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8)
2023(7213)
2022(5639)
2021(5583)
2020(4231)
2019(9514)
2018(9334)
2017(16193)
2016(9462)
2015(10979)
2014(11302)
2013(10061)
2012(9257)
2011(8316)
2010(8664)
2009(7755)
2008(7817)
2007(7267)
2006(6347)
2005(5894)
作者
(24518)
(20154)
(19827)
(19436)
(12818)
(9543)
(9469)
(7829)
(7719)
(7699)
(6848)
(6780)
(6396)
(6385)
(6273)
(6139)
(6110)
(6011)
(5822)
(5822)
(5108)
(4959)
(4930)
(4696)
(4692)
(4593)
(4577)
(4490)
(4064)
(4040)
学科
(27274)
经济(27235)
管理(25518)
(20762)
(17941)
企业(17941)
教育(11315)
中国(11091)
理论(10301)
教学(9329)
(9212)
业经(8424)
(8270)
方法(8253)
(6940)
(6700)
农业(6288)
(5821)
学法(5811)
教学法(5811)
数学(5781)
(5638)
银行(5634)
(5588)
数学方法(5582)
财务(5577)
财务管理(5554)
地方(5430)
(5330)
企业财务(5203)
机构
大学(123198)
学院(122604)
研究(40244)
管理(39988)
(39859)
经济(38494)
理学(32980)
理学院(32462)
管理学(31606)
管理学院(31341)
中国(29791)
(27476)
科学(23557)
(22539)
师范(22377)
(21618)
(21203)
(19340)
中心(18824)
教育(18418)
北京(18159)
(17835)
师范大学(17662)
技术(17483)
研究所(17006)
职业(16595)
财经(15999)
(15304)
(15139)
业大(14828)
基金
项目(73649)
研究(63706)
科学(56979)
基金(47400)
(39277)
国家(38762)
社会(36314)
教育(34090)
社会科(33971)
社会科学(33962)
科学基金(33002)
(31108)
编号(30273)
成果(27357)
(26055)
基金项目(23923)
课题(22860)
(20388)
资助(18764)
项目编号(18543)
自然(18390)
自然科(17895)
自然科学(17893)
自然科学基金(17557)
重点(17277)
(17015)
大学(16865)
规划(16713)
(16113)
(16112)
期刊
(52277)
经济(52277)
研究(43578)
教育(39796)
中国(35254)
(18844)
学报(16828)
管理(16435)
(14892)
大学(14633)
科学(14082)
技术(14036)
图书(11846)
学学(11457)
职业(11303)
(11195)
金融(11195)
农业(10045)
业经(9696)
书馆(8917)
图书馆(8917)
经济研究(8064)
财经(7963)
(7334)
论坛(7334)
(6974)
技术教育(6808)
职业技术(6808)
职业技术教育(6808)
高等(6696)
共检索到204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仕钧  
传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育人路径,运用更多的是一种"强输式"的育人模式。在育人路径的实施中,施教主体总是以主观价值的认知作为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基本依据,而忽视对大学生主观趋向认知的必要关注。这样的现实必然造成核心价值观育人路径的错位,主要表现在核心价值观育人路径的主体性失落与当代大学生主体性需求间的错位,教师基于"旁观者"视角的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选择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主观趋向认知选择的矛盾。因此,应以双向机制设计筑牢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育人路径构建的制度基础,以良好的社会风尚引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主观趋向认知实践路径的构建,以大学生的现实需要为出发点,促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主观趋向认知实践路径的构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园媛  
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学科的知识,通过对交叉学科的研究与融合,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路径,对大学生的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潘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体现社会最核心的价值追求与价值理想,而且引领社会的思想观念发展。作为国家建设的后备力量,大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共识和认同是决定国家、社会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主导作用的重要基础。因此,探索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认同机制,应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晓波  王华彪  姚路明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要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根植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中。当代大学生是高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具有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高校在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创设校园环境熏陶、结合实践活动磨炼等措施,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入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春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高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在科学理论指引下将理论转化为塑造人格和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的过程,是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实现理论掌握大学生,可经由通俗化、普及化和大众化三个阶段协同实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许翠玲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对大学生有效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源泉,打造优秀校园网络文化重要载体,拓展社会实践的平台和路径,使高校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谢安国  黎开谊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全过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必须体现层次性。通过实践活动,拓展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层次的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就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人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使大学生在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的熏陶与感染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体会并印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进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准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广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以价值教育校本化为主线,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了历时七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培育了一支"知行合一"的研究团队,研发了面向教师的"五位一体"心灵成长课程和面向学生的"五学并举"文化习养课程,探索了学校实施的"四条渠道",营造了"三个协同"文化育人氛围,提出了新时代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政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韩朝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与时代精神凝练而成,既联结过去,将古人优秀品质融入其中,又着眼未来,指出今人正确发展道路。大学生承担着建设国家的重要使命,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至关重要,但想要获得良好培养效果,首先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大学生的认同。由卢军霞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一书对价值观认同表征要素进行阐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唐仕钧  
高校思政教学一直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渠道,围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维度下高校思政教学的实践展开相关的研究,对于推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高校思政教学的内容、路径等方面为切入点,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为视角,对高校思政教学实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推动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鲁玙  
加强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显性教育固然重要,隐性教育的辅助作用也不可忽视。文章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背景和深刻内涵的前提下,基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对隐性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分析探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岚  
大数据的发展创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载体,丰富了教育内容和形式,提升了教育精准度,助推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当前环境下,高校开展大数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施教者综合素养不足、学生大数据素养缺失、教育内容不健全、信息平台不完善等问题。因此,高校应充分分析大数据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相融性,全面增强施教者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数据素养。同时,还应优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完善大数据信息平台建设,不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高效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郑金鹏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是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生活而进行的教育。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要坚持理想与现实相观照、主体与客体相统一、教育与服务相促进、动态与静态相平衡这四项原则,要把引导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世界作为基础,切实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三进"工作,实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新庚  唐励  
大数据的丰富性、即时性、精准性和预见性特性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多样性、多变性、针对性需求和反复性特点存在着战略性耦合。但大数据同时助长了意识形态风险和价值观渗透,加剧了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复杂性和难度。为此,应加强耦合创新路径:加快推进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国家大数据战略;建立其培育的大数据分析处置机制;构建价值观安全大数据保障体系;借助大数据,创新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徐萍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大学生步入社会有效实现其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当代大学生价值的动力源。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转化机制建设、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创新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