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86)
2023(15037)
2022(12741)
2021(11881)
2020(9943)
2019(23007)
2018(22768)
2017(41624)
2016(23755)
2015(27418)
2014(28034)
2013(26708)
2012(24882)
2011(22517)
2010(23381)
2009(21730)
2008(21185)
2007(19578)
2006(17216)
2005(15893)
作者
(66916)
(55498)
(55489)
(53180)
(35039)
(26743)
(25802)
(21450)
(21267)
(20267)
(18875)
(18805)
(17811)
(17616)
(17419)
(17368)
(17327)
(16429)
(16327)
(15962)
(14256)
(13756)
(13551)
(12941)
(12684)
(12580)
(12539)
(12538)
(11357)
(11234)
学科
(83517)
经济(83402)
管理(64575)
(59978)
(50718)
企业(50718)
方法(37246)
中国(35035)
数学(31809)
数学方法(31379)
(28175)
金融(28170)
(27627)
(26816)
银行(26770)
(25797)
教育(25221)
(24116)
(23772)
业经(20413)
理论(20181)
(19354)
地方(18484)
(17688)
财务(17642)
财务管理(17590)
企业财务(16706)
农业(15873)
(15728)
贸易(15714)
机构
大学(336246)
学院(329630)
(125405)
经济(122152)
管理(114654)
研究(112856)
理学(97442)
理学院(96146)
管理学(94106)
管理学院(93442)
中国(85909)
(72363)
科学(67346)
(64184)
(57143)
(54335)
(54328)
(53512)
中心(53273)
师范(53061)
研究所(51328)
财经(49698)
业大(46953)
北京(46512)
(44754)
教育(43241)
(43026)
师范大学(42937)
农业(42480)
(39923)
基金
项目(207748)
科学(162706)
研究(160215)
基金(144864)
(124157)
国家(122877)
科学基金(104046)
社会(98443)
社会科(92941)
社会科学(92907)
(84452)
教育(82243)
基金项目(75643)
(71703)
编号(68794)
自然(63717)
自然科(62199)
自然科学(62181)
自然科学基金(61106)
成果(60667)
资助(59146)
课题(51314)
重点(48461)
(47532)
(45627)
(43832)
(42388)
(42373)
项目编号(41891)
大学(41855)
期刊
(142022)
经济(142022)
研究(110889)
中国(81213)
教育(74207)
(53380)
学报(52093)
(49629)
科学(44611)
(42229)
金融(42229)
大学(41468)
管理(41294)
学学(36565)
农业(32247)
技术(32120)
财经(25767)
业经(22383)
(22179)
经济研究(21915)
职业(18968)
问题(18370)
图书(17379)
(17189)
(16609)
(15608)
论坛(15608)
理论(15300)
(15083)
技术经济(14920)
共检索到5216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黎齐英  
文化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文化素质教育的灵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由于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教育内容的交叉性、教育方法的相似性和教育者角色要求的同一性而具有融合的基础。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合理设置教育课程、提高教育者素质、开展第二课堂实践和实现校内外互融互通等途径,可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高文梅  赵培举  
大学校园中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教育总是需要和一定的客观环境相结合。要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须与客观环境相接触并相互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受限于高校思政教育环境的优劣,也关系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纷繁复杂,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不可多得的机会也是迎面而来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否适应新环境,发挥思想引导的优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真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素质拓展训练作为一种全新的体验式学习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指明其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知情意行的统一,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以提升大学生的个体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培孜  
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主要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其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环境、政治思想工作环境和校园政治文化氛围都会对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炜坤  赵培举  
感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优秀的品质,是中华民族熠熠生辉的精神底蕴,是中华儿女一直遵循的道德红线。将感恩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能使大学生深刻了解感恩的实质内涵,又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成效、增添新鲜血液。文章立足感恩教育视角,从感恩教育的实质内涵、现实意义、融入路径进行研究,为提升大学生的感恩品质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杨鑫铨  
为解决好“全社会关心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尚未形成”的问题,认真分析现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了学校、社会、家庭、大众传媒四位一体的新模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田婕  张兰君  
随着社会文化的逐渐多样化发展,现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道德观念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在辅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为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途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林杏花  
当代社会需要的是既具有娴熟的职业技能,又具有良好文化素质的劳动者。积极探索把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有机融合的教育机制,是所有高职院校应坚持的办学目标。分析了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融合机制方面所作的探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娄延常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时代大潮和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必然。本文从教育观念与认识、课程结构体系与课程内容、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组织等方面 ,较深入地探讨了融合的路径 ,既有理性的思考又具实践经验的概括。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帖伟芝  
接受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根本,对于接受机制的探索,不但有利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而且有助于实现高校教育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帮助学生发展成长。文章研究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在环境、主体和内容三方面的既有缺陷,以及当前教育接受机制实效的原因,提出了有效强化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成平  任海涛  魏巍  
文章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出发,提出了接受机制的涵义,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机制具有主客体双向互动、双主体同一、反复性和实效性的特点,并从构建强有力的领导运行机制、施教传授机制、信息内化机制、监督考评机制等四个方面,对接受机制的构建进行了全面具体的阐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晨  
在全民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在分析"中国梦"主题教育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为更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高校要搭建"中国梦"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要以"中国梦"为依托,改进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程振强  
本文从突出大学生的认知社会思潮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寻求新的社会思潮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秀茹  
文章从大学生主体的不同需要出发,阐述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走群众路线、坚定理想信念,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共性和个性辩证统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探索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效开展的六条路径:加强深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以素质拓展活动为契合点,以学生社团建设为载体,以班级群体教育为依托,以大学生党员干部培养教育为龙头,积极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管理与服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志勇  
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高校学生思政工作也需要寻求新的模式,探索新的工作规律。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充分了解网络时代下大学生思想动态和现实情况,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充分运用网络开展思政工作,实现思政工作从网络到现实的"由远到近的放大"和"从封闭到开放的演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