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590)
- 2023(3667)
- 2022(3092)
- 2021(2922)
- 2020(2628)
- 2019(6081)
- 2018(5994)
- 2017(10771)
- 2016(6413)
- 2015(7717)
- 2014(7869)
- 2013(6939)
- 2012(6162)
- 2011(5590)
- 2010(5807)
- 2009(5243)
- 2008(5008)
- 2007(4451)
- 2006(3743)
- 2005(3435)
- 学科
- 济(25572)
- 经济(25560)
- 管理(15819)
- 方法(15124)
- 数学(14368)
- 数学方法(13995)
- 业(12827)
- 企(10607)
- 企业(10607)
- 中国(9130)
- 教育(6603)
- 理论(5804)
- 地方(5058)
- 教学(5042)
- 农(4559)
- 学(3798)
- 贸(3716)
- 贸易(3714)
- 业经(3684)
- 财(3643)
- 易(3593)
- 环境(3407)
- 技术(3281)
- 农业(3199)
- 地方经济(2981)
- 思想(2898)
- 学法(2888)
- 教学法(2888)
- 和(2887)
- 划(2882)
- 机构
- 大学(87057)
- 学院(82314)
- 管理(31180)
- 济(30409)
- 经济(29749)
- 理学(27670)
- 理学院(27308)
- 管理学(26231)
- 管理学院(26084)
- 研究(25665)
- 京(18151)
- 中国(16984)
- 科学(15927)
- 范(13928)
- 师范(13835)
- 财(12614)
- 江(12447)
- 所(12194)
- 业大(12057)
- 北京(11696)
- 中心(11420)
- 教育(11388)
- 研究所(11120)
- 师范大学(11006)
- 农(10950)
- 财经(10450)
- 州(10046)
- 技术(9804)
- 经(9544)
- 院(9500)
- 基金
- 项目(57741)
- 科学(46464)
- 研究(43785)
- 基金(40729)
- 家(34388)
- 国家(34098)
- 科学基金(30199)
- 社会(27199)
- 社会科(25728)
- 社会科学(25722)
- 省(24439)
- 教育(24154)
- 划(20746)
- 基金项目(20720)
- 自然(19434)
- 自然科(19073)
- 自然科学(19072)
- 自然科学基金(18685)
- 编号(18306)
- 资助(17814)
- 成果(15747)
- 课题(14447)
- 大学(13622)
- 重点(13272)
- 部(12802)
- 创(12571)
- 发(11909)
- 年(11840)
- 规划(11722)
- 教育部(11515)
共检索到124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田思路 蒋萌萌
就业协议就其法律性质而言是附带保留解约权与效力开始期限的劳动合同,因此,解除就业协议相当于法律上的解除劳动合同。未正当行使解约权而解除就业协议,属于无效法律行为。各方当事人只有遵循就业协议制度的宗旨、目的,具有客观、合理、充分的理由时,解除就业协议才具有合理性。高校处于三方协议中的中介者的法律地位,要探索实现其职责的多元方式和手段。
关键词:
就业协议 法律性质 劳动关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阳 陈怡 刘晓婕
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将有利于个人的人力资本投资实现收益,有利于高校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有利于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走向"人力资源强国"。因此,微观个体、中观环境和宏观政策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培养其就业能力应是一个由个体、家庭和学校、政府参与的系统过程。
关键词:
就业能力 大学生 影响因素与提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欣
随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就业竞争愈来愈激烈,就业与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本文从分布结构的不平衡、毕业流向的多元化、人才需求的复合化、就业岗位的大众化四个方面,探求了大学生就业走势,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人力需求 大学生 就业 对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荷
本文把大学生就业成本分为学校进行就业服务所发生的成本和学生的就业费用两个部分。而学校进行就业服务所发生的成本是用“就业指导机构对学生就业的实际帮助程度”作为替代变量加以考察的。并逐一分析这些成本对于工作找寻的结果(能否找到工作、工作的起薪)的影响。另外,用“就业成本”这一概念把学生付出的就业费用和学校为就业付出的努力统合起来,探讨两者对“就业收益”的影响存在的替代效应。
关键词:
就业成本 交易成本 成本替代效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钟启春
大学生数量众多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此外,大学生本身的就业观也是引起就业问题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高校、政府、企业和大学生自身等方面浅析了如何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就业渠道 就业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爱青
以黄金分割定律为基础,构建大学生先进典型分类分层模型,并从实践出发,解析模型的理论基础、建构过程以及层次划分的原则、标准,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先进典型 分类分层模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海龙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业已引起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包括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毕业生基数的不断扩大、高校培养方式的欠缺、学生自我定位的偏差等。当前,部分地方高校的应用型大学建设为化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应用型大学建设将进一步推动校地合作,有助于拓展毕业生的就业门路;应用型大学建设将着重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应用型大学建设将注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有助于实现毕业生的准确自我定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曲玉柱
就业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价值选择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随着党建理论成果的不断创新和大学生就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应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文章以协同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了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协同培养模式,力图为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提供有益性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价值观 协同理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晓峰 薛二勇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占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一半以上,就业形势十分严峻。虽然我国初步形成了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体系,但政策的产生是社会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博弈的产物,这就使大学生就业政策之间缺乏有效的协同。具体表现为:政策制定主体协同不足,导致政策实施难;就业市场政策协同不够,导致政策设计失真;就业激励政策缺乏协同,导致激励效果降低。为此,一要加强政策制定主体的协同,破解就业体制的障碍;二要有效调控就业市场,保障大学生的就业权益;三要健全激励政策,鼓励大学生灵活、自主的就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政策协同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顾红 宋长春
供应链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策略,它以提升顾客满意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对企业内部、外部资源的优化整合,从而达到整个供应链最大效益的一种动态联盟。它是一种集成资源、主体协同的管理思想,在供应链管理模型中,影响企业增值的要素包括主体性要素和支持性要素两类。同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力培养模式也包括主体性活动要素和支持性活动要素两类,主体性活动要素包括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管理、就业指导与服务等环节;支持性活动包括就业实习实训实践、双师型师资、双导型师资、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等内容。不论是主体性活动还是支持性活动,都将"就业力培养"作为中心目标,凸显人才培养模式的就业功能。
关键词:
供应链 应用型本科 就业力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清亮 黄堃
大学生就业是目前全社会都关注的一个话题,如何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大学生最大限度的就业,成为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本文从研究大学生就业能力出发,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和构成以及就业质量与就业能力的关系,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现途径。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就业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玮 许锦民
文章从职业发展的视角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模型,采用自主开发的大学生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及就业质量问卷为研究工具,通过对64所高校2571份有效样本的分析,考察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的影响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就业能力与就业质量之间呈现正相关性。就业能力结构中一些稳定性、内隐性的能力或要素不仅影响就业能力整体水平,也会影响就业质量,并将影响个体未来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就业质量 影响关系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存岭 李光红 孔晓晓
我国人力资本积累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时滞,促生了转型期大学生就业难的特殊性和长期性。在此背景下,从市场筛选标准出发,深入研究我国大学生就业力结构现状,探析缓解结构性失业的对策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在筛选出23个变量的基础上,对国内20所高校200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施测,运用因子分析和载荷最大值回归模型检验,得出解释大学生就业力的6个主成分:工作能力、外显特质、职业素养、社交能力、素质拓展、个人背景,进而构建了大学生就业力结构模型,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力 回归分析 结构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