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04)
2023(11398)
2022(9927)
2021(9630)
2020(7790)
2019(18068)
2018(17980)
2017(33494)
2016(19128)
2015(21910)
2014(21999)
2013(20986)
2012(18810)
2011(17047)
2010(17021)
2009(15041)
2008(14321)
2007(12456)
2006(10709)
2005(9038)
作者
(52960)
(43796)
(43542)
(41604)
(27853)
(21009)
(19774)
(17414)
(16739)
(15696)
(15153)
(14592)
(13799)
(13688)
(13425)
(13399)
(13216)
(12986)
(12401)
(12393)
(10973)
(10812)
(10505)
(10016)
(9891)
(9798)
(9754)
(9640)
(8870)
(8798)
学科
(65174)
经济(65107)
管理(51334)
(45373)
(37586)
企业(37586)
方法(30651)
数学(26265)
数学方法(25906)
(19362)
中国(19100)
(16721)
业经(15609)
教育(15461)
理论(15067)
(14800)
地方(14632)
环境(14392)
农业(13022)
(12270)
技术(11146)
(10968)
贸易(10963)
(10865)
教学(10729)
(10628)
(10312)
(9602)
财务(9543)
财务管理(9528)
机构
大学(258440)
学院(256209)
管理(100174)
(89522)
理学(87575)
经济(87189)
理学院(86525)
管理学(84800)
管理学院(84362)
研究(83613)
中国(57580)
(55635)
科学(55483)
(41462)
(41088)
业大(40608)
(39366)
(38727)
师范(38388)
研究所(38362)
中心(37224)
(36953)
北京(35413)
财经(32420)
农业(32074)
(31135)
师范大学(30761)
(30646)
技术(30610)
(29474)
基金
项目(183123)
科学(142540)
研究(137894)
基金(127944)
(110882)
国家(109881)
科学基金(93787)
社会(82220)
社会科(77586)
社会科学(77563)
(74418)
基金项目(68976)
教育(66086)
(62722)
自然(61186)
自然科(59637)
自然科学(59624)
编号(58855)
自然科学基金(58474)
资助(51954)
成果(48310)
课题(41820)
重点(41343)
(39460)
(39204)
(38438)
项目编号(35915)
大学(35674)
创新(35449)
科研(34693)
期刊
(97075)
经济(97075)
研究(75032)
中国(51802)
教育(47807)
学报(43006)
科学(37985)
(37623)
管理(34781)
大学(33137)
学学(29720)
(27534)
农业(27168)
技术(23527)
业经(17525)
图书(16165)
(16155)
金融(16155)
财经(14495)
经济研究(14317)
科技(13810)
(13398)
理论(12398)
问题(12344)
资源(12339)
职业(12274)
(12219)
(12142)
实践(11715)
(11715)
共检索到364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妍君  
大学生作为今后社会的中流砥柱、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必须具备生态文明意识。文章通过分析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意义和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现状,提出了一些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具体路径,旨在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尚蒲  罗必良  李琴  
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有助于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以各地区的生态文明实施方案为例,指出地方政府需要统筹高等教育等多部门的协作与配合。通过对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展开问卷调查,发现强化生态文明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生态责任意识。建议强化高等院校生态文明理论研究;发挥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性;完善高等教育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彰新  李子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树立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对生态文明意识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接着阐明了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紧迫性,最后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主要内容。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赵青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把新时代生态文明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生态文明素养、培养大学生担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重任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由彭秀兰和孙晴著、华中师范大学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松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而作为当代和未来社会的精英阶层和主体力量,大学生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但是现实中一些大学生却并未充分认识到自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在日常教育管理中不断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引导他们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黄心怡  周飞  周晶  
责任意识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内在要求,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我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对于具有未来社会发展潜力的青年来说非常重要,其责任意识不能只停留在被动接受层面,而应主动思考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方面具有怎样高层次的价值内涵等等。文章分析探讨了新时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的伦理路径,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燕飞  
大学生创业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方式。这方面要借鉴国外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实践。研究表明,激发大学生创业需求、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大赛建立专门机构、实施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建立和健全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大学生创业资金投入的多元化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肖贵  
近年来,绿色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我国将发展绿色产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强调绿色的理念和内涵,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是基于生态环境的最大容量及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把绿色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一种新兴的发展模式,绿色发展理念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其以低碳循环为主要原则,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基本着力点,走绿色发展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栋梁,所以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的培育。文章根据相关教学经验并结合广泛的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就生态文明建设中大学生绿色发展理念培育展开了相关的探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常平  
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加强培养大学生的生态责任,应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生态责任是指个人为解决生态问题、保护生态环境而承担的责任。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每个人应具有良好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妍君  
目前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已经提到了极为重要的地位。高等院校学生是新时代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对该群体进行相关教育必要性显著。文章首先将探讨该群体生态文明素养的现状,并以现状为基础提出了完善理论教学课程体系、构建全方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育等提升生态文明素养的重要路径,旨在为高等院校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提升该群体的生态文明素养提供一定的思路参考和借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永吉   丁昱廷  
良好的农村农业生态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条件。涉农高校大学生是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将传统的环境保护教育上升到道德伦理的层面。然而当前涉农高校的生态伦理教育仍存在教育理念滞后,教育体系分散,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合力尚未形成等问题,需要涉农高校及教职工破除观念性障碍、纠正认知偏差、转变思想观念,深化与拓展生态伦理教育体系,并通过实践教学、校园文化与新媒体等手段丰富教育方式,在涉农高校与政府、家庭、社会的协同合作下培育符合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永吉   丁昱廷  
良好的农村农业生态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条件。涉农高校大学生是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伦理教育,将传统的环境保护教育上升到道德伦理的层面。然而当前涉农高校的生态伦理教育仍存在教育理念滞后,教育体系分散,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合力尚未形成等问题,需要涉农高校及教职工破除观念性障碍、纠正认知偏差、转变思想观念,深化与拓展生态伦理教育体系,并通过实践教学、校园文化与新媒体等手段丰富教育方式,在涉农高校与政府、家庭、社会的协同合作下培育符合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栋梁之材。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健  
基于当今世界和我国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大学生的德育中必须加强生态意识的培养,通过加强师资力量的生态德育观建设、加大德育中生态意识的教学力度、丰富生态德育实践活动等措施,解决当代大学生德育中生态意识的教育问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志华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对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对大学生适应新时代要求实现自我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基于大学生法治思维培育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提出高校弘扬法治精神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具体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喻永均  
文章采用自编《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现状调查问卷》,选取重庆市10所高职院校的1000名大学生,针对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结果显示:目前高职大学生对民族精神的基本认知较积极主流、总体认同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优秀因子、赋予民族精神新内涵、选择性认同外来文化成果、对民族精神培育途径认识多样化,发挥党政齐抓共管、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特色校园文化和发挥健康文明网络是加强高职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