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10)
- 2023(4158)
- 2022(3484)
- 2021(3472)
- 2020(2905)
- 2019(6388)
- 2018(6296)
- 2017(11715)
- 2016(6888)
- 2015(7820)
- 2014(7902)
- 2013(7176)
- 2012(6559)
- 2011(6028)
- 2010(5997)
- 2009(5308)
- 2008(5286)
- 2007(4948)
- 2006(4310)
- 2005(3729)
- 学科
- 济(20578)
- 经济(20432)
- 管理(16118)
- 业(15188)
- 企(13600)
- 企业(13600)
- 方法(10874)
- 中国(8096)
- 教育(7857)
- 理论(7785)
- 数学(7714)
- 数学方法(7554)
- 财(6396)
- 学(5946)
- 农(5895)
- 业经(5785)
- 和(5366)
- 制(4664)
- 教学(4500)
- 务(4193)
- 财务(4186)
- 财务管理(4179)
- 社会(4121)
- 企业财务(4098)
- 技术(3711)
- 农业(3539)
- 银(3460)
- 银行(3454)
- 政治(3427)
- 经济理论(3335)
- 机构
- 大学(94509)
- 学院(88146)
- 研究(31337)
- 济(30767)
- 管理(30090)
- 经济(29951)
- 理学(26446)
- 理学院(25989)
- 管理学(25209)
- 管理学院(25026)
- 中国(20368)
- 京(19859)
- 科学(19613)
- 财(16115)
- 范(15619)
- 所(15598)
- 师范(15486)
- 农(15309)
- 研究所(14250)
- 江(13757)
- 中心(13701)
- 业大(13385)
- 财经(13050)
- 教育(12970)
- 北京(12570)
- 师范大学(12564)
- 农业(11971)
- 经(11917)
- 院(11247)
- 州(10795)
- 基金
- 项目(60489)
- 科学(48331)
- 研究(45515)
- 基金(43475)
- 家(37741)
- 国家(37348)
- 科学基金(31953)
- 社会(30192)
- 社会科(27293)
- 社会科学(27278)
- 教育(24306)
- 省(23954)
- 基金项目(22728)
- 划(21017)
- 自然(20277)
- 自然科(19893)
- 自然科学(19887)
- 自然科学基金(19567)
- 编号(18364)
- 资助(17595)
- 成果(17071)
- 部(14335)
- 课题(14227)
- 大学(14148)
- 重点(13984)
- 性(13774)
- 创(12723)
- 教育部(12634)
- 人文(11868)
- 科研(11812)
共检索到136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牛丽丽
健全的自我意识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素质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着个体的学习、社交、择业、就业,影响着个体自我目标的设定和实现。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以提升大学生自我意识为核心,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在"自知"的前提下达到自立、自信、自控、自强,不断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意识 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辛占香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的调控与培养是大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过多地关注自己;矛盾性比较突出;自我认识趋于客观,但认识上仍有偏差;自我控制、自我教育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仍有明显不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进行调控与培养:客观地评价自我,悦纳自我;培养健康的自尊心;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意识 调控与培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莫尊理
自我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一种认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形式.自我意识是人所特有的,但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人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随着语言和思维的发展以及认识自身和环境而逐步地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青年时期是自我意识的突出发展时期,而大学阶段又是青年时期最为重要的阶段,这个时期对自己的认识评价以至认识的发展,是人生最有价值,最为重要的心理发展时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毛晋平
对湖南省六所大学381名学生学习适应性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在具体维度上有显著的性别主效应。(2)掌握目标、自我效能、气质乐观与学习适应性呈显著正相关,气质悲观与学习适应性呈显著负相关。(3)成就目标定向、自我效能对学习适应性有显著的预测作用。(4)气质性乐观在学习适应性与自我效能感及学习适应性与成就目标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蔚 祁乐瑛
为探索家庭教育和情绪调节策略对职业院校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简式家庭教育中文版量表、情绪调节量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827名职业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家庭教育、情绪调节策略能够显著预测职业院校学生的社会适应。2.认知重评在父母拒绝、父母情感温暖与社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在父母过度保护与社会适应之间存在遮掩效应;表达抑制在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社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在父母情感温暖与社会适应之间存在遮掩效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原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大学生能否顺利进入社会,并很好适应社会的能力。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参差不齐,状况不容乐观。探讨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依据社会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要求,探索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培养策略,对大学生更好完成"后毕业"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大勇
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基础教育和社会的原因,也有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就业指导等方面的原因。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在求职就业中突出反映在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急功近利、依赖心理重、经验缺乏等,导致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社会角色转变期较长。因而,要不断深化高校育人体制改革,科学地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广泛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良性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振华 杨武成 李宝玺
文章从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必要性、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内容、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方式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教育的积极意义四个方面阐释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认为其在人的成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是在社会与大学生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使得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不断地完善自我。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峰 赵亮 辛阳
拓展训练在提高承受压力、面对挫折的心理素质,人际沟通、团队协作和探索创新的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效果和优势。文章在以往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探讨了拓展训练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及其影响,以期为大学体育拓展训练课程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其他课程中拓展训练内容的引入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自龙
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关系到社会和谐发展与学生个人发展。社会转型期,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学习、工作、心理、人际交往等各种社会不适应问题。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需要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培养观念,完善以学生为本的适应能力培养机制,实施他教与自教相统一的适应能力培养模式,运用多样而可行的适应能力培养方法。
关键词:
社会转型期 大学生 社会适应能力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宋之帅 尚广海 王震
在对安徽省6所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调研的基础上,阐述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总体状况,从性别、生源地、学科、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四个维度对当前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差异化对比分析。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等方面论述就业创业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通过深化就业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就业指导、重视基地建设、加强联合培养等途径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冯维 杨兢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对高职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差异显著;在年级比较中,差异主要在新生和中年级学生;在性别比较中,高职大学男生和普通大学男生差异不显著,但女生在四个分量表上都有显著差异;并就两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育建议。
关键词:
学习适应性 高职大学生 普通大学生 比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丽娟 石彩秀 丁志鹏
研究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与《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对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唐山市共159名聋生进行了测试,以期了解聋生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聋生自我意识和社会期望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聋生自我意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而社会期望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聋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维度上都与聋生的社会期望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在躯体外貌与属性维度上与社会期望呈显著正相关,总体上聋生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
聋生 自我意识 社会期望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震,雷洪
三峡移民在搬迁后生活环境的社会适应或社会化中,其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意义,迁后的社会心态是这种主观能动性首先的和集中的表现状态。经对湖北部分首批三峡移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本文从移民对搬迁前后生活环境的感觉比较、对迁后生活环境满意度、生活环境的习惯感觉、生活关注的问题等四个方面,考察、分析了这些移民迁后的社会心态状况及各种原因。从一个角度反映了首批搬迁的三峡移民目前的状况,并对调整、引导三峡移民的社会心态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