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09)
- 2023(5225)
- 2022(4268)
- 2021(4285)
- 2020(3320)
- 2019(7545)
- 2018(7277)
- 2017(13125)
- 2016(7656)
- 2015(8619)
- 2014(8566)
- 2013(7807)
- 2012(7304)
- 2011(6708)
- 2010(6926)
- 2009(6140)
- 2008(6312)
- 2007(5654)
- 2006(5004)
- 2005(4677)
- 学科
- 济(26981)
- 经济(26945)
- 管理(20541)
- 业(17832)
- 企(16378)
- 企业(16378)
- 方法(10875)
- 教育(9736)
- 中国(9473)
- 理论(8789)
- 财(8324)
- 数学(8299)
- 数学方法(8137)
- 学(7668)
- 制(7221)
- 农(6888)
- 业经(6773)
- 体(6080)
- 结构(5394)
- 教学(5329)
- 产业(5276)
- 政治(5228)
- 务(5213)
- 财务(5212)
- 财务管理(5204)
- 企业财务(5077)
- 体制(5064)
- 思想(4898)
- 和(4576)
- 地方(4510)
- 机构
- 大学(110565)
- 学院(103379)
- 济(39841)
- 经济(38884)
- 管理(35870)
- 研究(35783)
- 理学(31337)
- 理学院(30851)
- 管理学(30111)
- 管理学院(29905)
- 中国(24474)
- 京(23482)
- 财(20569)
- 科学(20270)
- 范(18336)
- 师范(18210)
- 所(16719)
- 财经(16329)
- 江(15916)
- 北京(15232)
- 研究所(15148)
- 中心(15076)
- 经(14951)
- 师范大学(14843)
- 教育(14511)
- 经济学(13588)
- 院(13311)
- 农(12950)
- 业大(12596)
- 州(12443)
- 基金
- 项目(66516)
- 研究(53412)
- 科学(53352)
- 基金(47258)
- 家(40066)
- 国家(39651)
- 社会(34429)
- 科学基金(34114)
- 社会科(32303)
- 社会科学(32293)
- 教育(28188)
- 省(25830)
- 基金项目(24130)
- 划(22440)
- 编号(22261)
- 成果(20676)
- 自然(19699)
- 自然科(19236)
- 自然科学(19231)
- 自然科学基金(18931)
- 资助(18637)
- 课题(17140)
- 部(15967)
- 重点(15967)
- 大学(15630)
- 教育部(14434)
- 年(14371)
- 性(14261)
- 创(14038)
- 项目编号(14031)
共检索到161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代玉启 马静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要双向互动,促进教师供给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要虚实搭配,发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协同效应;要点面结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具体课程与课程整体育人之间的互补互促,从而打赢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攻坚战。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获得感 立德树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艳丽 何祥林
科学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内涵和层次,深刻分析影响获得感的因素,是切实有效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前提。新时代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需要引导大学生"需求侧"增长,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侧"改革,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协同侧"。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获得感 教学改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志平 沈震
知识能力获得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根基。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目标的新总结、新概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和"问题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是师生在思想政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晶钰
思政课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的重大任务。提升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学生的获得感,应当从方式方法上多方探索,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真正发挥思政课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作用。文章基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多方探索。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学生获得感 教学方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冯培
课堂,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课堂,更是高校在多元的思潮流变、多样的群体迭代、多变的社会境遇下,引领学生个体完成对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促使其实现从外部认知到内在认同、从情感接受到学理坚信、从客体教育到主体自觉等一系列转化过程的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富姗姗 巩前文 张闯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是衡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本文从知识获取度、情感认同度、意志坚定度与行为正向度四个维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内涵进行构建,彰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力与价值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学生 获得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迎春
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认同度普遍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疏离"困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要根据思政课的具体内容,把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道路认同教育、制度认同教育、政党认同教育有机地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之中。为此,要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模式,增强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效性,采用说理与解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坚持认知教育与认同教育相结合,利用网络开展教学。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政治认同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亚凡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开展职业观教育,发挥其对学生人生观、职业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从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使其摆脱功利化思想而树立起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其坚持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作风。通过加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加强实践课程的导向性、创建内外联动模式、进行跨学科理论研究以及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等途径,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雷志成
受教育者需求决定着其接受教育的目标和方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立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及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检验,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契合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仍存有距离,思政课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分析大学生需求,从学生内在需求与思政课的契合这一角度,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大学生 内在需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郭鹏婕 杨彦华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在高校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诉求,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的获得感贯穿于教育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是各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大学生在获得感的形成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深刻理解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内涵,对于关注并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获得感 提升方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珊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新形势和复杂的国际环境思潮影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当下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很差,往往都是流于形式的表面教学工作,不能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黄秋霞 周军
本文以西藏A高校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认知情况、学习态度、满意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然后从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提供促进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学习状况 调查分析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雁林 李巧巧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党建都是着力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党建夯实教育基础,大学生党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引领示范。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渗透性和教育方法的融合性,使两者具有协同育人的立论基础。高等学校可以从顶层设计、日常管理、资源配置、网络拓展、队伍建设和文化嵌入六个维度出发,构建联动融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党建协同育人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康菊花
以学生满意度为思路,采用调查问卷和SPSS统计工具,分析了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度的现状,提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以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才需求为前提,以完善少数民族教师素质提高的激励机制为关键,以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为切入点,以编写融入少数民族文化思想和案例的辅助教材与教学资料库为重要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柏霖 庞海云
中学阶段是我们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阶段和黄金时间,中学思想政治课获得感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知识、情感、思维、实践四个层面浅谈获得感提升路径,响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的号召,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高精尖创新型人才打好思想基础,固牢政治根基,全方位、多角度、分层次提高中学生思想政治课获得感。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 获得感 中学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