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27)
- 2023(6571)
- 2022(5610)
- 2021(5321)
- 2020(4515)
- 2019(9888)
- 2018(10005)
- 2017(17937)
- 2016(10615)
- 2015(12467)
- 2014(13103)
- 2013(12062)
- 2012(11268)
- 2011(10313)
- 2010(11149)
- 2009(10829)
- 2008(9840)
- 2007(9045)
- 2006(7992)
- 2005(7661)
- 学科
- 管理(36234)
- 济(31150)
- 经济(31075)
- 业(29220)
- 企(25986)
- 企业(25986)
- 制(14008)
- 财(13981)
- 中国(11458)
- 方法(10439)
- 教育(10015)
- 体(9341)
- 农(9309)
- 理论(8978)
- 业经(8952)
- 务(8911)
- 财务(8885)
- 财务管理(8847)
- 银(8486)
- 银行(8478)
- 企业财务(8361)
- 数学(8110)
- 融(8084)
- 金融(8081)
- 行(8036)
- 数学方法(7931)
- 体制(7809)
- 教学(7498)
- 度(6474)
- 制度(6470)
- 机构
- 大学(148687)
- 学院(146084)
- 济(53622)
- 经济(52046)
- 管理(50169)
- 研究(47100)
- 理学(41679)
- 理学院(41076)
- 管理学(40104)
- 管理学院(39824)
- 中国(36587)
- 京(31890)
- 财(31297)
- 科学(26382)
- 江(25834)
- 所(23377)
- 财经(23177)
- 范(22199)
- 师范(22028)
- 中心(21850)
- 经(20732)
- 北京(20565)
- 州(20309)
- 研究所(20169)
- 农(19637)
- 业大(18177)
- 师范大学(17363)
- 院(17238)
- 技术(17130)
- 教育(16991)
- 基金
- 项目(86180)
- 研究(70155)
- 科学(67187)
- 基金(58821)
- 家(48841)
- 国家(48297)
- 社会(42532)
- 科学基金(41618)
- 社会科(39976)
- 社会科学(39968)
- 教育(36381)
- 省(35321)
- 编号(31035)
- 基金项目(30365)
- 划(29168)
- 成果(28510)
- 自然(24541)
- 资助(24150)
- 自然科(23928)
- 自然科学(23920)
- 课题(23606)
- 自然科学基金(23471)
- 制(22386)
- 年(19968)
- 部(19926)
- 重点(19854)
- 性(19677)
- 大学(19642)
- 项目编号(19097)
- 创(18342)
共检索到2445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楼仁功 潘娟华
大学生心理危机虽然比率很小,但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对自身的负效应却很大,备受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笔者阐述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容易诱发心理危机的因素,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现状、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强化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机制的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危机 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雷秀雅 高淑芳 赵威 张国栋
当前,高校出现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对高校的教育管理模式和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加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者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而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更需要整个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高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实践,应着重从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目标、工作机制、队伍建设和实施途径等方面开展工作。
关键词:
心理危机 心理预防 心理干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德洋 翟红
高校日常教育管理内容日益丰富、要求不断提高,心理危机干预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高校在不断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同时,对大学生隐私权的保护却有所忽视,由此引发了大学生群体与高校管理者之间的矛盾,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在维护大学生隐私权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成为各高等院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危机 隐私权 心理危机干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蒋志勇
文章针对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中日益增加的心理危机事件,充分运用危机管理的理论阐明高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原因及其表现,并就高校如何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和干预系统进行了探讨。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汪军 吴多智
自杀已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责任,探索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完善大学生的心理监测和危机预警系统,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是化解大学生自杀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自杀 心理健康 预防 危机干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建飞
青年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面对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环境,其心理压力不仅来自学习、认知方面,也来自社交、情感方面,不仅来自学校,也来自家庭、社会,对这些压力,许多学生深感力不从心,无法适应,产生了心理危机。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危机 危机干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喜亭 刘立新
转介对控制和减少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中的转介机制,包括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工作职能的行使、心理危机干预转介知识的宣传教育、多层级心理危机干预转介的实现等。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危机 危机干预 转介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秋燕
学生心理危机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我国最近的研究表明每年有大约近30万人死于自杀,卫生部报道每年我国大约有200万人因自杀未遂而接受医学治疗,自杀是中国第五大致死原因。1998年全国卫生统计资料表明自杀是15—34岁年龄组死亡的第一个原因,日本研究结果自杀是大学生死亡的第一原因。可见,自杀已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项很重要的课题。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应形成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机制,建立心理危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丽萍 许百华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高校心理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整套针对大学生身心特点的危机干预策略,其中包括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控制、增强大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与危机预警机制等。最后,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原则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危机 干预策略 预警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天华
文章对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典型案例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矛盾,学业、就业等各种压力,人际关系紧张,情感问题所引发的四类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从个体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危机的成因,最后阐述了四项预防及干预策略: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健全人格;做好早期预防,建立有效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处理危机的能力;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
关键词:
大学生 极端心理危机 干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元庆 姚本先
随着社会复杂程度提高、变化加快,大学生心理危机日益严重。它们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发展,对学校的正常生活和教学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已经引起一些高校的重视,但是有意识地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却很少。有必要尽快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包括: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组织机构;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应急处理机制;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支持系统;开展形式多样心理危机教育。
关键词:
心理危机 大学生 心理危机干预系统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迪
对大学生诚信危机教育进行深入剖析,阐明大学生诚信危机的表现,分析大学生诚信危机的原因,提出大学生诚信危机教育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加大诚信教育体系建设;社会应构建诚信机制,营造诚信氛围;家庭应更加注重大学生诚信行为的养成等。以期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诚信教育 途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在洲 遆亚荣
当代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由此带来的学业与生活困惑日益突出,甚至危及生命。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应充分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精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相应的危机干预措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危机干预的举措。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危机干预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振海 王慧
自我认同对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素质和发展定位都具有重要影响。地方高校学校定位在促进大学生自我认同的同时,其局限的教育功能限制了自我认同的转化。调查表明,尽管大学生自我认同总体现状趋向于良好,但是对自我的否定、对他人的疏离和对社会冷漠的现象客观存在。社会转型引发社会价值的多元化,以及教育领域中的功利化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弱化,使得大学生的自我一致性弱化和公共性自我模糊。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自我认同危机。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 大学生 自我认同 心理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