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5)
2023(10250)
2022(8873)
2021(8493)
2020(7133)
2019(16348)
2018(16283)
2017(30065)
2016(17565)
2015(20438)
2014(21148)
2013(20115)
2012(19218)
2011(17542)
2010(18290)
2009(17066)
2008(17268)
2007(16077)
2006(14065)
2005(12979)
作者
(51260)
(43017)
(42779)
(41422)
(27202)
(20591)
(19913)
(17000)
(16219)
(15705)
(14536)
(14476)
(13761)
(13716)
(13660)
(13461)
(13392)
(12625)
(12584)
(12437)
(11133)
(10762)
(10618)
(9965)
(9964)
(9776)
(9702)
(9639)
(8949)
(8783)
学科
(65784)
经济(65690)
管理(47247)
(42257)
(35192)
企业(35192)
方法(29573)
数学(24787)
数学方法(24402)
中国(19817)
(19375)
(18505)
(17630)
理论(16499)
(16379)
教育(14965)
业经(14102)
地方(12997)
(12095)
农业(12054)
(11884)
银行(11849)
(11466)
(11363)
贸易(11356)
(11316)
(10956)
金融(10948)
(10945)
(10944)
机构
大学(258101)
学院(252125)
(94874)
经济(92376)
管理(89108)
研究(87107)
理学(75388)
理学院(74423)
管理学(72804)
管理学院(72331)
中国(64466)
(55979)
科学(53731)
(47930)
(45006)
(44718)
(41999)
研究所(40635)
中心(40569)
(39413)
师范(39038)
业大(37354)
财经(37086)
北京(35822)
农业(35173)
(33392)
(32978)
师范大学(31251)
(30836)
技术(29605)
基金
项目(156274)
科学(120354)
研究(118765)
基金(107810)
(93266)
国家(92346)
科学基金(77067)
社会(71169)
社会科(66896)
社会科学(66873)
(62953)
教育(59466)
基金项目(56028)
(53457)
编号(51636)
自然(47996)
自然科(46834)
自然科学(46815)
成果(46098)
自然科学基金(45979)
资助(44872)
课题(37756)
重点(36061)
(35290)
(33035)
(31884)
大学(31821)
项目编号(31188)
(31027)
(30975)
期刊
(112042)
经济(112042)
研究(81060)
中国(58655)
教育(50024)
学报(43600)
(41334)
(39880)
科学(36127)
大学(33654)
管理(32424)
学学(29855)
农业(27151)
技术(23330)
(22698)
金融(22698)
财经(19473)
业经(17628)
经济研究(16941)
(16913)
图书(16251)
问题(14874)
(14149)
(14065)
职业(13000)
理论(11853)
(11794)
书馆(11778)
图书馆(11778)
(11765)
共检索到395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桂红  刘洪  梁霄  
创新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考评体系,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一是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二是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三是推进实践育人,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的务实要求,四是构建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大格局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质量考评体系存在评价指标重短期轻长效、评价内容重结果轻过程和评价方法重理论轻实践的主要问题,导致缺乏教学质量考评体系的科学性、整体性和多样性。因此,积极探索改革创新高等学校思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志敏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考核方式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向纵深发展的瓶颈,将影响整体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施过程化考核的内在动因及考核现状与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从实施阶段考核、拓展考核内容、优化考核比例、丰富考核手段等方面进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化考核。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雁林  李巧巧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党建都是着力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党建夯实教育基础,大学生党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引领示范。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渗透性和教育方法的融合性,使两者具有协同育人的立论基础。高等学校可以从顶层设计、日常管理、资源配置、网络拓展、队伍建设和文化嵌入六个维度出发,构建联动融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党建协同育人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珊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新形势和复杂的国际环境思潮影响,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是当下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很差,往往都是流于形式的表面教学工作,不能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亚凡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开展职业观教育,发挥其对学生人生观、职业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从而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使其摆脱功利化思想而树立起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其坚持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的作风。通过加强课程内容的针对性、加强实践课程的导向性、创建内外联动模式、进行跨学科理论研究以及建立健全保障机制等途径,可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观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田起香   刘少宝  
<正>当前,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构建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完善这一体系需要对思政课话语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途径进行探讨。由蒲丽霞编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建设研究》一书,以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依据党和国家办好高校思政课的要求,系统梳理了思政话语体系建设的渊源,并对思政话语体系的基本内涵、核心概念等内容进行深入阐释。
关键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黄秋霞  周军  
本文以西藏A高校大二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从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认知情况、学习态度、满意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然后从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提供促进西藏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康菊花  
以学生满意度为思路,采用调查问卷和SPSS统计工具,分析了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满意度的现状,提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对策:以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成才需求为前提,以完善少数民族教师素质提高的激励机制为关键,以鼓励教师在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为切入点,以编写融入少数民族文化思想和案例的辅助教材与教学资料库为重要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建林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建立包括主题讨论实践、观看红色视频实践、研读原著实践、情景剧表演实践、拍摄DV或创作漫画实践在内的课内实践教学,包括人物访谈实践、参加公益活动实践、社会调研实践、社会考察实践在内的课外实践教学的实践教学方法体系,以及由组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考核和质量监控体系、经费和基地保障机制等方面组成的保障体系,保证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持续规范开展和质量提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迎春  
当前我国大学生政治认同度普遍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疏离"困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重要载体。要根据思政课的具体内容,把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道路认同教育、制度认同教育、政党认同教育有机地融入思政课的教学之中。为此,要不断改进思政课教学模式,增强政治认同教育的实效性,采用说理与解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坚持认知教育与认同教育相结合,利用网络开展教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传泉  
构建一个逻辑完整、要素齐备、形式多样、功能互补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体系,是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宗旨的必然要求。一般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体系包括逻辑结构、历史结构、形式结构和功能结构四个方面。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体系选择的因素主要是课程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和学校因素。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雷志成  
受教育者需求决定着其接受教育的目标和方向。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价值立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及中国革命和实践的检验,决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契合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但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仍存有距离,思政课教师应创新教学理念、内容、方法,分析大学生需求,从学生内在需求与思政课的契合这一角度,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感染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代玉启  马静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要双向互动,促进教师供给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要虚实搭配,发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协同效应;要点面结合,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具体课程与课程整体育人之间的互补互促,从而打赢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攻坚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沈壮海  段立国  
《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课题在全国30所高校开展了专题问卷调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及其成效是关注的重要方面。思政课教学在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整体实效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大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水平等方面较为满意。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应成为加强改进的重点,网络运用应成为积极关注的重要领域,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层协同应予以更多关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健美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应在深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特殊性基础上注重学情分析,突出对高职学生特征的把握,尊重其独特性,将思政课学科的特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有效结合,既要对高职学生的特性进行了解,又要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把握,这样才能大大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认可度和信效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