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51)
2023(3653)
2022(3015)
2021(3108)
2020(2386)
2019(5422)
2018(5517)
2017(8738)
2016(5783)
2015(6931)
2014(6997)
2013(5954)
2012(5447)
2011(4932)
2010(5170)
2009(4333)
2008(4272)
2007(4012)
2006(3595)
2005(2990)
作者
(13225)
(11106)
(10919)
(10717)
(7124)
(5367)
(5300)
(4446)
(4350)
(4327)
(3879)
(3800)
(3666)
(3641)
(3478)
(3375)
(3335)
(3325)
(3297)
(3252)
(2965)
(2908)
(2734)
(2682)
(2672)
(2602)
(2577)
(2466)
(2402)
(2364)
学科
(11109)
经济(10974)
教育(10499)
管理(10325)
理论(10115)
教学(8849)
中国(7372)
(7340)
(6778)
企业(6778)
学法(5794)
教学法(5794)
(5523)
(4816)
业经(4794)
学理(4714)
学理论(4714)
方法(4416)
研究(3887)
政治(3859)
社会(3832)
思想(3623)
工作(3514)
学校(3499)
思想政治(3474)
政治教育(3474)
治教(3474)
德育(3441)
农业(3233)
(3142)
机构
大学(67844)
学院(64439)
研究(22681)
管理(18193)
(16174)
经济(15413)
教育(15371)
(15308)
理学(15164)
(15020)
师范(14911)
理学院(14839)
管理学(14193)
管理学院(14071)
中国(13924)
科学(13627)
(12445)
师范大学(11851)
技术(11539)
职业(11301)
(10887)
北京(10288)
中心(10140)
(9899)
(9736)
研究所(9702)
(9251)
业大(8748)
(8489)
职业技术(7991)
基金
项目(40817)
研究(37286)
科学(30988)
基金(24000)
教育(23303)
社会(21016)
(19471)
国家(19135)
(18620)
编号(18456)
社会科(18284)
社会科学(18272)
成果(17455)
科学基金(15916)
(15824)
课题(15363)
(13723)
基金项目(12293)
大学(11153)
规划(10847)
项目编号(10835)
重点(10014)
(9809)
研究成果(9794)
(9633)
(9491)
资助(9428)
(9017)
(8881)
教育部(8678)
期刊
教育(35920)
中国(27078)
研究(25445)
(21679)
经济(21679)
学报(11028)
大学(10228)
职业(10034)
(9961)
技术(8970)
科学(8271)
(7992)
学学(7546)
管理(7515)
农业(7049)
高等(6758)
图书(6644)
技术教育(5990)
职业技术(5990)
职业技术教育(5990)
高等教育(5558)
书馆(5047)
图书馆(5047)
(4730)
论坛(4730)
成人(4578)
成人教育(4578)
(3946)
(3922)
财经(3893)
共检索到1139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继军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最现实和最有效的途径。要克服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形式化、随意化和理论化"的弱点,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领域,特别应重视社区志愿服务的扩展和深化;挖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责任价值,特别是提升社会实践的品质责任和公民责任;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文化品牌建设。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蒋国勇  应小丽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通过结合浙江师范大学的实践,指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必须立足于以下原则:一是内容、目标取向上的递进性、层次性原则,二是方式、方法上的主体性、适度灌输和积极引导原则,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原则,四是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整合原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佘万斌  唐书怡  
立足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效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学校的责任教育要改革创新、以人为本,外在环境要友好、文明与和谐,学生个体要能动、全面与可持续等对策,以期提高责任感教育培养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乐生  
当前,大学生存在自我责任感缺乏、家庭责任感缺失、社会责任感淡化等种种问题。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的基础,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关键环节,是大学生承担责任、奉献社会的途径。因此,可通过以科学理论作指导开展社会实践、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开展社会实践、创建科学的社会实践考评机制等措施,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启君  王莹  原续波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核心要素,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大学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任务。专业教育作为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学科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进程,如何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工程人才承担起未来社会发展的责任,是工程教育改革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社会由不同个体组成,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角色。社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铖  张禧  何临春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优秀文化与弘扬传统美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诉求。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责任与自由、个人与社会关系作为重要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把握关键环节,在深化责任认知、强化责任认同、引领责任行动上下工夫、见成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星  张力学  刘奇  
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素质支撑,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分析"中国梦"的多重内涵,探讨其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契合性,并从文化氛围、制度氛围、育人氛围、实践氛围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可行路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丁愉  王晓庆  李睿  
王阳明良知说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立志之说,不仅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设定了基本原则;且其事上磨练、知行合一的工夫,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良知说依据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的良知,以激发人的社会责任意识,能鼓励大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最终使其在致良知的过程中,塑造理想人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文英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应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能山  
在"工具理性"的价值处境之下,伴随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表现出明显的淡化。本文主要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处境、自身的自我意识结构、以及社会方面探讨了其责任感淡化的归因,并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江  郭文利  
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凸显出来。如何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多地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并与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培养的举措。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平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和谐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正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现实,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德育工作刻不容缓的课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艳  孙文新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从品德培养的规律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特点出发,实践是培养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路径。借鉴国外高校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高职院校应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教学、管理创新、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学生社团活动、榜样教育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培养社会责任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晓军  任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提出,高校要正确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向,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体制,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力构建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进程,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光晔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大学生是国之栋梁,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乎国家的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