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6)
2023(9126)
2022(8250)
2021(8026)
2020(6736)
2019(15777)
2018(15846)
2017(30353)
2016(17030)
2015(19659)
2014(19785)
2013(19096)
2012(17299)
2011(15638)
2010(15368)
2009(13700)
2008(13048)
2007(11263)
2006(9657)
2005(8186)
作者
(47289)
(39059)
(38680)
(36904)
(24913)
(18777)
(17708)
(15571)
(15023)
(14054)
(13596)
(12902)
(12283)
(12251)
(11984)
(11925)
(11679)
(11609)
(11133)
(10990)
(9663)
(9536)
(9272)
(8877)
(8868)
(8694)
(8600)
(8599)
(7819)
(7802)
学科
(60711)
经济(60640)
管理(46220)
(43137)
(35857)
企业(35857)
方法(30583)
数学(26480)
数学方法(26142)
(17008)
中国(16585)
(14266)
(14012)
业经(13553)
教育(13133)
地方(12948)
理论(12411)
农业(11434)
(10642)
(10283)
贸易(10279)
技术(10170)
(9947)
环境(9707)
(9683)
(9438)
财务(9381)
财务管理(9367)
企业财务(8875)
(8664)
机构
大学(235160)
学院(228958)
管理(94449)
(83597)
理学(82926)
理学院(81970)
经济(81543)
管理学(80337)
管理学院(79924)
研究(73481)
中国(51794)
(50406)
科学(47356)
(36385)
业大(35903)
(35821)
(35613)
(33701)
中心(33684)
师范(33452)
研究所(32990)
(32474)
北京(32090)
财经(30175)
农业(27726)
(27522)
师范大学(27163)
(27015)
(26928)
技术(24789)
基金
项目(163990)
科学(128576)
研究(123188)
基金(116984)
(100585)
国家(99662)
科学基金(85955)
社会(74492)
社会科(70306)
社会科学(70286)
(64845)
基金项目(63251)
教育(58487)
自然(56617)
自然科(55260)
自然科学(55249)
(54839)
自然科学基金(54213)
编号(52196)
资助(48212)
成果(43243)
(36250)
重点(36064)
课题(35942)
(34159)
(33959)
大学(32841)
项目编号(32301)
创新(31508)
科研(31382)
期刊
(87534)
经济(87534)
研究(69206)
中国(43956)
教育(38958)
学报(36590)
科学(33130)
管理(32622)
(31986)
大学(28677)
(25547)
学学(25417)
农业(22713)
技术(20179)
图书(16091)
(16041)
金融(16041)
业经(14785)
财经(13618)
经济研究(12963)
理论(12103)
科技(12062)
实践(11423)
(11423)
(11413)
问题(11320)
情报(11091)
(11048)
技术经济(10581)
书馆(10495)
共检索到325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笑笑  杨晓莉  张奇  
为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成因的认识及态度,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3所高校的540名文、理、工科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能够从主观动机、负面经历和环境影响等7个方面对同性恋进行归因;大学生对同性恋的态度存在性别差异和学科差异,主要受情感和认知的影响,对同性恋的认识越全面,态度就越宽容,反之就越反感。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肖阳梅  
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对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94名听障大学生学习和交往成败归因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听障大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倾向于外部、稳定、不可控因素的归因,并具有利己主义归因偏向。研究还发现,不同年级、专业和家庭经济状况的听障大学生,其学习和交往成败归因具有显著差异。文章还分析了听障大学生归因特点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几点教育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宝权  李熙元  徐竹林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田宝伟  胡心怡  
采用问卷法考察同性恋男大学生的自我接纳和幸福感,以及压力知觉、歧视知觉和社会支持对自我接纳和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同性恋男生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主观社会支持得分均显著低于普通男生,而集体歧视知觉和压力知觉高于普通男生;同性恋男生的社会支持利用度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个体歧视知觉对积极情绪和自我接纳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集体歧视知觉对同性恋男生的自我接纳有着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王相英  
研究考察大学生归因方式、自我效能和情感平衡的关系,并比较体育与非体育大学生之间的差异。结果发现:体育与非体育大学生在归因方式和情感平衡上不存在差异,但是二者的情感平衡均低于一般水平;所有大学生在进行归因时多做内在的、整体的和可控的归因;体育大学生在归因方式、自我效能和情感平衡上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自我效能对体育大学生正性情感、负性情感和情感平衡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灯勇  刘汉霞  
本文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起源,研究了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工具,综述了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理论,分析了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研究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肖放  落合俊郎  朴在国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我国大学生对残疾人的态度进行了综合性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对智力残疾人的态度由"社会性、能力评价、能力以外评价、外向性、温和性"等五个因子构成;对智力残疾以外残疾人的态度由"社会性、评价、希望-期待、亲近感"等四个因子构成;对残疾人的行动倾向态度由"交流愿望、承认-接受、交流自信、拒绝心理"等四个因子构成。调查对象的性别、与残疾人接触程度及人权意识程度等影响对残疾人态度,其中人权意识程度还直接影响对残疾人的行动倾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齐原  
高校心理咨询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而心理咨询的效果与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程度及主动配合度有直接的关系。本研究旨在调查分析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的态度及认识程度。采用自编问卷对信阳市三所高校的175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存在认知偏差;对心理咨询仅在情感上接受,自己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行为倾向较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玉玲  汪艳丽  
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幸福的人生基础 ,在学校教育中 ,对学生心理的教育居于整个教育的基础地位。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需要 ,也是素质教育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更是我们时代发展的需要。坚持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 ,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元龙  
大学生过错行为的发生原因涉及多个维度,包括个体层面的生理心理发展不协调,学校层面的教育人文精神缺失、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滞后、学校管理疏漏,家庭层面的教育引导欠缺,以及社会层面的多元文化、价值冲突。为此,应该构建个体、学校、家庭、社会"四方联动"的防控体系,实施预测、预防、矫治、控制"四位一体"的防控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亚平  
大学生人际交往对其大学学习、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关系到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对其在未来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处理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当前,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一些障碍和不足,这与大学生社会需求、认知程度和性格特点有关。应当从提升大学生全面素质出发,加强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教育和引导,促进他们人际关系的协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旭  
时下女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女大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弱势,她们陷入了就业的困境。为了帮助女大学生走出就业的困境,要在正确归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消除社会上传统落后观念的影响,健全就业政策与法规体系,扩大就业渠道;应改变教育方式,提供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女大学生也必须改变自身的就业观念,增加自信心,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金崇芳  
大学生"显性"或"隐性"的逃课现象是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的一大难题。导致大学生逃课的缘由很多,其中有社会环境影响、学校教育的错位、学生素养的相对缺失等。我们应该从教育理念、教学环境、教学检测等方面对大学生逃课现象进行矫正。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英丽  程永佳  
为了解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现状及其心理根源,对1641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较为普遍;大学生对学术道德失范的归因偏外归因,社会大环境被认为是影响大学生学术道德素养的最重要原因;教育和社会学习因素对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有一定的直接预测作用,但主要通过影响大学生的学术道德认知和态度来影响其行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