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1)
2023(9290)
2022(8410)
2021(8163)
2020(6854)
2019(16025)
2018(16075)
2017(30802)
2016(17235)
2015(19811)
2014(19955)
2013(19318)
2012(17440)
2011(15725)
2010(15512)
2009(13896)
2008(13333)
2007(11451)
2006(9892)
2005(8352)
作者
(48105)
(39676)
(39460)
(37560)
(25292)
(19067)
(18037)
(15847)
(15204)
(14282)
(13762)
(13108)
(12490)
(12422)
(12146)
(12086)
(11911)
(11861)
(11305)
(11140)
(9894)
(9700)
(9527)
(9002)
(8969)
(8894)
(8792)
(8712)
(7983)
(7964)
学科
(62740)
经济(62663)
管理(48166)
(44188)
(37608)
企业(37608)
方法(31911)
数学(27644)
数学方法(27311)
中国(16789)
(15876)
(14957)
(14665)
业经(13677)
教育(13086)
地方(12915)
理论(12844)
(11019)
贸易(11015)
(10967)
农业(10707)
(10633)
技术(10457)
环境(10046)
(9858)
(9833)
财务(9801)
财务管理(9786)
企业财务(9284)
(8950)
机构
大学(240799)
学院(234307)
管理(95876)
(85328)
理学(84391)
理学院(83379)
经济(83228)
管理学(81725)
管理学院(81318)
研究(75237)
中国(52161)
(51512)
科学(48837)
(37627)
(37096)
业大(36256)
(35371)
(34351)
研究所(34223)
师范(34101)
中心(33337)
北京(32755)
(32530)
财经(31245)
(28488)
师范大学(27753)
农业(27713)
(27637)
(27227)
技术(25189)
基金
项目(167024)
科学(131104)
研究(124067)
基金(119513)
(103110)
国家(102197)
科学基金(88152)
社会(75379)
社会科(71158)
社会科学(71137)
(65866)
基金项目(64700)
教育(58902)
自然(58489)
自然科(57101)
自然科学(57089)
自然科学基金(56055)
(55787)
编号(51901)
资助(49114)
成果(42724)
重点(36838)
(36772)
课题(36028)
(34861)
(34394)
大学(33229)
项目编号(32389)
创新(32137)
科研(31964)
期刊
(89190)
经济(89190)
研究(70137)
中国(44058)
教育(38711)
学报(38233)
科学(34612)
管理(33624)
(31444)
大学(29806)
(26693)
学学(26567)
农业(22711)
技术(20230)
图书(15543)
业经(15006)
(14858)
金融(14858)
财经(14441)
经济研究(13686)
科技(12394)
理论(12152)
(12134)
问题(11487)
实践(11465)
(11465)
(11270)
情报(10956)
技术经济(10803)
(10460)
共检索到330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相英  
本研究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UCLA孤独感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28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突显行为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心境改变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孤独水平与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心境改变及手机成瘾总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3)孤独感在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姜永志  白晓丽  
为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孤独感和网络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UCLA孤独量表和青少年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对442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不同孤独水平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总分及其它四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且高孤独感组的手机依赖水平高于低孤独感组;(2)手机依赖与孤独感和网络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网络社会支持与孤独感显著负相关;(3)网络社会支持在手机依赖与孤独感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网络社会支持来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者的孤独感水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彩娜  班兰美  
采用问卷法对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大学生害羞、孤独感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害羞的生源地差异显著,农村大学生在害羞的行为、情绪层面的均分及总均分上均显著高于城市大学生。(2)大学生孤独感的总体水平较低,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孤独感高于女生。(3)大学生孤独感与害羞的三个层面相关显著,害羞的行为和认知层面是大学生孤独感的显著预测指标。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高峰强  张雪凤  耿靖宇  胥兴安  韩磊  
本研究采用孤独感量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安全感量表和沉浸量表对52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旨在探索孤独感与手机成瘾之间的关系以及安全感与沉浸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安全感和孤独感、沉浸、手机成瘾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手机成瘾和孤独感、沉浸之间呈显著两两正相关;安全感在孤独感与手机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安全感和沉浸在孤独感与手机成瘾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该结果说明孤独感会导致个体缺乏安全感,缺乏安全感一方面导致个体容易手机成瘾,另一方面也使个体沉浸倾向增加,这进一步加剧了个体陷入手机成瘾的风险。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谭雪晴  
采用UCLA孤独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81名贫困女大学生和145名非贫困女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贫困女大学生的孤独感与非贫困女大学生无显著差异。(2)理科贫困女生的孤独感高于文科贫困女生,年级差异不显著。(3)孤独感与社会支持、内外向、掩饰性显著负相关,与精神质、神经质显著正相关。(4)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质能正向预测孤独感,主观支持、内外向、客观支持能负向预测孤独感。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晶  朱晓伟  
采用大学生网络与现实自我表露量表、孤独感量表对45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探讨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网络上的自我表露与孤独感的内在联系。女生的线下自我表露水平显著高于男生,女生在线上自我表露的亲子关系和情绪维度显著高于男生,男生在线上自我表露的异性交往和观点态度维度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的孤独感与线下自我表露呈显著负相关,与线上自我表露存在显著负相关,线下自我表露与线上自我表露相关不显著。该结果表明,现实生活中缺乏自我表露是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孤独感较高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网络世界中寻求自我表露的机会。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郭莲荣  梅松丽  张明  
目的:调查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感觉寻求特点及其与网络成瘾的关系。方法:采用基本信息问卷、网络使用情况问卷、网络成瘾问卷、感觉寻求问卷对6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成瘾总分不具有性别、年龄、年级、专业、家庭类型、父母学历、网龄的差异性;(2)网络成瘾总分具有上网地点、生源、网络功能使用、网络使用目的的差异性;(3)网络成瘾总分与周上网时间、周上网次数、每次上网时间具有高相关;(4)网络成瘾总分与去抑制分量表得分与感觉寻求总分相关显著。结论:网络成瘾与网络使用情况、感觉寻求特点具有一定的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杜琼  秦喆  
随着通信制造技术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日益精进,手机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大学生是使用手机的主力军,由于过度或不恰当地使用手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湎于虚拟的手机世界,从而引发大学生手机成瘾问题,对其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对引发大学生手机成瘾的诸多因素进行了探析,并从大学生、学校、政府三个方面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彩云  孟祥燕  田晓光  
本文对大学生一般孤独感、情感孤独和社交孤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可以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思路,为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玉红   魏轶昕   苏蒙   田惠东   秦鲁鑫  
为探讨孤独感与听障学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并考察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以及网络人际信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网络成瘾量表、孤独感量表、社交网站中自我呈现问卷、网络人际信任量表对368名听障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孤独感对听障学生网络成瘾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均在听障学生孤独感与网络成瘾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但真实自我呈现的部分中介作用更大;网络人际信任在听障学生孤独感与真实自我呈现之间起调节作用。据此,应多渠道搭建交流和展示平台,增进现场社会互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提升沟通交往能力;普及网络信息风险教育,增强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旺  黄克乐  
长久以来,孤独感都被认为与过度使用互联网有关联,对此已有许多学者进行过大量研究。文章对近十几年来国内外有关互联网使用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首先介绍了孤独感的定义,其次梳理了该领域研究中提出的两种相反假设即互联网使用引起孤独感、孤独者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以及双向关系的可能性;然后探讨了影响二者之间关系的因素:人格及网络服务;最后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指出未来研究应重视羞怯、依恋、自尊等人格变量及家庭功能、人际信任等因素对互联网与孤独感关系的影响。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葛缨  邓林园  纪灵超  
本研究拟探索网络成瘾城市留守儿童人格特质、网络效能感及生命意义感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作用路径,并考查网络效能感在其人格特质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中介作用。首先使用《青少年病理性网络使用量表》(APIUS)从3369名中国城市留守儿童中筛选出网络成瘾城市留守儿童310名,然后分别进行《儿童中文版艾森克人格问卷》、《网络自我效能量表》和《青少年生命意义量表》的测试。结果显示:(1)网络成瘾城市留守儿童与非成瘾留守儿童相比,人格特质各维度偏高,网络效能感与生命意义感均较低。其中,男生的总体网络效能感与网络能力感高于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连云  
用问卷法和同伴提名法对876名小学生的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孤独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小学生孤独感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各变量的不同水平之间儿童孤独感存在显著差异;亲子依恋、教师接纳、同伴接纳对儿童的孤独感有较大的预测作用,但在不同性别、年级水平上又存在明显不同。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詹启生  许俊  
目的:探讨大学生反向自尊和心理压力对自我隐瞒和手机成瘾的中介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自我隐瞒量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量表和自尊量表对806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结果:手机成瘾、自我隐瞒、反向自尊与心理压力均呈现两两相关,中介效应模型拟合良好。结论:自我隐瞒不仅直接作用于手机成瘾,并通过反向自尊和心理压力间接作用于手机成瘾。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关文军  刘晨  刘菁菁  陶玉虹  
听力残疾者由于受听觉功能和语言功能限制,其生活、娱乐和社交等活动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通常高于普通人群,这往往会成为诱发智能手机成瘾的风险因素。为探讨听力残疾学生手机成瘾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本研究考查了安全感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手机成瘾量表、歧视知觉量表和安全感量表对570名初高中及大学听力残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47.4%的听力残疾学生具有手机成瘾倾向;(2)女生手机成瘾程度显著高于男生;(3)和普通人完全能交流的听力残疾学生手机成瘾程度显著低于基本能交流和完全不能交流的残疾学生;(4)听力残疾学生的歧视知觉与手机成瘾显著正相关;(5)安全感在听力残疾学生歧视知觉与手机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综上,未来可从降低听力残疾学生歧视知觉感知、强化其安全感体验,引导他们从虚拟社交转向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进而降低对手机的依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