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21)
2023(13499)
2022(11237)
2021(10260)
2020(8339)
2019(19209)
2018(18871)
2017(35909)
2016(20235)
2015(23227)
2014(23199)
2013(22373)
2012(20360)
2011(18495)
2010(18236)
2009(16051)
2008(15383)
2007(13306)
2006(11385)
2005(9771)
作者
(57752)
(47859)
(47426)
(45145)
(30391)
(22935)
(21610)
(18998)
(18382)
(17013)
(16531)
(15833)
(15035)
(14885)
(14670)
(14592)
(14368)
(14146)
(13613)
(13536)
(11847)
(11767)
(11288)
(10830)
(10779)
(10771)
(10505)
(10481)
(9591)
(9487)
学科
(76849)
经济(76760)
管理(55165)
(52351)
(42746)
企业(42746)
方法(36065)
数学(31496)
数学方法(31126)
(21599)
中国(21100)
业经(21055)
(18009)
(16316)
地方(15343)
理论(15273)
农业(14870)
教育(14777)
(12741)
贸易(12734)
产业(12731)
技术(12598)
(12334)
(12089)
环境(11995)
(11942)
(11821)
财务(11763)
财务管理(11744)
信息(11247)
机构
大学(283350)
学院(278119)
管理(111771)
(103586)
经济(101172)
理学(98079)
理学院(96942)
管理学(95130)
管理学院(94625)
研究(90773)
中国(64148)
(60372)
科学(58233)
(46596)
(45377)
业大(44674)
(44482)
中心(41537)
研究所(41097)
(40469)
师范(40124)
(39869)
北京(38065)
财经(37508)
农业(36504)
(34310)
(33227)
(32559)
师范大学(32530)
技术(31081)
基金
项目(200640)
科学(157654)
研究(149449)
基金(143378)
(124509)
国家(123392)
科学基金(106382)
社会(92133)
社会科(87218)
社会科学(87194)
(79871)
基金项目(76845)
教育(70780)
自然(68916)
自然科(67289)
自然科学(67273)
(67121)
自然科学基金(66043)
编号(62347)
资助(58227)
成果(51120)
重点(44669)
(43944)
课题(43410)
(42218)
(42180)
大学(39199)
创新(39010)
项目编号(38322)
科研(38233)
期刊
(106471)
经济(106471)
研究(82269)
中国(55074)
教育(46688)
学报(46470)
(41738)
科学(40609)
管理(37950)
大学(36134)
学学(32410)
(31965)
农业(29676)
技术(24737)
(19748)
金融(19748)
图书(19248)
业经(18130)
财经(17220)
经济研究(16575)
(15094)
(14605)
科技(14342)
问题(13672)
理论(13574)
书馆(12882)
图书馆(12882)
(12829)
技术经济(12743)
实践(12681)
共检索到395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孙绍伟  
本研究旨在调查大学生的数字素养水平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不同群组的大学生是否面临数字鸿沟,以及数字经验与其数字素养是否具有相关性。通过网络问卷调查,本研究收集了749份有效问卷。其后,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相关性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首先,大学生自我报告的数字素养总体良好,但内容与创造能力是其短板。其次,不同地区、性别、教育水平的大学生面临着数字鸿沟。此外,大学生常用APP数量与数字素养总分及5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正向关系,但大学生数字设备日常使用时长仅与信息与数据、内容与创造两个维度存在显著负向关系。因此,本研究提出了数字素养培育对策建议:融合数字素养教育与专业教育,培育创新能力;构建精细化数字素养教育体系,消弭数字鸿沟;创建多元化数字素养教育场景,促进全面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华静   潘嗣同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实施提供重大契机,然而“数字素养鸿沟”问题不断凸显。运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构建模型进行验证,并识别和测度数字素养对增加农户收入及抑制收入不平等的门槛。研究表明: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不仅能显著提高收入水平,还能缩小群体收入差距;且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及收入不平等水平存在门槛效应,即随着社区互联网普及率的增加,数字素养的提升对提高农户收入的促进作用、对降低收入不平等的抑制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特点;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有益于农户信息获取、社会资本积累与市场参与,进而推动了农户增收共富;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增收作用效果较大,对于抑制农户农业生产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最为明显。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孙鹏  王宇  
数字素养鸿沟问题日益突显,从认知层面、能力层面和读者成长背景层面对我国高校读者数字素养鸿沟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阐述其在虚假信息识别、学术生存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带来的危害,并从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充分认识数字素养的重要性、明晰数字素养框架内涵与能力、完善读者数字素养教育体系、科学评价数字素养教育环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正平  卢欢  
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使得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利、高效,数字经济也因此成为很多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却使得一些社会群体被排除在数字经济之外,无法享受数字技术带来的红利,不利于社会公平,有关数字鸿沟的学术研究也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分析了数字鸿沟的三类定义,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剖析了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梳理并比较了若干有代表性的数字鸿沟测度方法,阐述了数字鸿沟对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归纳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等缓解数字鸿沟的措施,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燕金武  
“数字鸿沟”是社会成员拥有数字信息的差异,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分析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作者介绍了国外解决数字鸿沟的措施,并提出我国应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普及信息技术,并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普遍服务原则,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江峰  
提出传统的数字鸿沟正在缩小,新数字鸿沟出现。分析新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介绍其主要几个表现形式,最后从宏观角度给出对策。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建中  金晓明  徐强  
尽管近几年来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信息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数字鸿沟仍没有缩小的迹象。图书馆在消除数字鸿沟中将起到核心的作用。本文通过上海地区公共图书馆电子服务,展示图书馆员与其他社会和教育工作者一起共同承担着提高市民信息素养的重任。图书馆员将以自己的知识、技能和专业精神,在消除数字鸿沟、创造数字机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薛伟贤  刘骏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推进,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想从根本上弥合数字鸿沟就必须剖析其本质。数字鸿沟本质上是由技术、经济、知识和社会4个层面构成的综合性的差距。在技术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主体在接入新兴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是新兴信息技术普及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鸿沟";在经济层面上,它反映了国际国内经济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在信息时代的延续,是信息时代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经济鸿沟";在知识层面上,它反映了不同群体使用新兴信息技术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方面的差距,是信息主体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过程中出现的"知识鸿沟";在社会层面上,它反映了信息社会的阶层分化和社会分化现象,是信息社会不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枭吟  
尽管美国是信息技术革命中最大的赢家,但由于国内不同社会经济团体之间使用信息通信技术的不平等状况,也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问题。美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消除数字鸿沟的方法和措施。分析美国政府消除数字鸿沟的经验教训对于我国构建和谐信息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闫慧  张钰浩  韩蕾倩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上网比例显著增加,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对数字鸿沟产生何种影响的讨论方兴未艾,为此研究传统数字鸿沟在移动时代的内涵、范围与根源发生了何种改变。[方法/过程]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已有移动数字鸿沟相关文献进行编码,归纳其研究现状。[结果/结论]通过文献梳理移动数字鸿沟的发展脉络和涵义,将其区别于传统数字鸿沟;归纳了移动数字鸿沟的4大表现维度和8类影响因素,从而较为全面地揭示移动数字鸿沟的研究现状和特点,为促进新环境下的数字公平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张辉蓉  毋靖雨  刘燚  宋乃庆  
大规模的线上教学真实完整地暴露出我国城乡基础教育"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深入探讨城乡基础教育"数字鸿沟"的表征,系统分析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消弭鸿沟,有助于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基于现有研究的分析,城乡基础教育的"数字鸿沟"可界定为城乡中小学在数字信息设备接入及师生在信息技术能力、数字使用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将其作为调查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实施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实证调查,发现乡村中小学生线上学习的便捷性不如城区学生;乡村中小学教师线上教学技能不如城区教师;乡村中小学师生有效用网情况不如城区师生。究其原因,城乡二元结构、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动机不强与热情不足、城乡中小学师生网络使用差异等共同造成并扩大着城乡基础教育的"数字鸿沟"。为此,应弱化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加强乡村基础教育数字化建设;加强激励、培训,"内外兼施"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引导乡村中小学师生有效使用网络,集中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势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洪兴建   陈雄强   陈秀红   陶仁杰  
本文以杭州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老年人对数字化生活的满意度及需求类型,探寻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当前老年人群使用智能化产品的比重不大,且使用人群的使用频率较低、使用障碍较大。调查结果显示,功能适用、使用简易的适老产品,以及家庭、社区和政府有针对性的指导帮扶,能极大提高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的满意度。从数字化生活的需求类型来看,一键服务模式、晚辈指导使用、社区组织培训、网络安全和家中装有宽带是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必备需求,志愿者指导和政府政策优惠属于期望需求,而终端设备的相关质量是提升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政府、社区、企业、老年人自身四方协作,形成跨越数字鸿沟的多元保障体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洪兴建   陈雄强   陈秀红   陶仁杰  
本文以杭州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老年人对数字化生活的满意度及需求类型,探寻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当前老年人群使用智能化产品的比重不大,且使用人群的使用频率较低、使用障碍较大。调查结果显示,功能适用、使用简易的适老产品,以及家庭、社区和政府有针对性的指导帮扶,能极大提高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的满意度。从数字化生活的需求类型来看,一键服务模式、晚辈指导使用、社区组织培训、网络安全和家中装有宽带是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必备需求,志愿者指导和政府政策优惠属于期望需求,而终端设备的相关质量是提升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政府、社区、企业、老年人自身四方协作,形成跨越数字鸿沟的多元保障体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贺建风  吴慧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数字金融、数字鸿沟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不仅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总消费,还能通过拉动高档商品消费、抑制基本商品消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总效应的影响在城乡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数字金融对数字鸿沟的影响作用具有显著的城乡异质性,数字金融通过弥合数字鸿沟扩大居民消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村组;数字金融对数字鸿沟的弥合是扩大居民总消费的重要机制,实现该机制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居民对计算机、互联网、电子支付、网络购物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能力。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闫慧  
从分析传统数字鸿沟研究的局限性出发,对国际学术界数字不平等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认为数字不平等的核心内涵是:ICT接入者和利用者的分层化和多样化;ICT接入和利用背后的动机、利用能力和效果的不平等及其所反映出的各类社会不平等;数字不平等是文化复制的结果;传统社会阶层之间的控制与反控制关系在ICT利用和接入中的表现等。数字不平等表现维度的研究有传统的ICT接入、利用、心理及技能视角,有从资本角度的研究,还有综合的衡量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