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22)
2023(4885)
2022(3925)
2021(3932)
2020(3005)
2019(6632)
2018(6570)
2017(10819)
2016(7054)
2015(8580)
2014(8688)
2013(7573)
2012(7056)
2011(6427)
2010(6777)
2009(6095)
2008(6034)
2007(5803)
2006(5140)
2005(4652)
作者
(18795)
(15758)
(15716)
(15244)
(10051)
(7674)
(7208)
(6178)
(6092)
(5966)
(5470)
(5353)
(5152)
(5058)
(5020)
(4869)
(4765)
(4673)
(4615)
(4585)
(4196)
(3992)
(3990)
(3914)
(3594)
(3542)
(3508)
(3494)
(3410)
(3387)
学科
(17225)
经济(17203)
管理(14865)
(12499)
中国(10729)
教育(10651)
(9420)
企业(9420)
教学(8869)
理论(8341)
(7615)
方法(5832)
学法(5460)
教学法(5460)
农业(5139)
业经(5058)
(4941)
数学(4527)
学理(4355)
学理论(4355)
数学方法(4269)
研究(4168)
(4116)
政治(3673)
(3658)
思想(3641)
地方(3640)
学校(3593)
思想政治(3479)
政治教育(3479)
机构
大学(93352)
学院(90972)
研究(32234)
管理(26329)
(25863)
经济(24873)
理学(22018)
理学院(21637)
(21317)
中国(21110)
科学(20873)
管理学(20725)
管理学院(20573)
(18057)
师范(17894)
教育(16821)
(16568)
(16153)
(15841)
技术(15204)
研究所(14966)
中心(14284)
北京(14055)
师范大学(13996)
业大(13911)
职业(13071)
(12908)
(12800)
农业(12357)
(12085)
基金
项目(56579)
研究(47096)
科学(42853)
基金(34822)
(29687)
国家(29270)
教育(27124)
(25217)
社会(25206)
科学基金(23922)
社会科(23420)
社会科学(23413)
编号(22469)
(21324)
成果(20817)
课题(18310)
基金项目(17507)
(16260)
资助(14587)
自然(14011)
自然科(13704)
自然科学(13700)
重点(13625)
大学(13606)
自然科学基金(13400)
项目编号(13281)
规划(12817)
(12406)
(12351)
(12275)
期刊
教育(36940)
(34029)
经济(34029)
研究(31630)
中国(30556)
学报(17210)
(16234)
大学(14592)
科学(13307)
学学(11823)
农业(11436)
技术(11012)
管理(10728)
(10170)
职业(10154)
图书(7132)
高等(6627)
(6080)
金融(6080)
业经(5859)
技术教育(5784)
职业技术(5784)
职业技术教育(5784)
(5739)
(5574)
论坛(5574)
(5533)
高等教育(5457)
书馆(5276)
图书馆(5276)
共检索到1526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章留  石柱君  
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阳光心态"的培养途径是多方向、多元化的,其途径主要有:引导大学生全方位认识自己,做好就业准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引导大学生了解自己的良好性格并发现性格中的积极力量;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识地积累积极情绪;建立稳固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就业政策的宣传与解读,增强就业自信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陶爱祥  
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就业力不强。本文先提出就业力的概念,然后通过分析大学生就业力的不足之处,找出问题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培养就业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文杰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本文就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探索在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自我培养的有效途径,旨在使入学时还没有清晰职业意识的大学生自我培养成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社会急需的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钱智民  
在地方高校向服务社会经济的应用型高校转变的关键时期,各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高校专业调整滞后,与市场需求错位,教学模式和企事业单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需求错位,高校与实习实训基地的合作有限,学生缺乏就业培训空间,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高校转型过程中,提升综合办学实力,发展优势特色学科,根据市场需求,增加新型优势专业,建立校企合作新模式等方法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熊晟钰  
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其就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它直接影响社会对高校的评价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折射出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已成为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而又极为重要的任务。通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所存在的问题及引发的原因的分析与思考,提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试图在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之间寻求一种有效的链接。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志良  刘燕  孙静华  
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性过程。行业与学校分别作为产品的"买方"与"卖方",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都有着共同的利益需求。鉴于此,论文以行业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分析行业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扮演着"能力标准的制定者与执行者、人才培养过程的督导者、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检验者、深度校企合作的推动者、职业院校的相关服务者"等五大角色,并从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参与学生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参与学生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参与学生能力评价机制的建设四个方面探讨行业将怎样参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以实现学生毕业走向职业岗位的零对接。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希胜  
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环境因素和自身因素,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计划,即从招生阶段、培养过程、毕业指导与跟踪调查反馈等各个环节着手,稳健地推进和落实毕业生就业工作。除加强对毕业班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还应对非毕业班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亭亭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与高校发展息息相关,如何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就业途径已经成为高校重要工作之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春艳  
大学生就业难是大众注目的问题,2013年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是就业难的重要原因。进一步探析就业能力的含义,正确区分其与职业能力的不同,从更宏观的角度了解就业能力的内涵,并从教育教学的角度,探索培养就业能力的措施和对策,提出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科学课程体系、推进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培养大学校园文化等建议,对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和职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昌永  陆松奎  
文章通过关注大学生群体自卑人群,针对自卑心理"自我低估、自我封闭、行为偏执、姓氏被动"的四种表现,探究了产生的原因,认为应强化理性认识,正确面对自卑;客观认识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发挥补偿心理作用,拓展人生境界;坦然面对挫折,加强心理平衡;采取有效方式,建立和谐关系;广泛社会交往,增强生活勇气;应注重四个引导,塑造阳光心态,才能培养健全的心智与人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湘明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国国民的共识和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使命。创造性教育主要表现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薇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显得越发紧迫和重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大学生的成长问题更加被重视。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门领域。文章就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展开分析,认为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途径的研究非常重要,在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提出目前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因材施教,将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提高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婷  吴永光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突飞猛进的变化,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较量,是人才的竞争。我国要在机遇与挑战面前赢得更快的发展,紧跟上世界先进科技的步伐,必须加紧推进科技进步和人才的培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大学生作为科技发展的后备军和接班人,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但我国高端人才队伍中,女性所占比例明显偏低。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提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文英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传承先进文化、传播精神文明的前沿阵地。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高校所应承担的重要责任之一。文章分析了大学生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应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代敏  
如何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拓宽大学生就业途径,是高等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探究通过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拓展就业的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