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90)
- 2023(6438)
- 2022(5347)
- 2021(5322)
- 2020(4365)
- 2019(10129)
- 2018(10205)
- 2017(17483)
- 2016(10792)
- 2015(12908)
- 2014(13238)
- 2013(12354)
- 2012(11469)
- 2011(10472)
- 2010(10737)
- 2009(9718)
- 2008(9920)
- 2007(9478)
- 2006(8597)
- 2005(7973)
- 学科
- 管理(35618)
- 业(28290)
- 济(26896)
- 经济(26845)
- 企(25155)
- 企业(25155)
- 财(12298)
- 教育(11038)
- 中国(10861)
- 理论(10758)
- 方法(10411)
- 农(9985)
- 教学(9347)
- 制(9111)
- 务(8707)
- 财务(8678)
- 财务管理(8642)
- 学(8442)
- 企业财务(8131)
- 业经(7970)
- 数学(7420)
- 数学方法(7194)
- 银(6775)
- 银行(6750)
- 农业(6581)
- 和(6346)
- 策(6343)
- 行(6252)
- 划(6049)
- 学法(5823)
- 机构
- 大学(141944)
- 学院(138622)
- 研究(48221)
- 管理(47660)
- 济(42228)
- 经济(40534)
- 中国(39359)
- 理学(37279)
- 理学院(36686)
- 管理学(35692)
- 管理学院(35395)
- 京(33461)
- 科学(31418)
- 江(27330)
- 农(26841)
- 所(25789)
- 财(24911)
- 中心(23828)
- 范(22802)
- 研究所(22774)
- 师范(22485)
- 州(21971)
- 北京(21916)
- 业大(21356)
- 农业(20915)
- 技术(20580)
- 省(19806)
- 教育(18970)
- 院(17860)
- 师范大学(17604)
- 基金
- 项目(81215)
- 研究(63480)
- 科学(60607)
- 基金(52112)
- 家(45765)
- 国家(45179)
- 科学基金(36858)
- 省(34281)
- 教育(34093)
- 社会(33387)
- 社会科(30991)
- 社会科学(30978)
- 划(29505)
- 编号(29460)
- 成果(27324)
- 基金项目(26339)
- 自然(24289)
- 自然科(23630)
- 自然科学(23620)
- 自然科学基金(23190)
- 课题(23037)
- 资助(22790)
- 年(19388)
- 重点(19105)
- 大学(18125)
- 项目编号(17673)
- 部(17520)
- 性(16971)
- 创(16861)
- 发(16613)
共检索到248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春梅
通过对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大学生时间管理的调查发现大学生认可时间管理的作用、有时间管理的愿望、但是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教育和培训、时间管理的效率不高。通过实践过程发现成功地实施时间管理,最重要的不是方法,也不是自制力,而是目标的制定。
关键词:
大学生 时间管理 调查 实践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温国强
时间是一种珍贵的、独特的无形资源。对时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控制和管理是图书馆现代化管理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本文简要论述了图书馆时间管理的内容、方法及评价问题。
关键词:
图书馆管理 时间管理 管理方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嵇炜 王华 赵会军 黄治东
本文对61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多种分析方法了解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结果显示:1.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时间管理倾向属于中间层次;2.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时间管理倾向在性别和年级上存在差异;3.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呈正相关关系,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中的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对生命意义感的回归方程显著,即大学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对生命意义感具有一定预测、解释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 生命意义感 时间管理倾向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曦 石新明 潘小俪 刘丹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重要教育方针之一,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各高校努力按照中央要求,积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从2005年起,北京科技大学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开始了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逸成
经过对大学生国防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发现了当代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从合理化的国防教育目标体系、完善多元化的国防教育教学体系和构建多样化的国防教育实践体系三个方面探索出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实践模式,以期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大学生 国防教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春华 王永亮 何伟
通过问卷调研,针对目前高等学校学生在专业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为例,提出以第一课堂学习为基础,以科技社团建设为载体,以专业竞赛活动为激励,以科学研究创新为追求,构建大学生自我发展平台的培养方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兵
地方本科院校要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开放发展"的理念,以人为本、整体联动、集成资源、多措并举,就业创业双轮驱动,给予学生成才梦。对既往工作实践做出全面总结,对当前高校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做出理性思考,为高校深入开展就业创业工作提供有益探索和启发。从观念层面,需要对大学生难就业问题和创业问题再认识、再澄清;从实践层面,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需要标本兼治,高校要做到"象牙塔"与"动力泵"的统一,需要协同合作、避免"囚徒"困境。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创业 地方本科院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慧颖 张兵
信息素养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素质。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改革要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伦理观入手,在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基础上,按照学生不同阶段的信息素质状况和能力素质递次成长的规律,构建层次递进的教学内容;要充分利用MOOC与翻转课堂、SNS平台、虚拟学习社区和实践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景,推行随机通达的教学模式;要以关注学习过程评价为重点,建立以"过程考核为核心、结果考核为补充"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关键词:
信息素养 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 教学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明全 田懿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 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想树
讲习所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新时代大学生的主体性需求。更加注重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管理,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实践。讲习所成员在学懂上用功,在弄通上使劲,在宣讲上发力,在做实上出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指明了方向,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改进中加强"的根本遵循。西南政法大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韩景新 杜建军
大学生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活动形式化、浮躁化、经费不足、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公益性与利益补偿相结合的视角,借鉴市场经济理念,创新模式机制,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健康、持续发展,使志愿服务活动永葆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 利益补偿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汪泳
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路径。长期以来,文科学生职业能力定位模糊,普遍缺乏职业技能的培养路径,使得文科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把"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引入到文科学生的实践中,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第一课堂以做促学,第二课堂以做践学,第三课堂以做代学,围绕"做中学",形成学做结合的文科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实践路径。
关键词:
做中学 文科大学生 职业能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明
当前,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着思想困惑、经济困窘、心理困扰、学习困难和就业困境等问题。大学生"五困"现象是高校人才培养需面对的新情况。解决大学生"五困"问题应通过完善思想教育体系,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加强组织保障,更新观念,完善机制,在学校与社会的互动中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关键词:
大学生 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瑞 李忠云
健全人格是一种理想社会人格。但当前大学生的人格发展中却存在自我价值迷失、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匮乏、缺乏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等问题。学校必须加强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结合实际,从提高个人修养、推进素质教育、优化育人环节等方面来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
关键词:
大学生 健全人格 培养 实践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木明
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及方法嵌入新农村建设中,开展农村社会工作,可有效解决农村空心化、社区文化缺失等问题,为农村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与人文保障。当前,农村社会工作面临社会认可度低、政策配套少、资源支持少等困境。通过实证分析,大学生作为协调者、资本输送者、服务者、资源链接者,能输送优秀文化,提供优质服务以及链接内外部资源,促进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可从学习需要、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等内部动力系统以及培训机制、实践机制、激励机制等外部动力系统构建大学生参与农村社会工作动力机制,助推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大学生 农村社会工作 工作机制 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