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90)
2023(6099)
2022(5520)
2021(5312)
2020(4648)
2019(11061)
2018(11118)
2017(20710)
2016(12183)
2015(14590)
2014(15480)
2013(14693)
2012(13904)
2011(12734)
2010(13077)
2009(11975)
2008(12275)
2007(11583)
2006(9862)
2005(8930)
作者
(36001)
(30265)
(30025)
(29016)
(19175)
(14593)
(14192)
(11894)
(11221)
(11124)
(10165)
(10138)
(10026)
(9718)
(9489)
(9385)
(9340)
(8884)
(8877)
(8739)
(7616)
(7612)
(7372)
(7205)
(6877)
(6857)
(6798)
(6748)
(6208)
(6204)
学科
(46219)
经济(46173)
管理(31640)
(29002)
方法(23429)
(22843)
企业(22843)
数学(20738)
数学方法(20495)
(13613)
中国(13199)
(12549)
(10603)
教育(10385)
理论(9799)
地方(9406)
(9307)
贸易(9304)
(9004)
(8948)
业经(8871)
农业(8843)
(7951)
财务(7930)
财务管理(7896)
(7763)
教学(7735)
企业财务(7371)
(7110)
银行(7085)
机构
大学(178824)
学院(175288)
(65674)
经济(63886)
管理(62015)
研究(57516)
理学(52742)
理学院(51981)
管理学(50727)
管理学院(50395)
中国(42368)
(38613)
科学(36892)
(31795)
(31290)
(30378)
(29468)
研究所(27361)
中心(27272)
业大(27156)
(26817)
师范(26561)
农业(25207)
北京(24802)
财经(24624)
(23416)
(22069)
技术(21193)
师范大学(21007)
(20279)
基金
项目(107859)
科学(82397)
研究(82033)
基金(73074)
(62570)
国家(61936)
科学基金(51660)
社会(47462)
(44688)
社会科(44609)
社会科学(44590)
教育(41713)
基金项目(38810)
(37513)
编号(36755)
自然(32889)
自然科(32045)
自然科学(32033)
成果(31791)
自然科学基金(31430)
资助(30994)
课题(26607)
重点(24755)
(24222)
(23176)
大学(23167)
(22205)
(21710)
项目编号(21600)
(21305)
期刊
(74680)
经济(74680)
研究(54511)
中国(40534)
教育(35201)
学报(28829)
(28332)
(26712)
科学(23972)
大学(22251)
管理(20336)
学学(19245)
农业(18797)
技术(17258)
(14283)
金融(14283)
业经(12889)
财经(12364)
图书(11663)
经济研究(11457)
(10647)
(10509)
问题(10246)
(9215)
技术经济(9038)
职业(8860)
商业(8613)
理论(8574)
财会(8270)
(8270)
共检索到2688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朝宗  
面对躁动不安的社会,大学生很容易产生浮躁心理,表现出行为冲动、盲目、情绪和偏执的特点。大学生浮躁心理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因素,社会转型、竞争加剧、社会的不良风气、国外各种思潮的影响和学校的改革转型、不良的教育管理方式是大学生产生浮躁的客观原因,而大学生的心理优势和缺陷是产生浮躁的内部原因。只有通过社会、学校的共同引导、教育管理、营造良好的氛围,加上大学生个人的努力才能克服浮躁心理,取得更好的成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恒明  吴价宝  
本文描述了组织中员工存在的浮躁心态及其危害,分析了浮躁心态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建华  
笔者根据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进行了体验式教育,以调适当代大学生中存在较多的"就业浮躁症",并辅以信息、技能、法律、心理等多元化援助,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朱清时  
不久前,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又公布了。我国媒体上"我们离诺贝尔奖还有多远"之类的讨论又热火朝天起来,不少人都在反思中国人拿不到诺奖的原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盛兵在《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第11期发表文章说,众所周知,所有的教育问题,终极的追问必然回归到哲学。就一所高等院校来讲,培养目标的确定、专业的选择、课程的安排乃至管理方式的运用都涉及到知识论和价值论问题,而知识论和价值论正是17世纪以来哲学所致力于解决的核心问题。从中世纪开始的800年间,大学风风雨雨的发展演变背后总是有不同的哲学思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滨兵  
高校频繁改名,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一方面改的次数多,另一方面则改得没有创意。校名雷同,给学生造成了麻烦,甚至报错了志愿走错了校门。高校如此频繁改名,让人错愕。高校频繁改名,根本原因在于功利。以为改了名,经费的投入和招生都会发生本质性改变。应该说,改了名,可能会带来一些经济上的益处,名称上也好看了许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磊  
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必须为就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破除"等、靠"心理,增强竞争意识;破除片面追求安逸的心理,树立积极开拓的创业精神;破除一味强调高待遇的思想,树立"事业第一"的价值追求;破除鄙视体力劳动的观念,树立"从头开始、从基层做起"的工作理念;破除过分看重"专业对口"的认识,树立"宽口径就业"的择业思想;破除"一步到位"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秦喆  杜琼  
大学生校园志愿服务,遵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秉承"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成才"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团体或个体形式在大学校园内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为大学生提供一条全新的实践锻炼途径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发挥高职院校个性化育人的理想方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夏海燕  
本文通过对南京信息工程大学548名大学生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其中17名大学生的访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总体现状;进而总结了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几大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构建以高校教育管理为主体,社会、家庭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大学生理性消费引导、教育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立敏  
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经济危机等社会因素,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文章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入手,对其进行归因分析,从而探寻出应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具体包括合理自我评价、明确求职目标、开展模拟招聘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常敏  
由于学习、就业等问题的影响,部分大学生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这种亚健康状态就可能会发展为心理不健康,并产生极端行为。因此,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消除或缓解心理亚健康问题,意义重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天华  
文章对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矛盾,学业、就业等各种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情感问题所引发的四类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从个体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危机的成因,最后阐述了四项预防及干预策略: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健全人格;做好早期预防,建立有效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处理危机的能力;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艳红  周婷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等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面对大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 ,建立和完善包括预防系统、心理咨询系统和治疗系统三级心理辅导体系 ,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素质 ,促进其健康成长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李昱嗳  
高职大学生是以技能型学习为主的特殊群体,存在诸多心理问题。本文在分析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阅读疗法理论基础,阐述了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疗法的实施策略,包括成立阅读疗法服务组、开辟阅读疗法专区、编制高职大学生阅读疗法书目、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利用网络促进服务方式和手段的升级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秀华  
精心提取心理咨询中心三年来96个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对情绪等7个心理问题类型进行了认真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在入学适应、人际交往、情绪、恋爱等方面出现的心理问题较多。文章深入分析了这些心理问题的规律、特点及产生原因,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心理安全防线的干预机制: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软硬件设施建设与师资投入,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规章制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咨询、普查和宣传工作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