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90)
2023(4001)
2022(3357)
2021(3464)
2020(2621)
2019(6240)
2018(6143)
2017(12708)
2016(7078)
2015(8102)
2014(8229)
2013(7747)
2012(6935)
2011(6376)
2010(6578)
2009(5852)
2008(5704)
2007(5297)
2006(4659)
2005(4445)
作者
(16959)
(14150)
(13963)
(13380)
(9067)
(6783)
(6738)
(5520)
(5294)
(5294)
(4883)
(4676)
(4486)
(4478)
(4460)
(4308)
(4234)
(4228)
(4113)
(4106)
(3611)
(3343)
(3287)
(3284)
(3277)
(3212)
(3078)
(3064)
(3042)
(2746)
学科
(20966)
经济(20944)
(18268)
管理(16587)
(10683)
中国(10571)
方法(9781)
(9386)
企业(9386)
数学(9105)
数学方法(9011)
(8859)
贸易(8853)
(8677)
服务(7345)
市场(6575)
教育(6533)
工作(6370)
(6225)
服务业(5854)
产品(5394)
(4824)
理论(4594)
(4563)
银行(4563)
(4455)
(4450)
金融(4450)
(4396)
农业(4331)
机构
大学(93452)
学院(88671)
(38256)
经济(37294)
管理(34985)
理学(29538)
理学院(29225)
研究(28766)
管理学(28725)
管理学院(28539)
中国(22416)
(20054)
(18137)
(14113)
科学(14113)
财经(14035)
中心(13729)
(13617)
师范(13543)
(13406)
北京(13274)
(12804)
(12350)
经济学(11964)
研究所(11641)
(11420)
业大(10949)
师范大学(10798)
经济学院(10738)
财经大学(10396)
基金
项目(55192)
研究(46015)
科学(43901)
基金(38805)
(31796)
国家(31465)
社会(29002)
科学基金(27568)
社会科(27339)
社会科学(27326)
教育(23030)
(21349)
编号(21019)
基金项目(19829)
成果(18706)
(17992)
资助(16150)
自然(15721)
自然科(15417)
自然科学(15415)
自然科学基金(15158)
课题(14443)
大学(13460)
项目编号(13144)
(13026)
(12402)
重点(11956)
教育部(11867)
(11770)
(11693)
期刊
(42634)
经济(42634)
研究(32731)
中国(24486)
教育(22076)
(13759)
管理(12299)
图书(11926)
(11273)
(11011)
金融(11011)
学报(10666)
大学(10090)
书馆(9251)
图书馆(9251)
科学(9065)
财经(7991)
农业(7914)
技术(7685)
业经(7622)
学学(7536)
经济研究(7434)
(7023)
(6273)
问题(5859)
理论(5427)
国际(5076)
商业(4969)
实践(4896)
(4896)
共检索到149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严鸿雁  
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直接导致了毕业生人力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不合理,其突出表现为人才高消费、就业市场分割、不同用人单位供需比严重失衡等,进而引发教育资源和人才的巨大浪费。市场失灵是市场机制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就业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缺失问题则是大学生就业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由于政府与高校负有就业服务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责,因而它们有责任克服人才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现象,调整人才培养机制,消除不公平就业政策,打破就业市场分割状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祝军  李家华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受到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叠加的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将较往年更加复杂和严峻。在此背景下,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多管齐下,精准发力,稳定大学生就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营销学的理念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并加以有效利用,各种优秀的营销案例俯拾皆是。可以说在商场上市场营销学的应用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然而笔者认为市场营销学不仅应局限于商业上的用途,在竞争日趋激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市场营销学知识的合理利用将有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的机率。因此,要从毕业生、高校、政府三点着手,将市场营销学理念应用于实践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贾有姣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离开校园,成为就业市场的主力军。然而,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的相对滞后,毕业生就业面临着较大的压力。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突出。本文主要探讨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中存在的诸如信息不对称、政府职责缺失、劳动力市场划分不明确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阳  陈怡  刘晓婕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将有利于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实现收益,有利于高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有利于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因此,微观个体、中观环境和宏观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其就业能力应是一个由个体、家庭和学校、政府参与的系统过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欣  
随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就业竞争愈来愈激烈,就业与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本文从分布结构的不平衡、毕业流向的多元化、人才需求的复合化、就业岗位的大众化四个方面,探求了大学生就业走势,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震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形势面临暂时的困难,大多数企业削减了招聘计划,一度有所缓解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变的更加严峻了。2008年度新毕业的560万学生,受这次金融海啸的影响,许多人的工作岗位还没有着落,2009年又将有610万大学毕业生踏入劳动力市场。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小晴  张婉  黄志斌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不仅我国面临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这一问题曾经在西方多国同样存在,这些国家通过不断探寻解决措施,有效地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主要通过制定多方协同的、以政府与高校为主导的以及以市场调节为导向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供给模式,对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起了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世洪  
"供给侧"是破解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的切入点。供给与需求割裂、脱节,是大学生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重要原因。面向市场人才需求,实现高等教育由低水平供给向高水平供给的跃升。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生玉  王晓华  屈智勇  张欣亮  胡然然  
通过对北京、湖北、湖南、贵州四省市1292家不同类型、规模和行业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探讨了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仍有高达64.9%的用人单位存在用人需求,46%的用人单位没有改变招聘计划,32%的用人单位将进行人才储备;81.1%的用人单位在金融危机中没有受到很大影响;2007-2009年62.9%的用人单位招聘人数没有变化,增加招聘人数的用人单位比例为20.6%,减少招聘人数的用人单位比例为16.4%;2007-2009年72%的用人单位在连续招收大学毕业生;55.3%的用人单位有招收本科毕业生的计划,26.4%的用人单位有招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的计划,18.3%的用人...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亮  黄堃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全社会都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大学生最大限度的就业,成为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文从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构成以及就业质量与就业能力的关系,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现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玮  许锦民  
文章从职业发展的视角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模型,采用自主开发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及就业质量问卷为研究工具,通过对64所高校2571份有效样本的分析,考察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呈现正相关性。就业能力结构中一些稳定性、内隐性的能力或要素不仅影响就业能力整体水平,也会影响就业质量,并将影响个体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现在大学生的培养并不是总量过剩的问题,不管是从发达国家还是成功的发展中国家经验看,我国大学生总量并不多。更进一步说,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观念问题,更是社会相关制度结构性缺陷所致。谌新民在《羊城晚报》2006年12月4日撰文认为,目前,不管是教育部发言人对媒体的呼吁,还是媒体和公众的激烈反应,多少有点让人感到过于感性,或者说诘问错了对象,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理性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制度性缺陷和深层结构性矛盾。实际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文静  
目前,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与社会新增就业岗位不同步,致使大学生就业市场面临着结构性供求失衡的严峻形势。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直接关乎毕业生群体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关系到经济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在化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多方责任主体中,毫无疑问,政府应承担起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责任。本文从供给侧视角下分析大学生就业政府责任,尝试以更加开放的视野来完善相关理论,提出一些可供选择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艳萍  
本文在详细分析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不足,借鉴其优势,为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提出相关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