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06)
2023(1988)
2022(1713)
2021(1799)
2020(1525)
2019(3438)
2018(3517)
2017(5313)
2016(3980)
2015(5078)
2014(5169)
2013(4241)
2012(3859)
2011(3618)
2010(3772)
2009(3220)
2008(3058)
2007(2829)
2006(2500)
2005(2174)
作者
(9149)
(7677)
(7570)
(7487)
(4910)
(3688)
(3586)
(3047)
(3044)
(3001)
(2714)
(2669)
(2629)
(2617)
(2431)
(2355)
(2300)
(2295)
(2246)
(2228)
(2123)
(2120)
(1991)
(1906)
(1763)
(1749)
(1747)
(1728)
(1719)
(1653)
学科
教育(8661)
理论(7890)
管理(7124)
教学(6930)
(6600)
经济(6592)
(4840)
企业(4840)
学法(4449)
教学法(4449)
(4252)
中国(4127)
学理(3596)
学理论(3596)
业经(3568)
(3535)
方法(3295)
(3258)
研究(3194)
政治(3074)
思想(3051)
思想政治(2973)
政治教育(2973)
治教(2973)
德育(2953)
学校(2827)
企业经济(2675)
经济理论(2621)
(2312)
(2189)
机构
大学(47948)
学院(43990)
研究(15002)
教育(12238)
(11101)
师范(11028)
(10878)
管理(10264)
科学(9671)
师范大学(8673)
理学(8602)
中国(8446)
(8387)
理学院(8367)
(8362)
技术(8331)
经济(7899)
职业(7877)
管理学(7830)
管理学院(7762)
(7699)
北京(7385)
(7264)
研究所(6864)
业大(6622)
(6593)
中心(6220)
(5861)
技术学院(5679)
农业(5596)
基金
项目(27354)
研究(24944)
科学(20154)
教育(16689)
基金(14841)
(13165)
编号(12534)
成果(12298)
社会(12134)
(12091)
国家(11871)
(11524)
课题(11138)
社会科(10916)
社会科学(10912)
(9909)
科学基金(9384)
大学(8387)
规划(7685)
基金项目(7673)
项目编号(7457)
研究成果(7062)
重点(6908)
(6839)
(6739)
资助(6292)
(6287)
(6048)
(6043)
高校(5882)
期刊
教育(28954)
中国(19144)
研究(17817)
(10764)
经济(10764)
学报(8845)
大学(8080)
职业(7329)
(7033)
高等(5911)
科学(5746)
学学(5719)
技术(5598)
农业(5195)
高等教育(4909)
(4572)
图书(4326)
技术教育(4023)
职业技术(4023)
职业技术教育(4023)
管理(3972)
成人(3939)
成人教育(3939)
书馆(3320)
图书馆(3320)
(3174)
论坛(3174)
(3113)
(2651)
教研(2536)
共检索到76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木蕃  
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培养大学生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前提。在大学生中加强道德自律建设不仅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也是每个学生未来事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和增强其责任意识应做到: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完善责任主体人格;责任感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开展榜样激励,实施正面教育;激发参与兴趣,积极主动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佘万斌  唐书怡  
立足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有效形成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学校的责任教育要改革创新、以人为本,外在环境要友好、文明与和谐,学生个体要能动、全面与可持续等对策,以期提高责任感教育培养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贾启君  王莹  原续波  
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核心要素,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大学人才培养中的首要任务。专业教育作为对大学生科学素养、学科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教育,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进程,如何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工程人才承担起未来社会发展的责任,是工程教育改革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社会由不同个体组成,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角色。社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志铖  张禧  何临春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传承优秀文化与弘扬传统美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诉求。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关于责任与自由、个人与社会关系作为重要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到知情意行相统一,把握关键环节,在深化责任认知、强化责任认同、引领责任行动上下工夫、见成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蒋国勇  应小丽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通过结合浙江师范大学的实践,指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必须立足于以下原则:一是内容、目标取向上的递进性、层次性原则,二是方式、方法上的主体性、适度灌输和积极引导原则,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原则,四是社会、家庭、学校三者整合原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梅萍  陈饶燕  
生命是一种责任,与生俱来或后天萌发的责任,承担和履行这种责任的过程,就是探索和实现生命价值的过程。生命因承重、承担和履行着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而显得亮丽、充实和富有意义。德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帮助青年大学生克服“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精神疲软”状态和“极端功利化”的趋势,有效预防自杀心理和行为的发生,正确引导他们勇于、敢于承担自己的生命责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星  张力学  刘奇  
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素质支撑,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分析"中国梦"的多重内涵,探讨其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契合性,并从文化氛围、制度氛围、育人氛围、实践氛围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与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可行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继军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最现实和最有效的途径。要克服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形式化、随意化和理论化"的弱点,必须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效领域,特别应重视社区志愿服务的扩展和深化;挖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责任价值,特别是提升社会实践的品质责任和公民责任;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文化品牌建设。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丁愉  王晓庆  李睿  
王阳明良知说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立志之说,不仅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设定了基本原则;且其事上磨练、知行合一的工夫,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良知说依据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的良知,以激发人的社会责任意识,能鼓励大学生在具体的行动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最终使其在致良知的过程中,塑造理想人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文英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应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能山  
在"工具理性"的价值处境之下,伴随着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各种冲突与矛盾,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表现出明显的淡化。本文主要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处境、自身的自我意识结构、以及社会方面探讨了其责任感淡化的归因,并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江  郭文利  
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凸显出来。如何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更多地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并与自身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漠的现状及其原因,提出了培养的举措。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周平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社会的和谐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正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现实,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原因,探索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德育工作刻不容缓的课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光晔  
在社会生活中,公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大学生是国之栋梁,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乎国家的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袁国玲  
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又赋予了它新的内容。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的新趋向,必须把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通过辩证看待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在多个维度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等方面全方位探索有效的培养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