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26)
2023(13162)
2022(11377)
2021(11127)
2020(9093)
2019(21195)
2018(21328)
2017(39321)
2016(22607)
2015(25898)
2014(26267)
2013(24784)
2012(22630)
2011(20561)
2010(20720)
2009(18667)
2008(18161)
2007(16008)
2006(14107)
2005(12649)
作者
(61045)
(50471)
(50220)
(48034)
(32160)
(24200)
(23014)
(19749)
(19425)
(18312)
(17398)
(16863)
(15970)
(15955)
(15537)
(15476)
(15377)
(15045)
(14467)
(14419)
(12748)
(12503)
(11993)
(11541)
(11517)
(11357)
(11231)
(11177)
(10077)
(9925)
学科
(75497)
经济(75374)
管理(63852)
(56520)
(48619)
企业(48619)
方法(34409)
数学(29409)
数学方法(29004)
中国(26270)
教育(25389)
(22551)
(20100)
(19102)
(18281)
理论(18273)
业经(17787)
地方(14401)
(14018)
财务(13950)
财务管理(13922)
技术(13901)
企业财务(13209)
(13105)
农业(12930)
(12804)
(12741)
贸易(12732)
环境(12702)
(12372)
机构
大学(314648)
学院(304915)
管理(116378)
(111002)
经济(108158)
研究(102294)
理学(100976)
理学院(99710)
管理学(97850)
管理学院(97246)
中国(69398)
(68422)
科学(62156)
(54344)
(50942)
师范(50624)
(50109)
(45882)
研究所(45510)
中心(45022)
北京(44182)
财经(43094)
业大(42875)
(42683)
教育(42346)
师范大学(41550)
(39095)
(37075)
(36722)
技术(35041)
基金
项目(206250)
科学(163415)
研究(160300)
基金(145990)
(124671)
国家(123473)
科学基金(106141)
社会(98033)
社会科(92450)
社会科学(92425)
(81573)
教育(81298)
基金项目(77288)
(70290)
编号(68384)
自然(67012)
自然科(65390)
自然科学(65378)
自然科学基金(64179)
成果(59384)
资助(59335)
课题(49987)
(47480)
重点(46953)
(43595)
(43232)
项目编号(42540)
教育部(41806)
大学(41306)
(41222)
期刊
(122214)
经济(122214)
研究(101919)
教育(72240)
中国(68819)
学报(46232)
管理(42526)
(41893)
科学(41646)
(38912)
大学(37373)
学学(32561)
技术(29621)
农业(27188)
(22527)
金融(22527)
财经(21336)
业经(19138)
经济研究(18319)
(18119)
图书(17990)
职业(17300)
问题(15468)
理论(14777)
科技(14557)
(13807)
论坛(13807)
实践(13641)
(13641)
(13619)
共检索到456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帖伟芝  
接受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对于接受机制的探索,不但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而且有助于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帮助学生发展成长。文章研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在环境、主体和内容三方面的既有缺陷,以及当前教育接受机制实效的原因,提出了有效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成平  任海涛  魏巍  
文章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出发,提出了接受机制的涵义,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具有主客体双向互动、双主体同一、反复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并从构建强有力的领导运行机制、施教传授机制、信息内化机制、监督考评机制等四个方面,对接受机制的构建进行了全面具体的阐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玉泉  
接受理论是研究外界信息对受众与效果的观点和方法,它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接受机理,是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进行信息的获取、融入与内化的过程。当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一些影响大学生接受效果的障碍因素,应当积极借助接受理论,跨越信息效果不佳的障碍,实现信息传动与信息接受的有效契合,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光慧  
如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有效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思考的焦点。文章针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研究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大学生网上现状调查分析;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的有效路径,同时,又分别从网络管理法律规章制度的健全、教育体系的构建、资源环境整合优化等方面重点论述了第三个方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原强  
新媒体时代下的高校思政教育环境日益复杂化,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更加促进了新媒体传播速度。新媒体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不仅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稳有序发展,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呈现多样化,新媒体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一些不良影响。如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更趋向于自我发展,他们往往随波逐流而无法形成自己的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毛浓华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社会主义伟大建设的不断推进,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课程模式和课程内容提出了持续创新、持续改进的要求。尤其是在当前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形势下,面对各种网络资讯和良莠不齐的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面临更为巨大的困难。但与此同时,无论是日益发达的网络信息技术,还是不断涌现的新媒体平台,它们既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推进造成了阻碍,反过来,从技术利用层面看,它们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究竟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提升思政教育能效,培养更多具备优秀思想政治素养和高尚节操品质的社会主义青年人才,值得所有一线思政教育工作者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查正权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改革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大,促进了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发展,新的发展阶段使得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环境、条件和困境。大学生思想教育关乎整个社会思想发展趋势和动态,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多元文化与思潮影响和冲击下,培育大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林国旗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模式研究,有利于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不断提升,表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思想道德修养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不断提高。但在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中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管理、保障和评估机制建设,找准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支撑点;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强化社会主义法制观教育;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环境,构建温馨的家庭教育环境,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改进网络管理和监控环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夯实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彭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关系到人才培育质量问题,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我国高校要汲取西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不断完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与管理机制。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织专家教授编写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比较研究》一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职能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该书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中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进行了比较研究,本教材研究视野开阔,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留军  
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高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思政教育的成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尤其是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社会关注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有着诸多的社会因素和自身思想问题。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可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蔡心  
面对新世纪以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和新特点,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质就是做好大学生内生文化张力的引导与调控工作。要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与把握好客观规律,不断转换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积极重构思想教育工作范式和教学方法。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编写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一书,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式及其发展趋势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编者从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范跃进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如何站在新的起点上,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效机制,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一、优秀的大学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源泉大学的全部工作是以“育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大学“育人”的途径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文化。文化是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甘均良  
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适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大学生社会化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具有整合教育资源、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和谐文化建设的价值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机制的构建包含两个层次的六个互动体系,并需要相关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宇航  
沟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是现代大学管理的基本理念。大学沟通机制体现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交往中,就会产生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在沟通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更好地实现着教育目标。深入研究高水平大学的沟通机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一玲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总体上重构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重塑了社会信息传播样态。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内容、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塑造、行为引导都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应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和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的能力,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的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