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45)
2023(15343)
2022(13170)
2021(12513)
2020(10479)
2019(24330)
2018(23996)
2017(43759)
2016(24430)
2015(28170)
2014(28465)
2013(27381)
2012(25627)
2011(23276)
2010(23309)
2009(21176)
2008(20899)
2007(18412)
2006(15890)
2005(14436)
作者
(68939)
(57837)
(57413)
(54881)
(36602)
(27787)
(26645)
(22707)
(21982)
(20869)
(19613)
(19596)
(18437)
(18167)
(17928)
(17875)
(17808)
(17109)
(16701)
(16629)
(14458)
(14340)
(14077)
(13352)
(13097)
(13044)
(12961)
(12817)
(11778)
(11614)
学科
(100923)
经济(100827)
管理(63077)
(61219)
(48008)
企业(48008)
方法(43299)
数学(38358)
数学方法(37811)
中国(31261)
(28435)
地方(25502)
(23651)
业经(22149)
(19443)
农业(19224)
(18683)
贸易(18670)
理论(18075)
(18060)
(16787)
(15717)
(15683)
金融(15680)
教育(15677)
银行(15676)
技术(15294)
(15065)
(14813)
环境(14785)
机构
大学(337757)
学院(337428)
(135237)
经济(132267)
管理(125440)
研究(117132)
理学(107377)
理学院(106052)
管理学(103854)
管理学院(103221)
中国(86747)
(72479)
科学(71604)
(61550)
(58981)
(58586)
中心(54638)
研究所(53471)
(52493)
业大(50573)
(49141)
师范(48656)
财经(48421)
北京(46060)
农业(45878)
(44028)
(42340)
(42051)
经济学(40912)
技术(39900)
基金
项目(224174)
科学(175519)
研究(167358)
基金(157943)
(137072)
国家(135834)
科学基金(116262)
社会(102630)
社会科(97179)
社会科学(97153)
(91114)
基金项目(83250)
教育(81542)
(76478)
自然(74520)
自然科(72822)
自然科学(72802)
自然科学基金(71442)
编号(70631)
资助(65411)
成果(57974)
(52073)
重点(51563)
课题(50359)
(49536)
(47204)
创新(43854)
大学(43749)
科研(43202)
教育部(42613)
期刊
(149274)
经济(149274)
研究(102649)
中国(77483)
教育(56956)
(53652)
学报(52961)
(48561)
科学(47065)
管理(45774)
大学(41076)
学学(37058)
农业(37010)
技术(34352)
(31017)
金融(31017)
业经(25492)
经济研究(23978)
财经(23776)
(20654)
(20565)
图书(19903)
问题(19489)
技术经济(16412)
职业(16388)
(16342)
统计(16314)
(15687)
理论(15351)
科技(15116)
共检索到520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霄  蒋承  
专业兴趣对大学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发展情况如何,特别是是否可以培养"一直没有得到深入讨论。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1-2014年对北京高校本科生的四年跟踪调查数据,发现大二学年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的重要节点,而且大学阶段的专业兴趣是可以多渠道培养的。具体来看,学生入学后的初始专业兴趣与入学前选择专业时所受到的影响、招生分数段和就业前景等因素有关。此外,在大一阶段不同起始兴趣的学生,专业兴趣培养的途径不同:大一阶段对专业不感兴趣的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主要来源于制度因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志毅  白玛瑞  
大学体育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如何上好体育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圆满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是我们每个体育教师应研究的课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就如何培养提高学生运动的兴趣谈点浅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桂玲  
兴趣在学习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学习方法及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林萍   伍琳瑜  
基于数据需求方视角,以国内企业主导的供应链相关数据大赛为突破口,剖析供应链数据分析人才的能力要求。赛事分析结果表明,数据获取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是数据分析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多目标决策、多模态数据、多方法融合是数据分析人才应具备的重要技能。因此,借鉴“全视角学习理论”,将数据大赛以多元化形式嵌入高校供应链管理相关专业和课程的教学环境,构建师生互动、高校交流、校企合作的多主体、多阶段、多情景的大学生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框架,以激发、引导、支持大学生供应链数据分析能力持续成长。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肖华  
大学生领导力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强大助推力。面对未来职业发展,许多高校毕业生陷入了职业价值观偏差、可雇佣性偏低、职业发展能力偏弱的现实窘境。基于未来职业发展,大学生领导力开发与培养,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缺失的教育环节。大学生领导力开发与培养是一个连续的、系统的教育过程,旨在发展大学生自我塑造能力、提升大学生团队领导能力、培育大学生引领变革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大学生领导力开发与培养的主要路径是:成立专门教育机构;设置专门课程系统讲授;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训练;打造多元化的导师队伍;创造民主、平等、法治的文化氛围等。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振中  郝庆平  娄成武  
如何培养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大学教学深化改革的重大课题,以文科大学生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必修课程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大学生兴趣团队借助师生之间互动关系的转变,将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过程,让大学生在过程中将接收科学理论、价值观念转化为外化行为方式。实践证明,兴趣团队是一种培养文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强调以大学生兴趣为本、以兴趣组建团队以及通过团队内外的互动学习,不断强化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立军  何祥玲  
基于某高校"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CCSS)"2016年调查数据,验证了大学生发展的二阶四维结构,并据此构建了大学生发展的三级指数体系,分析了大学生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研究发现:第一,大学生发展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第二,大学生发展个体间和各维度间存在显著差异,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现象同时存在;第三,大学生发展指数随着年级增长呈曲线发展态势;第四,总体上男女大学生发展水平相近,但在各维度发展上存在差异。据此提出依据大学生发展指数量化评估大学生的发展水平是直观可行的,同时建议高校应依据大学生发展指数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举措,促进大学生均衡而充分的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正斌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情况缺乏理性的定位,职业技能不扎实,功利心较强,缺乏团队合作精神。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实践经验,文章提出,大学生应该正确把握自身条件及就业形势,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和通用素质,同时打开眼界,拓宽就业渠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淑欣  李相佑  赵志川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宋齐明  
基于毕业生追踪调查,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将就业能力指标分为知识掌握、认知性技能、组织胜任技能、职业态度四个维度,通过数据分析发现,相较于其他能力,毕业生认为高校对学生认知性技能的培养更为欠缺;就学科差异而言,工科类学生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评价偏低;课外支持因素对各类就业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突出的影响,而课程和教学因素只对知识掌握方面有较强的作用;实习效果和学生投入因素亦不同程度地影响就业能力培养,并且实习效果不佳是工科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不足的重要原因。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张洋磊  
科技改变世界,改变人类价值观。21世纪科技发展新趋势对大学生核心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因素是:批判性思维是基础,学习能力是关键,知识迁移和建构能力是重点,全球胜任力是价值观体现。对我国大学教育而言,培养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变革,需要重塑人才培养理念;需要从确定性知识授受向提升知识创新能力转变;需要推进大学教学组织架构的系统再造;需要深化学生学习评价和教师教学评价制度改革;需要创新课程结构和内容,实现课程综合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殷成志  
复合型人才是集多门理论知识、技能为一体,并且拥有跨学科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多功能人才,高校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将有助于大学生职业的发展。文章根据当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途径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建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到普及化进程的加快,多数高校必将走向应用型,将培养目标定位于职业化专门人才。本文结合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近十年的实践,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三合机制、三业教育、三课建设、三实工作,同时,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的环境和体制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坚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理论分析和专家访谈,在此基础上设计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必备的能力基本要素调查问卷。选取宁波八所高职院校的师生作为调查样本,运用SPSS对调查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抽取出三个高职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因子,即创业人格特质因子、创业社会技能因子、创业发展能力因子。针对三个因子培养高职学生创业能力,分析高职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以喜  
经过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近年来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试点项目的建设和发展趋势的跟踪调研,以工程管理专业为例,对两种类型的高等院校学科专业建设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标准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探索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内通过政府规范引导和申办院校对专业、课程的有机衔接和协调管理,探寻联合培养四年制高职本科教育试点项目实现的有效途径,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