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4)
2023(7023)
2022(6325)
2021(6027)
2020(5320)
2019(12364)
2018(12476)
2017(23251)
2016(13540)
2015(16145)
2014(17064)
2013(16268)
2012(15464)
2011(14173)
2010(14462)
2009(13350)
2008(13522)
2007(12756)
2006(10919)
2005(9970)
作者
(40280)
(33934)
(33651)
(32573)
(21491)
(16342)
(15896)
(13359)
(12679)
(12432)
(11478)
(11342)
(11146)
(10897)
(10680)
(10567)
(10492)
(10006)
(9914)
(9815)
(8547)
(8539)
(8199)
(8093)
(7743)
(7659)
(7657)
(7549)
(6999)
(6966)
学科
(51295)
经济(51243)
管理(35518)
(32854)
方法(25680)
(25172)
企业(25172)
数学(22666)
数学方法(22412)
(15782)
中国(14884)
(13737)
(11394)
(11001)
贸易(10998)
教育(10953)
(10617)
理论(10573)
农业(10432)
地方(10264)
业经(10148)
(9981)
(8547)
(8308)
财务(8287)
财务管理(8252)
(8204)
银行(8177)
教学(8059)
(7742)
机构
大学(199269)
学院(196711)
(74411)
经济(72441)
管理(69923)
研究(65089)
理学(59510)
理学院(58643)
管理学(57302)
管理学院(56927)
中国(48312)
(43124)
科学(41681)
(36130)
(35166)
(34720)
(32504)
研究所(31337)
中心(30686)
业大(30347)
(29863)
师范(29572)
农业(28649)
财经(27796)
北京(27794)
(26101)
(24931)
技术(23488)
师范大学(23411)
(22830)
基金
项目(121539)
科学(92981)
研究(91740)
基金(82754)
(71150)
国家(70390)
科学基金(58738)
社会(53520)
社会科(50318)
社会科学(50298)
(50143)
教育(46105)
基金项目(43781)
(42030)
编号(41021)
自然(37579)
自然科(36642)
自然科学(36630)
自然科学基金(35961)
资助(34992)
成果(34886)
课题(29530)
重点(27716)
(27229)
(26171)
大学(25542)
(24903)
项目编号(24049)
(24034)
(23626)
期刊
(86892)
经济(86892)
研究(60667)
中国(44308)
教育(37102)
学报(32426)
(32287)
(28924)
科学(27175)
大学(24741)
管理(23470)
农业(21641)
学学(21594)
技术(18527)
(16378)
金融(16378)
业经(15607)
经济研究(13843)
财经(13662)
图书(12787)
(12108)
(11737)
问题(11289)
商业(10898)
(10108)
技术经济(9768)
职业(9470)
理论(9321)
(9281)
统计(9191)
共检索到301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夏海燕  
本文通过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548名大学生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其中17名大学生的访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总体现状;进而总结了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几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构建以高校教育管理为主体,社会、家庭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大学生理性消费引导、教育体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丽  蔺子雨  
积极心理学改变了以往心理学关注消极心理品质的特点,将关注点转向积极人格特质和积极情绪,提倡用欣赏、开放的眼光看待个体发展。文章在阐述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探讨了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龚勋  易敏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基础上,还能够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素养。提高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从业教师整体素质素养,这是当前教育教学行业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在开展基于2018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2018/208)及"三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育人体系的构建(19SZ06)研究并结合由姚本先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探讨和分析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措施,以供借鉴和学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孝群  徐莹  苟亚春  
针对目前大学生心理素质培育所面临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转变问题取向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师积极力量、注重正向教学情境创设、以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心理弹性等探索,对促进高校心理健康培育模式的创新、教学效果的提升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桂芬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科学,它以积极体验、积极人格、积极社会组织等为研究内容。积极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改革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应过分夸大其作用,在学习吸收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同时,对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作用要予以客观的评价与定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毅敏  
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社会重要群体的高校大学生承受的学习、生活、就业压力逐渐增加,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逐年上升,给高校教育工作带来极大挑战。积极心理学重视研究如何培养人的积极情感、如何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对高校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增强大学生应对挫折的信心和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利  
每一个个体都是具有积极品质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挖掘。大学生心理社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文章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对其存在的意义、指导实践进行了探讨,提出心理社团建设的"一二八"模式,并对深入建设心理社团提出了有效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朝宗  
面对躁动不安的社会,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浮躁心理,表现出行为冲动、盲目、情绪和偏执的特点。大学生浮躁心理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社会的不良风气、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和学校的改革转型、不良的教育管理方式是大学生产生浮躁的客观原因,而大学生的心理优势和缺陷是产生浮躁的内部原因。只有通过社会、学校的共同引导、教育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加上大学生个人的努力才能克服浮躁心理,取得更好的成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小趁  
心理学因素对高校学生的就业取向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观。借助心理学的积极元素能够科学引导高校学生的就业观,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就业选择。积极的心理学元素能够形成巨大的向内聚力,充分挖掘积极的就业潜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心理学因素还能产生向外的吸力,坚持宣传科学的就业价值观有助于创新心理学就业辅导体系。研究证明,借助心理的积极因子能够充分发挥心理学因素对高校就业取向的向心作用,有助于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平  刘杨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新形势下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证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有效开展,运用心理学理论,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心理学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目标、内容、形式、对象等几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学策略,旨在充分发挥心理学学科优势,推进大学生法制教育。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若彬  
分析大学生不诚信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不诚信行为可能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危害,认为加强诚信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并能促进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提出从心理学视角优化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对大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大学生诚信心理品格的培养和积极情感的体验,强化大学生的诚信认知,促进大学生积极人格形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构建完善的社会诚信体系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琼  秦喆  
随着通信制造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日益精进,手机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大学生是使用手机的主力军,由于过度或不恰当地使用手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湎于虚拟的手机世界,从而引发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对其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对引发大学生手机成瘾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探析,并从大学生、学校、政府三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金明  王雷  李小红  
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特殊意义。文章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入手,探讨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为高校开展幸福感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闵强  
积极心理学有利于深化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丰富高校双创教育的内涵,对于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有重要意义。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群体心理特征、创业动机不足、心理韧性薄弱及外部因素影响,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要将积极心理学有机融入高校双创教育体系,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实践中增强大学生的心理韧性,营造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积极创业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