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73)
2023(4268)
2022(3697)
2021(3577)
2020(2964)
2019(6600)
2018(6549)
2017(11288)
2016(6992)
2015(8192)
2014(8236)
2013(7654)
2012(7325)
2011(6938)
2010(7122)
2009(6644)
2008(6599)
2007(6251)
2006(5763)
2005(5493)
作者
(21450)
(17823)
(17741)
(17027)
(11600)
(8757)
(8054)
(7091)
(6855)
(6703)
(6293)
(6258)
(6210)
(5949)
(5920)
(5558)
(5433)
(5352)
(5302)
(5286)
(4642)
(4527)
(4494)
(4401)
(4121)
(4118)
(4033)
(3999)
(3775)
(3667)
学科
(22423)
经济(22387)
管理(16945)
(13936)
(12108)
企业(12108)
教育(9518)
中国(9049)
(8580)
方法(8250)
理论(7552)
数学(6218)
数学方法(6021)
(5827)
(5688)
教学(5296)
地方(5272)
业经(5265)
(5225)
(4205)
(3846)
金融(3845)
农业(3832)
(3829)
(3775)
贸易(3772)
(3682)
银行(3658)
思想(3644)
(3620)
机构
大学(106422)
学院(98173)
研究(39726)
(32198)
经济(31256)
管理(28651)
中国(27195)
科学(26327)
(24702)
理学(23470)
理学院(23003)
管理学(22190)
管理学院(22026)
(21624)
(19766)
研究所(19627)
(18820)
师范(18577)
(17975)
(16891)
教育(16331)
中心(16325)
北京(16001)
农业(15802)
业大(15564)
师范大学(15135)
(14311)
(13997)
财经(12646)
(12622)
基金
项目(59959)
科学(45843)
研究(44365)
基金(40513)
(36640)
国家(36222)
科学基金(29096)
社会(25394)
(24180)
教育(23853)
社会科(23666)
社会科学(23655)
(22075)
基金项目(20213)
自然(19169)
自然科(18706)
自然科学(18695)
编号(18369)
自然科学基金(18354)
成果(18086)
资助(17245)
课题(15752)
重点(14810)
大学(13663)
(13451)
(12712)
(12695)
(12418)
计划(11667)
科研(11557)
期刊
(41524)
经济(41524)
研究(38164)
教育(30141)
中国(29806)
学报(22798)
(17950)
大学(17805)
科学(17702)
学学(14912)
(14248)
管理(12802)
农业(12133)
技术(8466)
图书(8405)
财经(8157)
(8098)
金融(8098)
(7206)
(6918)
书馆(6674)
图书馆(6674)
(6163)
职业(6112)
经济研究(6054)
高等(5936)
业大(5567)
问题(5454)
业经(5317)
(5156)
共检索到170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涛  
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虽分属法律和道德不同领域,但二者在核心精神方面存在内在一致性。大学生法治观念的提升需要契约精神的浇灌为支撑,而契约精神的塑造需要法治观念为保障。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养成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塑中国民众的现代伦理精神;培养高素质人才均有积极意义。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的养成需要打造系统的路径体系,该路径体系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等院校和大学生自身三方齐心协力方可构筑完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立景  黄龙  王俊艳  
民族院校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教育存在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成效有限、法律实践活动较少等问题。在新传播生态下,新媒体给民族院校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教育带来了诸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冲击。民族院校要想更好地推进大学生法治观念养成与提升,应树立协同创新理念,构建系统化的法治观念养成教育机制;完善课程设置,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实践活动,强化行为习惯养成;搭建法治观念养成教育新平台,发挥新媒体积极作用;结合自身实际,营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法治文化;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削弱负面信息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晓卫  
形成法治思维,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表现。大学生法治思维应是一种合法性思维,体现公平正义的思维,它要求以权利义务为中心,强调要有程序意识。为培养高校大学生法治思维,针对高校在法治教育中存在的认识上的主要问题,应重视与加强大学生法律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校园法治环境建设,营造高校法治学习氛围;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等更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鸿飞  汪昌海  陈实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和社会法治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学组织需要适应大学生的个体性需求,又要起到"文明说服力"的引领作用,因此研究大学组织与大学生作为不同利益主体的行为方式,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大学组织内在的"学术性"、法学的"契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关系契约"为统合性工具,研究大学组织与大学生契约关系内涵及其关系治理。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徐洪升  
契约观念是契约关系的内在价值在人的思想观念形态上的体现。由于它蕴涵着自主意识、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因而成为构筑现代社会关系最重要的精神理念与思想资源。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亦是"从身份到契约"的过程。图书馆应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应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培育和强化图书馆契约观念,明确图书馆与馆员、读者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努力实现从"从身份到契约"的角色转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曾雅丽  
在西部计划中,一些大学生无法真正融入接收单位中,组织支持和情感承诺缺失,以及优惠政策没能兑现等,导致出现大学生工作消极、情绪低落等一系列问题。为此,要以大学生人生理想为导向构建理念型心理契约;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为契机构建成长型心理契约;以大学生人文关怀为中心构建关系型心理契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磊  
面临毕业的大学生必须为就业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破除"等、靠"心理,增强竞争意识;破除片面追求安逸的心理,树立积极开拓的创业精神;破除一味强调高待遇的思想,树立"事业第一"的价值追求;破除鄙视体力劳动的观念,树立"从头开始、从基层做起"的工作理念;破除过分看重"专业对口"的认识,树立"宽口径就业"的择业思想;破除"一步到位"的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海生  
本文提出 ,要更好地解决高校中的贫困生问题 ,当前大学生资助观念和方式亟待实现三个转变 :变单纯发挥资助的经济功能为经济和教育功能并举 ,变无偿资助为主为有偿资助为主 ,变完全依赖政府资助为在坚持政府资助为主的同时 ,积极开拓社会资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羊健  苏永红  
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事关高校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弄清楚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和职业观念,我们对重庆市大学毕业生做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引人深思。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苟朝莉  
市场经济时代,职业需求正在从长期稳定的关系型计划就业模式转变到短期动态的交易型心理契约模式。从注重职业忠诚转到强调就业能力,这对大学生就业提出了新挑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就业能力不足。大学应以开放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在学生就业源动力的激发、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规划引导等方面实现培育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毛晖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用人单位、高校、学生各方都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从心理契约的视角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从组织的人力资本角度和个人的终身学习角度进行分析,交易型的心理契约模式能够促进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认识和理解,有助干高校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明  
本文用自制的心理契约调查问卷,先后通过选取南昌和成都各10家旅游企业作样本,对221名大学生员工进行调查,旨在探讨旅游企业中大学生员工的心理契约结构。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心理契约中旅游企业责任和大学生员工责任均由规范遵循、人际关系和发展需要3个维度构成。三维结构的结论在验证性因素分析中得到了验证。最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旅游企业中大学生员工心理契约的内部关系进行了剖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伟红  
心理契约和经济契约是联结企业与员工关系的纽带,两者共同组成企业的契约系统。企业通过招聘预告、差异化激励、情感管理和动态契约管理等措施,营造"场"效应,实现经济契约和心理契约的耦合,最终可达到人与企业和谐发展的目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郦波  
当前大学生就业素质培训的现状令人堪忧,无序性与随意性是主要的现实特点。而全面、系统地开展大学生就业素质培训必须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就业心态层面,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素质问题的关键。二是就业知识层面,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素质问题的基础。三是就业能力层面,这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素质问题的根本。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书义  
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的统一是现代人的基本特征,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人类教育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加强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要求强化人文教育,重建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完善教学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以及注重大学生知识的内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