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47)
2023(10559)
2022(8743)
2021(8023)
2020(6805)
2019(14819)
2018(14629)
2017(26539)
2016(15135)
2015(17148)
2014(17112)
2013(15812)
2012(14335)
2011(13042)
2010(12940)
2009(11898)
2008(11653)
2007(10493)
2006(9115)
2005(8052)
作者
(45314)
(37545)
(37379)
(35398)
(23579)
(18017)
(17272)
(14808)
(14501)
(13417)
(12747)
(12628)
(11960)
(11738)
(11646)
(11566)
(11373)
(11258)
(10831)
(10703)
(9510)
(9159)
(9117)
(8586)
(8554)
(8492)
(8258)
(8240)
(7574)
(7523)
学科
(47958)
经济(47889)
管理(43631)
(40163)
(30499)
企业(30499)
方法(22565)
数学(19828)
数学方法(19598)
中国(17553)
(15839)
(14483)
(12699)
(12443)
业经(11960)
(11764)
银行(11711)
(11058)
理论(11052)
(10914)
保险(10822)
(10647)
财务(10619)
财务管理(10601)
(10233)
金融(10226)
(10148)
贸易(10147)
企业财务(10135)
(9891)
机构
大学(211875)
学院(206404)
管理(77246)
(75925)
经济(74200)
研究(69750)
理学(66152)
理学院(65381)
管理学(63943)
管理学院(63591)
中国(54168)
科学(45554)
(44935)
(43829)
(37636)
业大(36634)
(35637)
农业(35118)
中心(33040)
研究所(32843)
(31567)
财经(29927)
北京(27918)
(27722)
(27314)
师范(27278)
(25142)
(24938)
技术(23825)
农业大学(23458)
基金
项目(144065)
科学(112043)
基金(103419)
研究(101172)
(92977)
国家(92166)
科学基金(77700)
社会(63496)
社会科(59944)
社会科学(59926)
(57254)
基金项目(54867)
自然(51864)
自然科(50737)
自然科学(50716)
自然科学基金(49853)
(49131)
教育(48338)
资助(41462)
编号(41058)
成果(34221)
重点(32640)
(31018)
(30119)
课题(28980)
(28941)
大学(28331)
科研(28274)
计划(28096)
创新(28043)
期刊
(76948)
经济(76948)
研究(60940)
中国(46105)
学报(42724)
(38480)
科学(33576)
教育(32095)
大学(31887)
(29568)
学学(28871)
农业(25869)
管理(25576)
(21603)
金融(21603)
技术(16028)
财经(14590)
(14116)
图书(13702)
经济研究(13195)
业经(13183)
(12373)
(11811)
业大(11511)
科技(10376)
理论(10149)
农业大学(9941)
问题(9888)
书馆(9372)
图书馆(9372)
共检索到308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俊   龚花萍   熊娟  
随着社交媒体成为用户获取、处理、分享和存储信息的平台,用户信息安全风险不断凸显,探讨用户社交媒体信息安全风险感知及其影响因素迫在眉睫。文章提出了社交媒体信息安全风险感知影响因素关系假设,以大学生社交媒体用户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研风险感知现状,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的基础上对问卷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发现:大学生社交媒体信息安全风险感知程度的城乡间差距明显,其面对信息安全风险主要采用系统式处理策略;媒体信任度、社会群体归属感、卷入认知会对系统式处理策略产生影响,知识和信息有效性会对系统-启发式策略产生影响;系统式处理策略在知识、媒体信任度、社会群体归属感、卷入认知、信息有效性和风险感知之间起完全中介效应,负面情绪直接正向影响风险感知。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凤云   常琳   秦琴   汪传雷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虚假信息特征对感知信任的影响,提升大学生的虚假信息识别能力。[方法/过程]通过扎根理论编码提取虚假信息一般特征,利用眼动实验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分析其与感知信任的关系。[结果/结论]虚假信息一般包括内容、发布者、传播者、情感和形式5个核心特征33个子特征;大学生在阅读虚假信息时主要关注发布者、标题、内容和图片文字部分;内容特征、发布者特征、形式特征、情感特征显著影响大学生对虚假信息的感知信任,传播者特征的影响不显著;大学生对虚假信息的平均感知信任评级为2.95±1.340,虚假信息识别能力有待提高。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月琳  张秀  
本研究利用前期研究构建的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探讨大学生社交媒体健康信息甄别能力及其影响因素,验证该列表在提升用户真伪健康信息甄别能力方面的作用,检验其用于提升用户健康信息素养的可行性。本研究设计两轮实验(前测和后测),分析44名大学生参与实验获得的数据,并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验证两轮实验结果的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不同因素对用户判断真伪健康信息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上的真伪健康信息的甄别能力较强,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伪健康信息特征列表显著提升了大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柯佳秀  章小童  邓小昭  
[目的 /意义]以大学生有声书用户群体为对象,探究其听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与图书馆界引入有声书资源或听书服务的理论设想相呼应,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听书信息服务提供实证参考。[方法 /过程]在整合式技术接受模型(UTAUT模型)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群体与有声书资源的特征,尝试性地引入感知成本、感知娱乐以及个人创新性三个听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构建大学生听书行为意向影响因素模型,并通过问卷法收集相关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与修正。[结果 /结论]绩效期望、社群影响、便利条件、感知成本与个人创新性对大学生的听书行为意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赵英  田蜜  刘任烨  范娇颖  
近年来,社交媒体在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越发重要的角色。为了全面、系统地把握社交媒体采纳的影响因素,本文对个人采纳信息技术领域中的经典理论模型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研究变量进行了整合分类,并结合高校学生和社交媒体特点挖掘出具有潜在可能性的影响因素,构建了统一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在该模型基础上结合已有文献构造了相应的变量测量量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刘扬  朱小梅  李庆阳  
数字阅读逐渐成了大学生的主要阅读方式。目前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书刊导读,未实现图书馆对其用户阅读的专业化干预。本研究采用科学实验法和访谈法,通过对比大学生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阅读素养的差异,探讨新媒体对阅读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虽然新媒体与阅读素养无相关性,但采用新媒体阅读可能会降低阅读效率。文章分析了新媒体环境对阅读素养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的阅读建议,为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文文  吕海若  王诗语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环境下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传播特征更加复杂,因此仅从其特征识别视角开展虚假信息治理的难度较大。聚焦用户视角探索大学生虚假信息甄别行为,可以为激励用户参与网络空间治理提供帮助。[方法/过程]综合采用小规模实验、自我报告与扎根理论探索大学生对社交媒体虚假信息的甄别过程并构建理论模型。[结果/结论]大学生受兴趣爱好、社会责任等内外部因素驱动而产生多维信息评价、原始信息溯源、多源交叉验证等甄别行为活动,同时甄别过程也伴随着内在情感与认知的动态演化。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宋亮  
手机已成为大学生须臾不离的社交工具,手机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在思维方式、言行举止、道德观念等方面都发生着变化。通过探析大学生对手机媒体的认知现状,进而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并从高校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建议。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李金城  
[目的/意义]在我国社交媒体情境下研究受众对信息可信度评估的策略,为提高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性评估能力、媒介与信息素养提供经验材料。[方法/过程]基于文献梳理和焦点访谈构建社交媒体信息可信度的评估策略列表,实证调查大学生对社交媒体信息的评估动机与评估频率,并采用方差分析探索其相关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共设计16项信息可信度评估策略,从评估动机角度分为内容线索、信源线索、主观感知与社会线索四个维度。内容线索和主观感知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评估策略,其中使用主观感知进行评估的频率最高;信源线索被认为最不重要,实际使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王雨心  闵庆飞  宋亚楠  
【目的/意义】近年来,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用户使用率不断下降,意味着平台用户生成内容行为的减少,这无疑对社交媒体的影响力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有必要从社交媒体平台独特的互动性技术特征出发去探究用户生成内容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以用户感知互动性为研究切入点,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价值理论,提出用户感知互动性、感知价值和用户生成内容之间作用机制的研究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法与Smart PLS进行数据分析与模型验证。【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交媒体情境下用户的感知活动性显著影响用户对社交媒体平台的信息价值感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漠叶  
本文以社交媒体作为研究主体,以中、美两国的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中、美两国各个相类似社交媒体在本国大学生中的使用情况及差别,两国大学生利用社交媒体的功能与目的,社交媒体对两国大学生个人社交圈影响等问题的解答,来对比研究两国大学生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的不同。最终得出(1)各类社交媒体使用程度在中国大学生中更高;(2)两国大学生使用社交媒体的目的存在较大差异;(3)中国的社交媒体发展有待进一步细分化、多元化等结论,并对结论的产生进行了分析。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琳  杜田羽  朱华健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的发展导致用户大量囤积数据信息的现象出现。社交媒体数据囤积的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严重。本研究旨在探究大学生数据囤积行为的形成机理以及各因素间的交互模式,为大学生克服数据囤积症、提高数据管理能力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深度访谈,继而对访谈结果进行分析提炼、系统编码,构建大学生数据囤积行为形成机理的概念模型。[结果/结论]社交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数据囤积行为受到情境因素、数据因素、主体特征、主体需求和主体认知的共同影响;减少数据囤积行为的客观因素包括内存有限、信息失效,主观因素包括价值迁移、情感变迁。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丹   刘富康   陆伟  
社交媒体间的摇摆和迁徙使网民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复杂多样,提高舆情传播效率的同时,也加速了舆情风险的生成和演化,及时捕捉和预测网络舆情风险对维护网络安全至关重要。目前,舆情风险的感知对象主要侧重于单一社交媒体,对跨社交媒体舆情风险感知的理论框架构建及实现仍然存在拓展空间。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跨社交媒体舆情风险的传播特征,系统构建了跨社交媒体舆情风险感知框架,具体包括三个阶段:单一媒体异常舆情识别、跨社交媒体舆情风险研判以及跨社交媒体舆情风险预测。通过构建不同阶段指标体系及数据关联挖掘,实现了跨社交媒体风险舆情的识别、研判与预测。不仅能够拓宽舆情风险感知的研究视角、丰富舆情风险理论体系,而且能够强化社交媒体赋能舆情风险治理的协同作用,有利于提高舆情风险防控水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红心  张冠文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时下人们进行交流沟通、实现信息共享的首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但是,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使用中出现的情绪异化,给他们的社会认知、信息批判和人际交往等能力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反映了大学生在媒介功能认知、理性使用媒介等方面素养的缺乏,折射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不足。对此,笔者提出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三大目标,并从学校教育角度出发对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红心  张冠文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时下人们进行交流沟通、实现信息共享的首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但是,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使用中出现的情绪异化,给他们的社会认知、信息批判和人际交往等能力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反映了大学生在媒介功能认知、理性使用媒介等方面素养的缺乏,折射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不足。对此,笔者提出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的三大目标,并从学校教育角度出发对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合理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