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48)
2023(7926)
2022(7047)
2021(6702)
2020(5774)
2019(13606)
2018(13758)
2017(25924)
2016(14770)
2015(17512)
2014(18151)
2013(17590)
2012(16521)
2011(14978)
2010(15375)
2009(13970)
2008(14144)
2007(13127)
2006(11290)
2005(10199)
作者
(42564)
(35788)
(35400)
(34128)
(22624)
(17084)
(16703)
(14045)
(13383)
(13164)
(12093)
(11964)
(11609)
(11420)
(11182)
(11101)
(10978)
(10474)
(10470)
(10294)
(8938)
(8899)
(8661)
(8370)
(8119)
(8072)
(7994)
(7919)
(7305)
(7280)
学科
(55099)
经济(55036)
管理(38629)
(38165)
(27532)
企业(27532)
方法(27470)
数学(24440)
数学方法(24160)
中国(17133)
(16435)
(14753)
(12525)
贸易(12519)
(12181)
(11892)
(11574)
教育(11059)
业经(10948)
理论(10915)
地方(10908)
农业(10579)
(8968)
(8956)
银行(8940)
财务(8929)
财务管理(8889)
(8888)
工作(8522)
(8469)
机构
大学(212505)
学院(207976)
(80633)
经济(78461)
管理(76561)
研究(68013)
理学(65021)
理学院(64211)
管理学(62853)
管理学院(62444)
中国(51243)
(45812)
科学(42290)
(38014)
(36082)
(35177)
(34455)
中心(32546)
研究所(31584)
业大(31243)
(30882)
师范(30595)
财经(29827)
北京(29309)
农业(28398)
(27273)
(26872)
经济学(24681)
师范大学(24282)
技术(24137)
基金
项目(131101)
科学(101198)
研究(99902)
基金(90808)
(77831)
国家(77083)
科学基金(65038)
社会(59800)
社会科(56352)
社会科学(56332)
(52955)
教育(49170)
基金项目(48044)
(44548)
编号(44390)
自然(40920)
自然科(39933)
自然科学(39921)
自然科学基金(39204)
成果(38294)
资助(37847)
课题(30829)
重点(29568)
(29380)
(28002)
大学(27450)
(27098)
项目编号(26854)
(25333)
(25275)
期刊
(90078)
经济(90078)
研究(64103)
中国(50041)
教育(37760)
学报(33125)
(31765)
(31385)
科学(27796)
大学(25659)
管理(25490)
学学(22206)
农业(21056)
技术(20051)
图书(18300)
(18011)
金融(18011)
业经(15341)
财经(14864)
经济研究(14270)
书馆(13268)
图书馆(13268)
(12873)
问题(12231)
(11822)
理论(10798)
(10699)
(10457)
技术经济(10393)
商业(10328)
共检索到3238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代浩云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开展至今,为推动社会进步、实践育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盲动倾向。本文为透析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盲动倾向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教师因素提供了实证依据,并对此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和反思,以推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秦喆  杜琼  
大学生校园志愿服务,遵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秉承"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成才"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团体或个体形式在大学校园内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为大学生提供一条全新的实践锻炼途径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发挥高职院校个性化育人的理想方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浩  
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社会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因志愿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活动经费和社会保障以及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高职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质量总体不高。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些理论上的贡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韩景新  杜建军  
大学生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存在着活动形式化、浮躁化、经费不足、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公益性与利益补偿相结合的视角,借鉴市场经济理念,创新模式机制,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序、健康、持续发展,使志愿服务活动永葆生机和活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毕亮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以微信、微博、QQ为代表的新媒体在高校中的广泛运用,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开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环境下,应从组织体系创新、阵地模式改革、服务体系完善、特色品牌打造、资源组合优化等方面积极探索大学生志愿服务路径,努力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高校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汤洪棉  苏丹  张慧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只有认识和了解志愿服务活动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中起到的现实意义,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文章旨在对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实意义进行研究,以对志愿服务活动建设提供思考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军  
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面临着发展瓶颈,主要表现为活动开展中存在着"高期望、低参与""多被动、少主动""单一化、临时性"现象。应倡导包容性,营造生活化氛围;坚持开放性,构建多元化团队;加强针对性,提高专业化水平;完善系统性,促进长效发展的解决路径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曹文泽  陈洪兵  
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指出:"志愿者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如果没有志愿者的承担义务和敬业奉献,组织奥运会和各层次的比赛都是不可能的"。志愿者们以其娴熟的技能和特有的热情、积极态度和耐心,为奥运会的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证。国际奥委会前任主席萨马兰奇在总结悉尼奥运会时说:"志愿者和运动员一起构成了悉尼奥运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奥运志愿者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所获得的高度赞誉,主要源于志愿者个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出色的工作水准,也得益于奥运会组织者、志愿者管理人员对志愿者的有效组织和充分激励。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曹常玲  
加强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对于促进学生发展、社会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我国高校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缺乏常态化机制。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需要引进服务学习理念,从法律法规、管理机构、社区关系、培训机制、课程体系、网络平台等几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志斌  王兰兰  王鹤琴  潘纪晓  吴晓雨  
志愿服务是帮助大学生更好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返乡下乡青年人才的关键环节。借鉴麦克利兰冰山模型,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归为基准性胜任力(志愿服务能力),将大学生的自我角色定位、志愿服务精神、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心理认知与行为模式归为鉴别性胜任力(志愿服务态度)。然而,目前大学生振兴乡村志愿服务存在"有心无力"的形式化倾向、"有力无心"的功利化倾向、"无心无力"的被动化倾向。为此,根据人才选拔、培训内容、管理体系、激励机制、评价方法五个方面提出大学生振兴乡村志愿服务胜任力提升路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黄艳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能够有效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科岩  刘岩  
志愿服务,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生动实践。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对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目标、弘扬大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新时期,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应从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及相关保障机制、拓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和项目建设等途径来推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宏  李晓军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高尚事业,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社会、对大学生的自身成长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拟从加强对志愿者培训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长效机制的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卓高生  孔德民  车文君  
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可以包括六个维度28个项目,经检验,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中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呈现多元的价值(功能)取向,利他、利己、社会责任等纯粹公益和互惠公益共存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价值表达、学习理解、社会交往、职业生涯、自我保护和自我增强等六个维度的动因;大学生个人基本属性是影响其志愿服务动机的重要因素,其中学科背景、政治面貌、出生成长地、年级等因素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都存在或部分存在差异影响,性别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强度并无显著关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轩东  孔晓娟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了当代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基层就业意向的现状,并将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与基层就业意向运用皮尔森积差相关系数做相关分析发现,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将会推进大学生投身基层就业,促进基层就业观念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基层就业双促进的路径:建立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社会舆论导向模式;建立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思想引导和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建立基层就业大学生与在校生的传、帮、带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