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63)
2023(19354)
2022(16467)
2021(15754)
2020(13042)
2019(29339)
2018(29444)
2017(53890)
2016(30219)
2015(34284)
2014(34187)
2013(32276)
2012(29726)
2011(26889)
2010(27372)
2009(25043)
2008(24382)
2007(21937)
2006(19320)
2005(17309)
作者
(84136)
(69673)
(69507)
(65999)
(44329)
(33425)
(31742)
(27053)
(26634)
(25208)
(23804)
(23512)
(22255)
(22173)
(21527)
(21375)
(21003)
(20765)
(20148)
(19905)
(17541)
(17293)
(16772)
(16063)
(15861)
(15582)
(15529)
(15383)
(13955)
(13880)
学科
(103768)
经济(103624)
管理(90542)
(81696)
(70571)
企业(70571)
方法(44479)
数学(37117)
数学方法(36491)
中国(34302)
(29901)
(28527)
(27246)
教育(27210)
业经(25406)
技术(25021)
理论(24589)
(24368)
地方(20122)
环境(19318)
(18805)
财务(18715)
财务管理(18677)
农业(18616)
(18257)
贸易(18242)
(18198)
(18146)
银行(18144)
(17704)
机构
大学(418824)
学院(412544)
管理(155022)
(151767)
经济(147958)
研究(140082)
理学(133113)
理学院(131465)
管理学(128843)
管理学院(128042)
中国(100256)
(91494)
科学(86844)
(73654)
(70024)
(64284)
(63844)
师范(63728)
研究所(63465)
(63094)
中心(62675)
业大(59566)
北京(58681)
财经(57700)
(52242)
师范大学(51650)
(51321)
(50952)
技术(49506)
农业(49163)
基金
项目(275985)
科学(217333)
研究(209504)
基金(195054)
(168940)
国家(167367)
科学基金(143277)
社会(128681)
社会科(121476)
社会科学(121445)
(110138)
教育(102684)
基金项目(102301)
(93601)
自然(91213)
自然科(89060)
自然科学(89038)
编号(87892)
自然科学基金(87390)
资助(79220)
成果(74767)
课题(63796)
重点(62862)
(61385)
(59834)
(58853)
创新(55189)
项目编号(54591)
教育部(53196)
大学(53162)
期刊
(171777)
经济(171777)
研究(130702)
中国(95179)
教育(82676)
学报(65864)
管理(59443)
科学(58799)
(58492)
(57371)
大学(51574)
学学(46223)
技术(41513)
农业(39770)
(32951)
金融(32951)
财经(28309)
业经(27957)
经济研究(26765)
(24334)
图书(24332)
科技(21788)
职业(21451)
(21029)
问题(20905)
(19779)
(19742)
论坛(19742)
技术经济(19417)
理论(18396)
共检索到628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毛浓华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不断推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课程模式和课程内容提出了持续创新、持续改进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形势下,面对各种网络资讯和良莠不齐的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面临更为巨大的困难。但与此同时,无论是日益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还是不断涌现的新媒体平台,它们既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推进造成了阻碍,反过来,从技术利用层面看,它们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究竟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能效,培养更多具备优秀思想政治素养和高尚节操品质的社会主义青年人才,值得所有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黄鑫  
现阶段,影响思政教育创新的最大变量无疑是"新媒体技术",这一概念下整合了数字媒介、互联网络、信息平台、社交群组等多种要素,这些要素所共同构建的教育生态,很大程度上也重构了原有思政教育环境、氛围、模式。面对这种变化,大学生思政教育应以辩证观点看待,既不要完全否定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冲击,也不应该过度依赖新媒体技术优势,而是将引导新媒体技术发挥积极、正面的效应作为问题关键。从接受角度出发,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朱炎杰  付春正  郑丽智  
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构,使其在信息传播的背景之下互动性更强,呈现出层次化的特征。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重要影响,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要更加重视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其能够更加有效地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指导。由左柏州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为多媒体时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对新媒体技术之下的思政教育工作发生的转变进行了阐述,并且基于丰富的实践经验,就在新媒体技术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尹洁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新媒体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但同时也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冲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着重在教育主体、教育阵地和体制机制方面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原强  
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环境日益复杂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加促进了新媒体传播速度。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不仅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稳有序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呈现多样化,新媒体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如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更趋向于自我发展,他们往往随波逐流而无法形成自己的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谷秀娟  
为了帮助大学生增强对新媒体网络信息的理性思考和判断,也为了引入新媒体时代卓有创新意义的新工具、新平台和新手段来提高思政教育的多元特征和教学有效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认识、学习和运用新媒体技术,并主动发挥思政教育在新媒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丽娟  
由镇方松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是新媒体背景下,充分发挥媒体传播对思政教育的积极影响,提高思政教育质量的经典著作。该书提出,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前提下,依据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行为规范,改变传统的思维方法和教育模式,有效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该书是全新校园文化环境下,基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影响所展开的深入分析和讨论,特别是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涵分析出发,重点弥补了当前思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饶华  
高校教育担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校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乎国家前途与国家命运的战略工程。新媒体的出现带来了崭新的生活方式与教育方式,其网络空间的不确定性、信息的复杂性、无边界性、虚拟性彻底改变了传统话语权的分配格局,多元、虚拟的媒体格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变化,如何挖掘新媒体正面引导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成为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一、新媒体兴起带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文  
当下我国高校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利用现代新媒体手段拓展其教育渠道,已经成为新的历史阶段所面对的新课题。我国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如何实现科学发展这一新的历史使命客观要求,以及服务和谐社会这一新的社会功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是必然趋势。由赵汉杰撰写的《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及新媒体路径的实践探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研究和利用现代新媒体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全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波  
新媒体的普遍运用对95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认知和行为方式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正在悄然变革。把握和引领新媒体时代的核心精神及文化要义,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友情  
网络发展为新媒体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博客、微信、网络杂志、虚拟社区等新媒体迅速崛起,凭借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便捷的交流方式等特点迅速占领了当前大学生市场,成为大学生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视角独特、论述有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科学性、实用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了优化,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具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松梅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新的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及思维方式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文章从新媒体的特征及新媒体对大学生的直接影响入手,进一步探索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苏卓  
在新媒体时代,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与形势,以及多元化社会思潮的深远影响,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群体思想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多样化,教学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环境的多元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着新机遇与挑战。由迟桂荣撰写的《新媒体视野下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对我国高校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作用。作者在书中重点论述了高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蓝飞鹏  
在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应用之下,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与学习习惯的养成发生了系统性的转变,进而对其个性发展与健康成长形成极大的影响。思政教育作为培养人们的基本思政意识、提升思政素养的重要基础学科,在促进大学生加强自身综合素质与理论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是高校培养优质人才的必要课程,因此,探究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是高校顺应时代人才培养需求、建立符合现代社会教育趋势的思政教育模式的必行路径。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杨娉编著的《新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一书详析我国大学生思政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实际发展状况,从内容优化与质量提升方面深思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与效率,为实现最佳思政教育效果贡献微薄之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小明  刘可文  
现代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手机媒体的广泛运用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产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文章深入分析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积极探索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不断深化对手机媒体特点的新认识,正确把握手机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工作水平;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优势教育功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