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60)
- 2023(8082)
- 2022(7176)
- 2021(6788)
- 2020(5887)
- 2019(13796)
- 2018(13659)
- 2017(26572)
- 2016(15298)
- 2015(17772)
- 2014(18109)
- 2013(17580)
- 2012(16774)
- 2011(15333)
- 2010(15785)
- 2009(14655)
- 2008(14913)
- 2007(13955)
- 2006(12250)
- 2005(11172)
- 学科
- 济(60357)
- 经济(60299)
- 业(42299)
- 管理(42021)
- 企(33606)
- 企业(33606)
- 方法(27406)
- 数学(24291)
- 数学方法(23966)
- 农(19072)
- 中国(18872)
- 财(16471)
- 地方(13223)
- 贸(12903)
- 贸易(12899)
- 易(12548)
- 农业(12462)
- 业经(12324)
- 策(11969)
- 制(11862)
- 学(11540)
- 教育(10376)
- 理论(10287)
- 务(9798)
- 财务(9771)
- 财务管理(9745)
- 银(9703)
- 银行(9683)
- 和(9396)
- 行(9235)
- 机构
- 大学(221842)
- 学院(218785)
- 济(90982)
- 经济(88861)
- 管理(82368)
- 研究(75968)
- 理学(70154)
- 理学院(69313)
- 管理学(68016)
- 管理学院(67574)
- 中国(56091)
- 京(47145)
- 科学(44994)
- 财(42851)
- 所(38838)
- 农(37220)
- 江(35398)
- 研究所(35024)
- 中心(34919)
- 财经(33295)
- 范(31653)
- 师范(31421)
- 业大(31378)
- 北京(30256)
- 经(30003)
- 农业(29288)
- 州(27725)
- 经济学(27340)
- 院(26961)
- 师范大学(24921)
- 基金
- 项目(136051)
- 科学(106393)
- 研究(104169)
- 基金(95555)
- 家(81425)
- 国家(80660)
- 科学基金(68400)
- 社会(63343)
- 社会科(59863)
- 社会科学(59842)
- 省(54383)
- 教育(50759)
- 基金项目(49814)
- 划(46083)
- 编号(45008)
- 自然(42977)
- 自然科(41922)
- 自然科学(41907)
- 自然科学基金(41174)
- 资助(40276)
- 成果(39094)
- 课题(32402)
- 部(31161)
- 重点(30904)
- 发(30083)
- 创(28128)
- 大学(27889)
- 性(27290)
- 教育部(26794)
- 项目编号(26725)
- 期刊
- 济(102826)
- 经济(102826)
- 研究(69904)
- 中国(47335)
- 教育(36247)
- 农(33963)
- 财(33548)
- 学报(31397)
- 管理(29400)
- 科学(29038)
- 大学(24846)
- 农业(22761)
- 学学(21837)
- 融(21691)
- 金融(21691)
- 技术(19588)
- 业经(17024)
- 财经(16660)
- 经济研究(16294)
- 经(14342)
- 问题(13851)
- 贸(12378)
- 业(12326)
- 图书(11736)
- 技术经济(11357)
- 理论(10583)
- 国际(10344)
- 统计(10212)
- 坛(10151)
- 论坛(10151)
共检索到338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海生 傅军栋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数量也随之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已成为一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目前我们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缺乏理性客观的分析,大多数研究者也不过是紧随社会舆论的片面报道而摇旗呐喊。我们认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强
近年来,我国每年有近200万贫困大学生就业,贫困大学生就业已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生就业日趋困难的情况下,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难点就在于如何更好地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高等教育体制 对策研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郝宁
就业难是当代女大学生所面临的重要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性别歧视是最重要的因素。本文在阐述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强化对妇女生育价值的认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服务体系、走出"女性化"角色教育模式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
高等院校 女大学生 就业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哲旗
本文就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较深刻的分析,探讨分析现代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新特点和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多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难 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陆广峰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社会因素、高校因素和学生个人因素是影响理工科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分析这些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有助于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捷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式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必然造成毕业生就业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了困难。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培养出来的人才被闲置,无疑是资源的极大浪费。研究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并提出对策,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大学生 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遐 杨占昌 李睿
正确分析大学生就业的矛盾和问题,因势利导,科学应对,深化改革,合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首先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就业困难的局面提出了应该采取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分析 就业指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郝咏梅 李纯成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转化为大众教育阶段,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学生、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在众多原因中抓住主要矛盾,提出了促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羊群效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姚晓红 吕红雁 张晓霞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既有经济社会方面的原因、高校方面的原因,也有大学生自己的原因。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国家政策、法律的制定与引导,就业环境的改善,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方面面。因此,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高校、贫困生等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共同努力。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困难 原因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明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指出了高职院校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对策,如深化高职教育就业体系改革,加强就业能力培养;突出专业技能培养,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完善就业指导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培养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立敏
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以及经济危机等社会因素,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文章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入手,对其进行归因分析,从而探寻出应对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具体包括合理自我评价、明确求职目标、开展模拟招聘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边勃 杨宇
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涉及社会价值体系对女性的偏见或歧视、企业经济价值与女性社会价值的冲突、法律保障相对滞后等多个方面。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题,需要从转变社会价值观、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和学校教育等方面多管齐下,共同构建女大学生就业服务和保障体系,促进女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难 成因 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智灵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近年来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随着高校扩招的学生陆续进入职场,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面临新的挑战,遭遇新的矛盾。基于这些问题,必须寻找有效的对策,以提高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社会 高校 择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何飞龙
大学生就业难早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而且还关系到毕业生自身价值的实现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等,所以妥善解决好这个难题意义深远。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问题 归因分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余桔云
一方面存在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劳动力素质结构迫切要求增加大学生供给。矛盾的根源:经济发展的区域性造成大学生配置的扭曲;相关人事制度阻碍了大学生的流动;教育改革跟不上市场化就业的要求。从而提出破解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对策:塑造市场就业环境,引导大学生合理流动;改革相关教育体制,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市场化就业 职业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