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3)
- 2023(11188)
- 2022(10029)
- 2021(9770)
- 2020(8152)
- 2019(18984)
- 2018(19159)
- 2017(36149)
- 2016(20100)
- 2015(22956)
- 2014(23030)
- 2013(22239)
- 2012(20243)
- 2011(18149)
- 2010(18048)
- 2009(15935)
- 2008(15139)
- 2007(13103)
- 2006(11286)
- 2005(9560)
- 学科
- 济(71071)
- 经济(70990)
- 管理(56458)
- 业(51403)
- 企(43820)
- 企业(43820)
- 方法(33921)
- 数学(28799)
- 数学方法(28411)
- 农(19425)
- 中国(18850)
- 学(17653)
- 业经(16883)
- 财(16862)
- 地方(16387)
- 理论(15336)
- 教育(14507)
- 农业(13202)
- 技术(12960)
- 贸(12686)
- 贸易(12677)
- 和(12669)
- 易(12230)
- 制(11522)
- 环境(11265)
- 务(11147)
- 财务(11088)
- 财务管理(11069)
- 划(10529)
- 企业财务(10404)
- 机构
- 大学(274817)
- 学院(268725)
- 管理(109519)
- 济(96755)
- 理学(95896)
- 理学院(94748)
- 经济(94310)
- 管理学(92976)
- 管理学院(92493)
- 研究(86012)
- 中国(61431)
- 京(59100)
- 科学(55800)
- 财(42912)
- 所(41900)
- 业大(41218)
- 农(40852)
- 范(40419)
- 师范(40069)
- 中心(39967)
- 江(38693)
- 研究所(38585)
- 北京(37253)
- 财经(35148)
- 师范大学(32602)
- 州(32198)
- 经(31937)
- 农业(31922)
- 院(31640)
- 技术(29656)
- 基金
- 项目(191183)
- 科学(150332)
- 研究(142721)
- 基金(136776)
- 家(117936)
- 国家(116894)
- 科学基金(101233)
- 社会(86603)
- 社会科(81747)
- 社会科学(81725)
- 省(75642)
- 基金项目(74404)
- 教育(67732)
- 自然(67081)
- 自然科(65514)
- 自然科学(65498)
- 自然科学基金(64299)
- 划(64128)
- 编号(60690)
- 资助(55427)
- 成果(49706)
- 重点(42158)
- 部(41876)
- 课题(41543)
- 创(40110)
- 发(39790)
- 大学(37698)
- 项目编号(37636)
- 创新(37046)
- 科研(36392)
- 期刊
- 济(102651)
- 经济(102651)
- 研究(79241)
- 中国(53617)
- 教育(45337)
- 学报(42471)
- 科学(39055)
- 管理(38821)
- 农(36242)
- 大学(33016)
- 财(31528)
- 学学(29468)
- 农业(25838)
- 技术(24261)
- 图书(19349)
- 融(18441)
- 金融(18441)
- 业经(17506)
- 财经(16029)
- 经济研究(15209)
- 科技(14230)
- 理论(13694)
- 经(13555)
- 问题(13461)
- 业(13229)
- 情报(12984)
- 实践(12920)
- 践(12920)
- 书馆(12795)
- 图书馆(12795)
共检索到3843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茆意宏 杨霞 辛沅远 谢怡
文章以微信平台为例,通过在线访谈与问卷调查,对大学生微知识学习行为的过程及个人特征对其学习行为的影响等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大学生会经常通过微信获取知识、交流学习心得,存在一些深度学习行为;大学生的年级特征对微信学习行为有显著影响。高校教学与学生工作部门、教师、图书馆、社会教育服务机构等可以利用微信等平台开展微知识服务,改进传统教学,提高知识服务水平。
关键词:
大学生 微信 微知识 知识学习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董同强 马秀峰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微信公众平台的教育功能逐渐被发掘应用并迅速成为了移动学习平台的后起之秀。文章首先针对大学生创客对微信学习平台的价值诉求进行了深度分析,其次以知识服务理论为设计基础提出了该平台的总体框架,最后针对微信平台所支持的移动学习功能特点以及大学生创客的学习特征从通讯平台模块、公众平台模块、开放平台模块3个维度对大学生创客微信学习平台的功能进行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开展虚拟学习与创造的泛在环境,有效促进知识内化,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易雅琪 马元茜 许鑫
移动网络与社交媒体的普及催生着阅读形态不断向社交化、社会化演进,富含社交属性的阅读模式——“阅读社交”应运而生,而诞生于互联网时代的Z世代大学生群体对该模式具备天然的适应性。以Z世代大学生的阅读社交行为作为研究对象,从影响因素模型和影响因素组态两方面相继展开研究。首先,基于28位专家调查与用户访谈的调研资料,利用扎根理论构建了Z世代大学生社会化阅读社交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其次,基于122份案例样本问卷数据,利用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索了Z世代大学生社会化阅读社交行为的必要条件与关键组合条件构型,并为不同行为模式提出相应建议。研究结论有助于了解Z世代群体的阅读诉求与社交诉求,把握其阅读社交行为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法汇 岳松
做好高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紧跟时代变化。作为新媒体时代的重要标志,公众微信平台是当下用户量最大、受关注最多的媒介形式,也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文章通过在山东省部分高校学生中的调查研究,分析当前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在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效能,提出了新的应用对策。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大学生 教育管理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晋步 王小根 王心语 王书瑶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活动资源缺乏针对性、互动交流缺失以及总结和分享不足等问题。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为学习者构建移动学习环境,提供针对性的学习资源,促进学习者的互动交流和实践成果总结和分享。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范式,通过两轮实验对平台的功能设计进行不断改进,提升了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山峰 檀晓红 薛可
随着近年来移动技术和网络环境的不断优化,新型的移动终端将成为未来微型学习的有效支撑。然而,如何将移动终端应用于实际的微型学习,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解决。为了探索移动终端上的有效学习模式,本研究依托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了"数据结构"课程学习公众号,面向598名关注用户,采用内容分析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学习者的基本特征、学习内容、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四个方面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信公众平台在吸引学习者、传播微内容、推进个性化学习与实时效果评估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发现微信用户的地域分布、网络环境、知识结构和学习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学习资源转换率偏低,学习者之间交流不畅,学习行为...
关键词:
移动微型学习 微信公众平台 学习行为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都蓝 王子祺
文章以暨南大学图书馆为例,以实证研究方法从用户类型、微信图文消息传播效果、微信菜单栏各项服务利用率,以及用户满意度等方面展开调查分析,对微信公众号的用户信息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剖析存在的问题,探讨图书馆提升微信公众号用户影响力的策略,为高校图书馆通过微信平台强化服务营销与阅读推广效果、提高服务效率、扩大传播影响力提供借鉴。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雪 周围 韩美琪 刘永梅
通识课程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教学效果良莠不齐。针对通识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分析微信教育功能的基础上,探讨了微信引入通识课程教学的模式。以"化妆"通识课程为例设计了一个微信学习平台并加以应用,证明了该平台能够有效提高通识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
通识课程 移动学习 微学习 微信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卞娜
大学生微信群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人际互动和社会关系的主要渠道和阵地。本文以大学生的"关注热点"为主要调查内容,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对北京某高校比较活跃的、超过100人的20个微信群的聊天记录进行调查分析,对大学生微信群的信息内容、传播方式以及关系构建进行了针对性研究。讨论如何改善大学生微信群的功能和服务,能够促使其成为促进高校网络中人际传播的良好媒介、传播正能量的有效平台。
关键词:
微信群 人际传播 大学生群体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敏 向阳 陆宇洋
[目的 /意义]揭示微信平台中大学生社会关系强度研究的现状,探究社会关系强度对不同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推动微信平台的服务定位和质量提升。[方法 /过程]选取腾讯微信平台,采用互动频度、持续时间、情感强度、互惠程度、亲密性/亲近度5个因素,测量大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强度,将其自动聚类为强关系与弱关系两类,进一步探讨其对浏览、发帖、回帖等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同时分析微信平台中大学生不同关系类型下知识共享行为的不同特征。[结果 /结论]实证调研结果表明:社会关系强度与浏览行为不相关,与发帖行为、回帖行为均显著正相关,强关系具有较多的发帖与回帖行为;大学生微信知识共享行为中存在独特的社会关系差序格局。
关键词:
知识共享行为 社会关系强度 微信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郭文玲
[目的/意义]在微博广泛应用的大背景下,研究微博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独特作用。[方法/过程]系统梳理高校图书馆微博阅读推广现状;以图书馆阅读推广专题微博——@大学生阅读分享平台为例,从阅读方向引导、阅读方法指导、阅读资源推荐、阅读活动直播、阅读体会分享等方面介绍阅读推广的主要内容及栏目,讨论具体的实施方式。[结果/结论]构建的@大学生阅读分享平台能以读者需求为中心,以读者发展为宗旨,以读者心理健康为目的,对于培养读者阅读兴趣以及促进读者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微博 阅读推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星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年7月21日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32亿,其中手机(移动终端)网民规模达5.27亿,占比83.4%,首次超越电脑整体使用率(80.9%)。与此同时,微博、微信这两种新媒体以其强大的功能和影响力吸引了政府机构的青睐,众多政务微博微信平台如雨后春笋迅速成长。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应悦 张翼翔
微信是移动设备上使用最广泛、用户粘性最强的应用之一,其公众平台和开放平台功能丰富,应用便利,为开发者提供了平台化的业务和技术架构,同时也能够为远程教育管理面临的平台缺陷和资源掣肘提供一个快速解决方案。本研究以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功能应用为基础,通过异构平台间的互通与多维服务模式的集成,实现"微电大"在远程教育管理中的技术创新与功能优化,整合各类远程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和资源。在此基础上,研究"微电大"与OA等办公平台的深度整合,逐步推进移动应用平台拓展,提升系统管理绩效,整合系统协作实力,不断探索微信云服务平台在电大远程教育管理服务中的应用前景、建设思路和实践价值。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苟思远 李钢 张可心 梁燕均 周佼
大数据时代旅游者行为呈现智能化与个性化趋势,因而增加了相关研究的复杂性和综合性。自媒体平台的兴起及其与地理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为旅游者时空行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数据及技术支持。以往地理学者重点关注群体性旅游者的时空行为,而忽视多身份及个性化的群体领袖和代表的时空行为。为此,文章基于微信平台的朋友圈,获取特殊"旅游者"W教授2014年逐日活动记录,挖掘其日常活动内容、足迹、照片、情绪等时空信息,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GIS空间热点分析和追踪分析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时空表达,探究其时空行为特征。研究发现:(1)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徐艳
【目的/意义】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阅读呈现出碎片化特点,信息素养成为影响用户碎片化阅读的重要因素。【方法/过程】本文以图书馆微信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信息素养对用户碎片化阅读意图和阅读行为的影响作用。【结果/结论】通过数据收集及处理,本文得出信息需求意识、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价能力和信息利用能力对用户的碎片化阅读意图与阅读行为具有正向影响作用的结论。本文旨在丰富信息素养内涵,对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等满足用户碎片化阅读需求提供建议。
关键词:
碎片化阅读 图书馆微信平台 信息素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