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0)
- 2023(9279)
- 2022(7911)
- 2021(7423)
- 2020(6275)
- 2019(14378)
- 2018(14326)
- 2017(26875)
- 2016(15499)
- 2015(18100)
- 2014(18759)
- 2013(17928)
- 2012(16735)
- 2011(15247)
- 2010(15568)
- 2009(14470)
- 2008(14469)
- 2007(13542)
- 2006(11714)
- 2005(10539)
- 学科
- 济(58520)
- 经济(58454)
- 管理(39622)
- 业(36626)
- 企(28156)
- 企业(28156)
- 方法(26680)
- 数学(23514)
- 数学方法(23236)
- 中国(19545)
- 农(18952)
- 财(15003)
- 学(13397)
- 制(13034)
- 地方(12394)
- 农业(12369)
- 业经(12300)
- 教育(11838)
- 理论(11691)
- 贸(10881)
- 贸易(10879)
- 易(10537)
- 银(9990)
- 银行(9960)
- 体(9690)
- 行(9516)
- 融(9405)
- 金融(9397)
- 和(9357)
- 务(8770)
- 机构
- 大学(224548)
- 学院(221371)
- 济(84884)
- 经济(82736)
- 管理(78461)
- 研究(76694)
- 理学(66925)
- 理学院(66073)
- 管理学(64618)
- 管理学院(64212)
- 中国(55603)
- 京(48408)
- 科学(48232)
- 农(41727)
- 财(40201)
- 所(39765)
- 研究所(36181)
- 江(35752)
- 中心(35407)
- 业大(35133)
- 范(33036)
- 农业(33031)
- 师范(32692)
- 财经(31653)
- 北京(30783)
- 经(28525)
- 州(27967)
- 院(27449)
- 技术(26561)
- 师范大学(25918)
- 基金
- 项目(143123)
- 科学(110421)
- 研究(108176)
- 基金(98539)
- 家(85345)
- 国家(84546)
- 科学基金(70503)
- 社会(64855)
- 社会科(61067)
- 社会科学(61046)
- 省(58671)
- 教育(53407)
- 基金项目(51658)
- 划(49531)
- 编号(47124)
- 自然(43916)
- 自然科(42845)
- 自然科学(42827)
- 自然科学基金(42029)
- 成果(40760)
- 资助(40697)
- 课题(34465)
- 重点(32974)
- 部(31877)
- 发(31448)
- 创(29713)
- 大学(28781)
- 项目编号(28058)
- 年(28055)
- 性(27817)
共检索到336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齐秀强 唐新格
面对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垄断行业歧视、出身背景歧视、经验歧视等多种就业歧视,大学生"集体无意识"状况愈发严重。造成此种状况既有传统观念原因,又有学生自我认知原因,还有制度不健全、相关主体职能没有发挥等原因。为此,应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公平、公正就业观,建立健全反就业歧视相关法律法规,设立就业平等委员会,明确各主体职责,充分发挥各主体应有的职能,不断提升大学生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歧视 集体无意识 实现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秀兰
女大学生对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认同,导致她们对就业市场上性别歧视的视而不见、认同与容忍,这种态度再生与强化了性别歧视现象。而女大学生之所以有这种态度,是性别不平等、"男性中心"的性别文化意识建构的结果。此外,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过程中女性主体意识的淡薄,也助长了这种态度。要解决性别歧视问题,女性意识的觉醒首当其冲。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高欢欢
萧红笔下《生死场》的女性形象如动物般徘徊在"生"与"死"之间,凄凄惨惨,她们活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体制下,无意识地恪守着、捍卫着传统女性文化,充当了传统女性文化的牺牲品。文章分析了这些生活底层的女性形象,探讨了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性。
关键词:
《生死场》 传统女性文化 集体无意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世刚
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歧视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彰显公平正义的社会建设目标相背离,认清并解决女大学生遭受的就业歧视问题,是持续改善民生的客观要求,也是彰显社会公平与公正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当前女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分析了造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歧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谷国锋 姜莹
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在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就业的性别歧视问题更加突显,由此带来一定的社会成本和经济成本问题。应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社会角色教育,进一步提高女大学生综合素质,以应对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
关键词:
女大学生 就业 性别歧视 性别观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戴艳
大学生就业难之所以在短期内难以解决,除却诸多宏观因素外,还在于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性别、户籍与工作经历等各种隐性的歧视。相比较于显性就业歧视而言,隐性就业歧视存在的方式更为隐蔽,对大学生求职的影响更大,其解决的制度设计成本也更高。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隐性歧视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葛玉好 邓佳盟 张帅
本文通过在招聘网站上发布虚拟配对简历的方式研究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本文发现:(1)男性大学生收到面试通知的次数比女性高约42%;(2)学习成绩越好、学历越高的女性大学生遭受的性别歧视越严重;(3)有实习经历的女性大学生遭受的性别歧视较轻;(4)信息不对称可能是导致女性大学生遭受歧视的深层次原因。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女大学生应增加实习经历来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规避性别歧视的困扰。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性别歧视 信息不对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彦彬
随着就业歧视对教育公平和就业平等权利冲击影响的进一步扩大,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概括了政府规制理论的基本内涵,阐述了规制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从思想观念、管理体制、就业政策、政府问责和高校自身建设的视角分析提出了规制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具体对策建议,对保障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平等权益、促进社会公平、避免人才浪费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就业歧视 政府规制 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彦彬
文章简要解析了就业歧视的概念与本质,分三个不同层面分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的现状,进而从走出晕轮思维怪圈、完善与健全反就业歧视法律、强化地方政府问责和强化高校内涵品牌建设四个方面深入阐述并剖析了消除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歧视的救济策略,对于民办大学生客观理性应对就业歧视、有效规避和转移就业风险、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具有一定现实参考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民办高校 就业歧视 晕轮效应 救济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宗锦莲
论文以目标人物L,即20年前某初中学校"兄弟帮"领袖为主要研究对象。经过多次当面及电话访谈,深入了解了"兄弟帮"长期进行校园欺凌的状况,旨在通过一种"不在那里"的情境重建,揭示导致校园欺凌发生的基本条件:一是男子气概,即"兄弟帮"通过欺凌行为确证自身存在的价值,视其为一种荣耀的加冕。二是美德替代,即将欺凌视作一种道德义务,成为兄弟间不用明说的道义担当。三是集体无意识,即欺凌行为的发生在群体力量驱使下变得理所应当,欺凌者在由此所营造出来的虚假盛况里全体欢腾。研究试图通过挖掘校园欺凌形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来丰富以往对于校园欺凌形成机制的研究,以从源头上阻断校园欺凌。
关键词:
校园欺凌 男子气概 美德替代 集体无意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增辉 万象
要真正地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平等就业,首先应抓紧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并参照国外经验,制定便利可行的就业歧视救济程序2006年12月2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人才招聘大会现场出现了这样一幕——一边是450家招聘单位的展台前汹涌的人潮,另一边,中国政法大学会同北大、清华、人大等高校在现场设立了"消除就业歧视"公益服务站,宣传反就业歧视。北京四大高校以这样的方式联手出现在招聘现场,一方面反映了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解决就业歧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晓林
大学生就业具有知识性群体、职业选择层次高、政策性影响大、就业心理压力大等特点,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归因于高校缺少明确的人才定位、毕业生的职业素养有待加强、高校将毕业生就业作为唯一的目标导向、就业指导匮乏等。对此,文章提出要通过高校正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加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建立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推出高校信息化就业平台进行解决。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困难 成因 途径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卿石松 郑加梅
本文利用2007届和2008届"中国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就业能力调查"数据,拓展平均工资差距的分解方法,从教育程度的差异转向侧重于考察同等教育程度上专业隔离对男女大学生起薪差距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尽管专业分布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男女大学生起薪差距主要来源于专业内部而非专业之间(专业分割的作用),且专业内起薪差距只有28.65%—43.16%能够被就业能力和实习经历等生产力特征变量的差异所解释。针对男女大学生起薪差距的分解,可以剥离市场工作经验、晋升和生育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控制前市场的专业选择差异后,专业内部依然有大部分起薪差距不能被生产力特征变量所解释,这为现有研究把性别收入差距的成因部分地...
关键词:
性别差距 歧视 专业选择 起薪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萍
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取得了较大成就。然而从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看,我国再就业工程存在着一些歧视现象。本文即是通过对再就业工程的三种歧视行为,即: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城乡歧视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图再就业工程协调、健康地发展下去
关键词:
再就业工程,性别歧视,年龄歧视,城乡歧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于泽汇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身生存发展的利益,更加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的稳定。以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为切入点,构建反映就业质量的研究模型,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制约因素展开调研。研究发现,目前,学历、学生干部经历、专业对口度、家庭所在地及就读高校层次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规划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路径,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提供指导。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质量 提升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