人教育(4141)
书馆(3848)
图书馆(3848)
(3661)
论坛(3661)
财经(3467)
(3144)
(3137)
共检索到92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佘万斌  唐书怡  
立足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效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学校的责任教育要改革创新、以人为本,外在环境要友好、文明与和谐,学生个体要能动、全面与可持续等对策,以期提高责任感教育培养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继军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最现实和最有效的途径。要克服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形式化、随意化和理论化"的弱点,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领域,特别应重视社区志愿服务的扩展和深化;挖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责任价值,特别是提升社会实践的品质责任和公民责任;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文化品牌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启君  王莹  原续波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核心要素,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大学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任务。专业教育作为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学科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进程,如何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工程人才承担起未来社会发展的责任,是工程教育改革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社会由不同个体组成,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角色。社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铖  张禧  何临春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优秀文化与弘扬传统美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诉求。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责任与自由、个人与社会关系作为重要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把握关键环节,在深化责任认知、强化责任认同、引领责任行动上下工夫、见成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蒋国勇  应小丽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通过结合浙江师范大学的实践,指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必须立足于以下原则:一是内容、目标取向上的递进性、层次性原则,二是方式、方法上的主体性、适度灌输和积极引导原则,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原则,四是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整合原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星  张力学  刘奇  
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素质支撑,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分析"中国梦"的多重内涵,探讨其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契合性,并从文化氛围、制度氛围、育人氛围、实践氛围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可行路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丁愉  王晓庆  李睿  
王阳明良知说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立志之说,不仅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设定了基本原则;且其事上磨练、知行合一的工夫,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良知说依据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的良知,以激发人的社会责任意识,能鼓励大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最终使其在致良知的过程中,塑造理想人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文英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应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能山  
在"工具理性"的价值处境之下,伴随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表现出明显的淡化。本文主要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处境、自身的自我意识结构、以及社会方面探讨了其责任感淡化的归因,并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江  郭文利  
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凸显出来。如何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多地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并与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培养的举措。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平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和谐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正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现实,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德育工作刻不容缓的课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光晔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大学生是国之栋梁,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乎国家的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木蕃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培养大学生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前提。在大学生中加强道德自律建设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每个学生未来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和增强其责任意识应做到: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完善责任主体人格;责任感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开展榜样激励,实施正面教育;激发参与兴趣,积极主动实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梅萍  陈饶燕  
生命是一种责任,与生俱来或后天萌发的责任,承担和履行这种责任的过程,就是探索和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生命因承重、承担和履行着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而显得亮丽、充实和富有意义。德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帮助青年大学生克服“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精神疲软”状态和“极端功利化”的趋势,有效预防自杀心理和行为的发生,正确引导他们勇于、敢于承担自己的生命责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袁国玲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又赋予了它新的内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新趋向,必须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通过辩证看待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在多个维度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全方位探索有效的培养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