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22)
- 2023(4309)
- 2022(3489)
- 2021(3561)
- 2020(2630)
- 2019(5793)
- 2018(5705)
- 2017(9560)
- 2016(5988)
- 2015(7142)
- 2014(7146)
- 2013(6166)
- 2012(5444)
- 2011(5024)
- 2010(5094)
- 2009(4441)
- 2008(4224)
- 2007(4056)
- 2006(3671)
- 2005(2971)
- 学科
- 济(14382)
- 经济(14247)
- 管理(11777)
- 教育(10024)
- 理论(9205)
- 业(9178)
- 中国(8174)
- 企(8081)
- 企业(8081)
- 教学(7381)
- 农(7174)
- 业经(6263)
- 和(4990)
- 方法(4962)
- 学法(4700)
- 教学法(4700)
- 农业(4508)
- 社会(3888)
- 学理(3846)
- 学理论(3846)
- 研究(3807)
- 政治(3741)
- 思想(3511)
- 工作(3450)
- 思想政治(3370)
- 政治教育(3370)
- 治教(3370)
- 德育(3334)
- 学校(3323)
- 企业经济(3244)
- 机构
- 大学(73705)
- 学院(71575)
- 研究(24558)
- 管理(21486)
- 济(20182)
- 经济(19436)
- 理学(18352)
- 理学院(18020)
- 管理学(17377)
- 管理学院(17244)
- 京(16068)
- 范(15250)
- 师范(15168)
- 中国(14839)
- 科学(14792)
- 教育(14764)
- 江(12490)
- 师范大学(11889)
- 所(11616)
- 技术(11167)
- 职业(10851)
- 财(10675)
- 农(10612)
- 中心(10592)
- 北京(10577)
- 研究所(10418)
- 业大(9827)
- 州(9792)
- 院(9335)
- 财经(8327)
- 基金
- 项目(46980)
- 研究(41827)
- 科学(36478)
- 基金(29010)
- 社会(25019)
- 教育(24156)
- 家(23769)
- 国家(23401)
- 社会科(22126)
- 社会科学(22114)
- 省(21330)
- 编号(20058)
- 科学基金(19652)
- 成果(18310)
- 划(17915)
- 课题(16312)
- 基金项目(15031)
- 年(14496)
- 项目编号(11940)
- 规划(11912)
- 大学(11772)
- 重点(11288)
- 性(11079)
- 资助(10905)
- 创(10600)
- 部(10550)
- 度(10453)
- 发(10387)
- 自然(10275)
- 研究成果(10073)
共检索到1183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袁国玲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又赋予了它新的内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新趋向,必须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通过辩证看待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在多个维度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全方位探索有效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养路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铖 张禧 何临春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优秀文化与弘扬传统美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诉求。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责任与自由、个人与社会关系作为重要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把握关键环节,在深化责任认知、强化责任认同、引领责任行动上下工夫、见成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佘万斌 唐书怡
立足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效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学校的责任教育要改革创新、以人为本,外在环境要友好、文明与和谐,学生个体要能动、全面与可持续等对策,以期提高责任感教育培养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低碳教育 社会责任感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文英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应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继军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最现实和最有效的途径。要克服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形式化、随意化和理论化"的弱点,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领域,特别应重视社区志愿服务的扩展和深化;挖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责任价值,特别是提升社会实践的品质责任和公民责任;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文化品牌建设。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启君 王莹 原续波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核心要素,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大学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任务。专业教育作为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学科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进程,如何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工程人才承担起未来社会发展的责任,是工程教育改革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社会由不同个体组成,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角色。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蒋国勇 应小丽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通过结合浙江师范大学的实践,指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必须立足于以下原则:一是内容、目标取向上的递进性、层次性原则,二是方式、方法上的主体性、适度灌输和积极引导原则,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原则,四是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整合原则。
关键词:
培养原则 实践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星 张力学 刘奇
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素质支撑,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分析"中国梦"的多重内涵,探讨其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契合性,并从文化氛围、制度氛围、育人氛围、实践氛围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中国梦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丁愉 王晓庆 李睿
王阳明良知说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立志之说,不仅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设定了基本原则;且其事上磨练、知行合一的工夫,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良知说依据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的良知,以激发人的社会责任意识,能鼓励大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最终使其在致良知的过程中,塑造理想人格。
关键词:
王阳明 良知说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能山
在"工具理性"的价值处境之下,伴随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表现出明显的淡化。本文主要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处境、自身的自我意识结构、以及社会方面探讨了其责任感淡化的归因,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和谐社会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江 郭文利
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凸显出来。如何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多地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并与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培养的举措。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平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和谐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正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现实,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德育工作刻不容缓的课题。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社会责任感 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乐生
当前,大学生存在自我责任感缺乏、家庭责任感缺失、社会责任感淡化等种种问题。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的基础,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大学生承担责任、奉献社会的途径。因此,可通过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开展社会实践、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创建科学的社会实践考评机制等措施,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实践 社会责任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艳 孙文新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从品德培养的规律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特点出发,实践是培养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路径。借鉴国外高校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高职院校应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创新、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榜样教育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
高职 社会责任感 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光晔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大学生是国之栋梁,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乎国家的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责任 时代价值 理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