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34)
- 2023(13795)
- 2022(11805)
- 2021(11127)
- 2020(9219)
- 2019(20974)
- 2018(20939)
- 2017(39200)
- 2016(21806)
- 2015(25088)
- 2014(25244)
- 2013(24514)
- 2012(22419)
- 2011(20464)
- 2010(20702)
- 2009(18692)
- 2008(18074)
- 2007(15948)
- 2006(13982)
- 2005(11884)
- 学科
- 济(80473)
- 经济(80383)
- 业(59976)
- 管理(58787)
- 企(44439)
- 企业(44439)
- 方法(35165)
- 农(32820)
- 数学(30054)
- 数学方法(29683)
- 中国(24439)
- 农业(21795)
- 业经(21035)
- 财(20090)
- 学(18987)
- 地方(17790)
- 教育(17001)
- 理论(16811)
- 制(15799)
- 贸(13804)
- 贸易(13795)
- 易(13397)
- 和(12686)
- 技术(12654)
- 银(11987)
- 银行(11944)
- 环境(11862)
- 务(11652)
- 财务(11590)
- 财务管理(11565)
- 机构
- 大学(304500)
- 学院(300774)
- 管理(118359)
- 济(111373)
- 经济(108444)
- 理学(102900)
- 理学院(101678)
- 管理学(99796)
- 管理学院(99250)
- 研究(99116)
- 中国(71029)
- 京(65276)
- 科学(62625)
- 农(52722)
- 财(50335)
- 所(48784)
- 业大(47111)
- 中心(45244)
- 范(45083)
- 江(45051)
- 师范(44720)
- 研究所(44518)
- 北京(41311)
- 农业(39983)
- 财经(39895)
- 州(36606)
- 经(36316)
- 院(35961)
- 师范大学(35849)
- 技术(33501)
- 基金
- 项目(208295)
- 科学(163176)
- 研究(157397)
- 基金(147917)
- 家(127551)
- 国家(126321)
- 科学基金(108534)
- 社会(97084)
- 社会科(91405)
- 社会科学(91379)
- 省(83403)
- 基金项目(79313)
- 教育(74428)
- 划(69589)
- 自然(69341)
- 自然科(67722)
- 自然科学(67708)
- 编号(67100)
- 自然科学基金(66473)
- 资助(59698)
- 成果(55859)
- 课题(46657)
- 重点(46446)
- 部(45601)
- 发(44395)
- 创(43390)
- 项目编号(40663)
- 大学(40366)
- 创新(40005)
- 教育部(39298)
共检索到447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柳琼
<正>如今,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多所高校成立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并建立志愿服务品牌。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推动社会系统运动的新兴力量,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有着专业性和文化性等独特优势。为此,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并使之长效化发展,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思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志斌 王兰兰 王鹤琴 潘纪晓 吴晓雨
志愿服务是帮助大学生更好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返乡下乡青年人才的关键环节。借鉴麦克利兰冰山模型,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归为基准性胜任力(志愿服务能力),将大学生的自我角色定位、志愿服务精神、创新创业意识以及心理认知与行为模式归为鉴别性胜任力(志愿服务态度)。然而,目前大学生振兴乡村志愿服务存在"有心无力"的形式化倾向、"有力无心"的功利化倾向、"无心无力"的被动化倾向。为此,根据人才选拔、培训内容、管理体系、激励机制、评价方法五个方面提出大学生振兴乡村志愿服务胜任力提升路径。
关键词:
志愿服务 胜任力模型 乡村振兴 大学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宏 李晓军
志愿服务是一项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高尚事业,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对社会、对大学生的自身成长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拟从加强对志愿者培训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提出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培训长效机制的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良性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 培训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韦莉明
高校对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加以引导并营造良好的社会志愿服务氛围,对大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如何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中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使志愿精神成为大学生必备的优秀品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精神 内涵培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仲伟邦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分析目前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质量的对策:即要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加快完善制度保障、提供资金支持;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卓高生 孔德民 车文君
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可以包括六个维度28个项目,经检验,在我国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中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呈现多元的价值(功能)取向,利他、利己、社会责任等纯粹公益和互惠公益共存的情况,具体表现为价值表达、学习理解、社会交往、职业生涯、自我保护和自我增强等六个维度的动因;大学生个人基本属性是影响其志愿服务动机的重要因素,其中学科背景、政治面貌、出生成长地、年级等因素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都存在或部分存在差异影响,性别与大学生志愿服务动机强度并无显著关系。
关键词:
志愿服务 志愿精神 动机 大学生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孟珍伟 李宝珠
随着志愿服务在我国的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大学生志愿服务,传承了中华民族奉献、友爱的传统美德,优化了校园文化环境,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育人本质,传递了正能量,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实践。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奉献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有助于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
大学生志愿服务 实践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彦君
为了更好了解新形势下保定市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发展趋势,全面推进保定市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笔者对河北省保定市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措施。
关键词:
保定市 高校大学生 志愿服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勖
利用青年志愿者工作,推进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目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普遍缺乏长效机制,通过分析美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借鉴其参与主体、参与动机和经济基础等机制,比较分析中美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立法与组织、激励机制和志愿者自身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设应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加快志愿服务制度建设,高校和非政府组织长期合作,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保护与教育等。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 长效机制 比较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闫东利 于文华
本课题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河北师范类大学的42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师范类高校中,女性大学生的幸福感指数显著高于男性大学生;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时间的长短对于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专业、年级、生源地对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黄艳
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能够有效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 服务品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秦喆 杜琼
大学生校园志愿服务,遵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秉承"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中成才"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团体或个体形式在大学校园内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为大学生提供一条全新的实践锻炼途径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发挥高职院校个性化育人的理想方式。
关键词:
大学生 校园志愿服务 心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科岩 刘岩
志愿服务,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生动实践。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对建设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目标、弘扬大学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新时期,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应从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体系、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激励及相关保障机制、拓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和项目建设等途径来推动。
关键词:
志愿服务 长效机制 大学生 高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轩东 孔晓娟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了当代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基层就业意向的现状,并将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与基层就业意向运用皮尔森积差相关系数做相关分析发现,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将会推进大学生投身基层就业,促进基层就业观念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基层就业双促进的路径:建立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社会舆论导向模式;建立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思想引导和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建立基层就业大学生与在校生的传、帮、带模式。
关键词:
大学生 志愿服务 基层就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浩
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已成为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社会正义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因志愿活动形式单一,缺乏活动经费和社会保障以及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高职大学生的志愿服务质量总体不高。文章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高职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一些理论上的贡献。
关键词:
高职生 志愿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