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87)
2023(5501)
2022(4502)
2021(4400)
2020(3409)
2019(7529)
2018(7349)
2017(13032)
2016(7687)
2015(9018)
2014(9005)
2013(8106)
2012(7158)
2011(6564)
2010(6672)
2009(6082)
2008(6017)
2007(5609)
2006(5094)
2005(4287)
作者
(19054)
(15920)
(15910)
(15471)
(10220)
(7622)
(7411)
(6254)
(6236)
(5980)
(5561)
(5397)
(5111)
(5017)
(4961)
(4808)
(4703)
(4674)
(4668)
(4651)
(4103)
(3942)
(3915)
(3866)
(3675)
(3660)
(3602)
(3592)
(3271)
(3219)
学科
(22178)
经济(22039)
管理(19103)
(17161)
(15408)
企业(15408)
教育(10814)
理论(10708)
中国(9770)
(8812)
方法(8470)
业经(8174)
教学(7728)
(6307)
(6236)
农业(5628)
数学(4931)
学法(4876)
教学法(4876)
(4847)
数学方法(4782)
(4709)
(4153)
财务(4145)
财务管理(4142)
研究(4140)
社会(4138)
地方(4068)
学理(3983)
学理论(3983)
机构
大学(101927)
学院(99486)
管理(33272)
研究(32805)
(32226)
经济(31280)
理学(28742)
理学院(28323)
管理学(27580)
管理学院(27388)
(21776)
中国(20846)
科学(19321)
(18767)
师范(18654)
(16778)
教育(16691)
(16547)
(15636)
师范大学(14735)
中心(14174)
北京(14143)
研究所(14042)
(13954)
技术(13386)
业大(13369)
财经(13346)
(12929)
职业(12463)
(12263)
基金
项目(64799)
研究(55164)
科学(50806)
基金(42453)
(35330)
国家(34854)
社会(34005)
社会科(30694)
社会科学(30680)
教育(30480)
科学基金(29751)
(27902)
编号(25310)
(23487)
成果(22711)
基金项目(21941)
课题(19756)
(17265)
自然(16751)
资助(16527)
自然科(16330)
自然科学(16328)
自然科学基金(16029)
项目编号(15378)
重点(15348)
大学(15063)
规划(14961)
(14857)
(14557)
(14391)
期刊
(39338)
经济(39338)
教育(35692)
研究(34883)
中国(29132)
学报(15408)
(14210)
(14071)
大学(13693)
科学(12923)
管理(12284)
学学(11028)
技术(10119)
农业(9706)
职业(9510)
业经(7361)
财经(7147)
高等(6748)
图书(6464)
(6223)
经济研究(5876)
(5813)
金融(5813)
高等教育(5606)
(5416)
论坛(5416)
技术教育(5368)
职业技术(5368)
职业技术教育(5368)
(5359)
共检索到1576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铖  张禧  何临春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优秀文化与弘扬传统美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诉求。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责任与自由、个人与社会关系作为重要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把握关键环节,在深化责任认知、强化责任认同、引领责任行动上下工夫、见成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佘万斌  唐书怡  
立足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效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学校的责任教育要改革创新、以人为本,外在环境要友好、文明与和谐,学生个体要能动、全面与可持续等对策,以期提高责任感教育培养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文英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应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袁国玲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又赋予了它新的内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新趋向,必须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通过辩证看待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在多个维度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全方位探索有效的培养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光晔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大学生是国之栋梁,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乎国家的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继军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最现实和最有效的途径。要克服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形式化、随意化和理论化"的弱点,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领域,特别应重视社区志愿服务的扩展和深化;挖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责任价值,特别是提升社会实践的品质责任和公民责任;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文化品牌建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启君  王莹  原续波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核心要素,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大学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任务。专业教育作为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学科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进程,如何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工程人才承担起未来社会发展的责任,是工程教育改革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社会由不同个体组成,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角色。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蒋国勇  应小丽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通过结合浙江师范大学的实践,指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必须立足于以下原则:一是内容、目标取向上的递进性、层次性原则,二是方式、方法上的主体性、适度灌输和积极引导原则,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原则,四是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整合原则。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星  张力学  刘奇  
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素质支撑,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分析"中国梦"的多重内涵,探讨其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契合性,并从文化氛围、制度氛围、育人氛围、实践氛围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可行路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丁愉  王晓庆  李睿  
王阳明良知说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立志之说,不仅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设定了基本原则;且其事上磨练、知行合一的工夫,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良知说依据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的良知,以激发人的社会责任意识,能鼓励大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最终使其在致良知的过程中,塑造理想人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能山  
在"工具理性"的价值处境之下,伴随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表现出明显的淡化。本文主要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处境、自身的自我意识结构、以及社会方面探讨了其责任感淡化的归因,并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江  郭文利  
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凸显出来。如何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多地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并与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培养的举措。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平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和谐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正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现实,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德育工作刻不容缓的课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艳  孙文新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从品德培养的规律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特点出发,实践是培养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路径。借鉴国外高校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高职院校应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创新、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榜样教育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木蕃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培养大学生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前提。在大学生中加强道德自律建设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每个学生未来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和增强其责任意识应做到: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完善责任主体人格;责任感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开展榜样激励,实施正面教育;激发参与兴趣,积极主动实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