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3)
2023(9435)
2022(8531)
2021(8266)
2020(6940)
2019(16126)
2018(16160)
2017(30790)
2016(17249)
2015(19971)
2014(20215)
2013(19474)
2012(17588)
2011(15848)
2010(15673)
2009(14094)
2008(13342)
2007(11516)
2006(9958)
2005(8502)
作者
(48491)
(40074)
(39704)
(37842)
(25546)
(19226)
(18155)
(15987)
(15278)
(14281)
(13907)
(13204)
(12559)
(12535)
(12385)
(12167)
(12056)
(12025)
(11350)
(11229)
(9981)
(9748)
(9549)
(9101)
(9086)
(8955)
(8853)
(8852)
(8013)
(7987)
学科
(61960)
经济(61890)
管理(47461)
(43548)
(36500)
企业(36500)
方法(31736)
数学(27473)
数学方法(27108)
中国(18581)
(16206)
(14776)
(14410)
业经(13628)
教育(13006)
理论(12970)
地方(12635)
农业(11023)
(10868)
技术(10429)
(10371)
贸易(10365)
环境(10274)
(10040)
(9601)
(9578)
财务(9538)
财务管理(9522)
企业财务(9013)
(8842)
机构
大学(241063)
学院(234826)
管理(96156)
(85179)
理学(84322)
理学院(83356)
经济(83055)
管理学(81659)
管理学院(81250)
研究(75403)
中国(53040)
(52242)
科学(49273)
(37354)
(36995)
业大(36767)
(35408)
中心(34345)
研究所(34170)
(34127)
师范(33833)
北京(33360)
(32831)
财经(31005)
(28252)
农业(27791)
(27742)
师范大学(27460)
(27426)
技术(26036)
基金
项目(167793)
科学(131404)
研究(124431)
基金(119775)
(103422)
国家(102526)
科学基金(88403)
社会(75074)
社会科(70924)
社会科学(70904)
(66342)
基金项目(64634)
教育(59194)
自然(58750)
自然科(57350)
自然科学(57338)
(56307)
自然科学基金(56277)
编号(52269)
资助(49524)
成果(42833)
重点(37120)
(36663)
课题(36341)
(34883)
(34669)
大学(33447)
项目编号(32453)
创新(32171)
科研(32086)
期刊
(88328)
经济(88328)
研究(69810)
中国(45025)
教育(38997)
学报(38270)
科学(34290)
管理(34074)
(31332)
大学(29888)
学学(26534)
(26449)
农业(22844)
技术(21762)
图书(16237)
(15112)
金融(15112)
业经(14638)
财经(14062)
经济研究(13447)
理论(13008)
科技(12478)
实践(12317)
(12317)
(11826)
情报(11525)
问题(11352)
(11278)
技术经济(11042)
书馆(10583)
共检索到332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童光荣  高杰  
建立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旨在为政府宏观调控和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一个信息平台;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包括就业率指数、就业缺口指数和就业质量指数。本文还介绍了大学生就业指数系统在武汉地区的应用,而且提出了利用其来改善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运行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阳  陈怡  刘晓婕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将有利于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实现收益,有利于高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有利于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因此,微观个体、中观环境和宏观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其就业能力应是一个由个体、家庭和学校、政府参与的系统过程。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亮  黄堃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全社会都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大学生最大限度的就业,成为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文从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构成以及就业质量与就业能力的关系,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现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玮  许锦民  
文章从职业发展的视角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模型,采用自主开发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及就业质量问卷为研究工具,通过对64所高校2571份有效样本的分析,考察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呈现正相关性。就业能力结构中一些稳定性、内隐性的能力或要素不仅影响就业能力整体水平,也会影响就业质量,并将影响个体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周红霞  楼世洲  
大学生就业信心指数是以大学生就业质量、就业期望和职业发展为出发点,从就业能力、职业适应、就业指导、职业发展四个维度编制的反映大学生发展性就业信心的指数体系。这种分析指标体系以大学生的自我评价为基础,分析大学生就业信心状况,重新思考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期望对职业发展的影响。在长期跟踪分析的基础上,以某一所高校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这一指标体系,以期更加客观、科学地反映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趋势。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盖世洲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面对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规划意识培养越来越重要,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的发展。为此,从当代大学生就业规划意识淡薄的现状入手,探析其根本原因,呼吁高校注重大学生的就业规划教育,进而提出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蕙羽  
利用北京15所高校4771名大学本科生调查数据,从大学生个人特征、家庭特征以及个人主观态度等角度分析大学生就业意愿现状及何时、何处就业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大学生本科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的比例大于选择直接就业,就业去向偏好稳定的行业;大学生的个人、家庭特征以及对社会、个人层面的主观态度分别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且体现出对同一因素的主观态度与客观实际作用不同的特点。研究从政府、高校、学生个体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亭亭  
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与高校发展息息相关,如何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就业途径已经成为高校重要工作之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灵修  
高校贫困生比一般大学生更难就业,这其中既有社会原因,也有高校和学生个人及家庭的原因。高校应着力做好心理与品德帮扶、一般职业素质成长帮扶、经济帮扶和求职帮扶工作。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丽琍  侯典牧  刘蕾  
本文通过对成功就业的大学生、企业在职人员和人力资源部人员的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素质是一个多层次、多纬度的复杂系统,进而阐述了大学生成功就业素质的9个维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国玮  黄珺  
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和调查法分别对用人单位、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用人单位与应届毕业生对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也是出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缺失和用人单位招聘困境的根本原因。创新教育理念、采用复合的培养方式、加强就业能力的跟踪测评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保义  
本文从就业观念、就业指导的理念、模式、队伍构成和就业服务的内容、机构组成等角度对中日两国大学生就业进行全方位比较,并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理念和模式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设想。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贾有姣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离开校园,成为就业市场的主力军。然而,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的相对滞后,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诸如信息不对称、政府职责缺失、劳动力市场划分不明确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谭日辉  
社会资本对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弥补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的不对称,有助于大学毕业生获取就业机会。就自主创业的大学毕业生而言,社会资本可以保证创业资金的供给。在转型时期的中国,无论是国家、高校,还是大学毕业生本人,只有不断积累社会资本,才能有效地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俊波  岳昌君  
伴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过程中发生的大学生就业成本引起了社会的关注。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学校付出的努力对学生就业有显著影响,学生付出的费用对找到工作的起薪有显著影响,两者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因此,应该加大学校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力度,重点在专科院校、高职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提升就业指导机构,以利于提高就业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