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03)
2023(11667)
2022(10403)
2021(9967)
2020(8457)
2019(19814)
2018(19853)
2017(38715)
2016(21561)
2015(24396)
2014(24509)
2013(23846)
2012(22045)
2011(19686)
2010(19768)
2009(17741)
2008(16888)
2007(14493)
2006(12581)
2005(10880)
作者
(58185)
(48005)
(47488)
(45312)
(30802)
(23118)
(21973)
(18916)
(18337)
(17199)
(16607)
(15934)
(15162)
(15153)
(14689)
(14672)
(14348)
(14224)
(13729)
(13562)
(11855)
(11772)
(11387)
(10987)
(10843)
(10672)
(10649)
(10623)
(9733)
(9548)
学科
(76870)
经济(76778)
管理(55104)
(53657)
(41825)
企业(41825)
方法(35698)
数学(30533)
数学方法(30156)
中国(22936)
(21342)
(18007)
地方(17364)
(17079)
业经(16997)
(16143)
贸易(16136)
(15678)
理论(15154)
教育(14488)
农业(14355)
(13945)
(13014)
(12186)
金融(12183)
技术(12074)
环境(11922)
(11458)
银行(11422)
(10886)
机构
大学(290997)
学院(284620)
管理(113687)
(108793)
经济(106098)
理学(98810)
理学院(97656)
管理学(95922)
管理学院(95410)
研究(94766)
中国(68727)
(63045)
科学(58910)
(48281)
(46686)
中心(43083)
(42985)
研究所(42767)
业大(42284)
(41741)
师范(41432)
(40798)
北京(40160)
财经(39001)
(35479)
(34784)
(34012)
师范大学(33697)
农业(33620)
经济学(31404)
基金
项目(197928)
科学(154831)
研究(149521)
基金(140840)
(121155)
国家(120078)
科学基金(103124)
社会(91334)
社会科(86261)
社会科学(86232)
(77479)
基金项目(75963)
教育(69837)
自然(66482)
(65573)
自然科(64921)
自然科学(64907)
自然科学基金(63705)
编号(63683)
资助(57656)
成果(52869)
重点(43736)
(43734)
课题(43646)
(42028)
(41078)
项目编号(39319)
大学(38855)
创新(37988)
教育部(37721)
期刊
(116926)
经济(116926)
研究(87057)
中国(57186)
教育(45036)
学报(43516)
科学(39424)
管理(39324)
(38139)
(34565)
大学(33889)
学学(30062)
农业(27360)
技术(24540)
(22242)
金融(22242)
图书(21801)
业经(18785)
经济研究(17979)
财经(17568)
问题(15731)
(14982)
书馆(14950)
图书馆(14950)
理论(14433)
(14388)
科技(13882)
实践(13497)
(13497)
情报(13160)
共检索到419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小晴  张婉  黄志斌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不仅我国面临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这一问题曾经在西方多国同样存在,这些国家通过不断探寻解决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制定多方协同的、以政府与高校为主导的以及以市场调节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保义  
本文从就业观念、就业指导的理念、模式、队伍构成和就业服务的内容、机构组成等角度对中日两国大学生就业进行全方位比较,并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设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阳  陈怡  刘晓婕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将有利于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实现收益,有利于高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有利于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因此,微观个体、中观环境和宏观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其就业能力应是一个由个体、家庭和学校、政府参与的系统过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莉  梁君春  
文章在比较分析美、德、日等发达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应树立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的就业服务理念,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各方积极参与和自主择业的就业服务机制,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实习为主体的就业服务实践体系,构建合理有效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等,以期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文静  
目前,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与社会新增就业岗位不同步,致使大学生就业市场面临着结构性供求失衡的严峻形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直接关乎毕业生群体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在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多方责任主体中,毫无疑问,政府应承担起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责任。本文从供给侧视角下分析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尝试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来完善相关理论,提出一些可供选择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亮  黄堃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全社会都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大学生最大限度的就业,成为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文从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构成以及就业质量与就业能力的关系,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现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玮  许锦民  
文章从职业发展的视角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模型,采用自主开发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及就业质量问卷为研究工具,通过对64所高校2571份有效样本的分析,考察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呈现正相关性。就业能力结构中一些稳定性、内隐性的能力或要素不仅影响就业能力整体水平,也会影响就业质量,并将影响个体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保义  
"授之以鱼"与"授之以渔"是两种不同的就业指导理念,本文从就业指导的观念、目标、方式和人员构成等角度对中西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特点进行比较,并就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设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严鸿雁  
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直接导致了毕业生人力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不合理,其突出表现为人才高消费、就业市场分割、不同用人单位供需比严重失衡等,进而引发教育资源和人才的巨大浪费。市场失灵是市场机制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就业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缺失问题则是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由于政府与高校负有就业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责,因而它们有责任克服人才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调整人才培养机制,消除不公平就业政策,打破就业市场分割状况。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岳昌君  
本文利用2007年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调查的美国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和北京大学调查的中国毕业生就业状况数据,从求职结果、求职途径、求职意向和就业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中美两国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启示,从而提出有关就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盖世洲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面对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规划意识培养越来越重要,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为此,从当代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淡薄的现状入手,探析其根本原因,呼吁高校注重大学生的就业规划教育,进而提出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童光荣  高杰  
建立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旨在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个信息平台;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包括就业率指数、就业缺口指数和就业质量指数。本文还介绍了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在武汉地区的应用,而且提出了利用其来改善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运行的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蕙羽  
利用北京15所高校4771名大学本科生调查数据,从大学生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个人主观态度等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意愿现状及何时、何处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大于选择直接就业,就业去向偏好稳定的行业;大学生的个人、家庭特征以及对社会、个人层面的主观态度分别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且体现出对同一因素的主观态度与客观实际作用不同的特点。研究从政府、高校、学生个体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亭亭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与高校发展息息相关,如何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就业途径已经成为高校重要工作之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灵修  
高校贫困生比一般大学生更难就业,这其中既有社会原因,也有高校和学生个人及家庭的原因。高校应着力做好心理与品德帮扶、一般职业素质成长帮扶、经济帮扶和求职帮扶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