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2)
2023(7826)
2022(6620)
2021(6264)
2020(5100)
2019(11467)
2018(11410)
2017(19838)
2016(12044)
2015(14146)
2014(14270)
2013(13083)
2012(12119)
2011(11030)
2010(11665)
2009(10558)
2008(10687)
2007(9692)
2006(8633)
2005(8050)
作者
(33181)
(27913)
(27746)
(26640)
(17964)
(13327)
(12779)
(10723)
(10669)
(10472)
(9765)
(9548)
(9255)
(9024)
(9013)
(8622)
(8497)
(8357)
(8336)
(8141)
(7445)
(6996)
(6791)
(6702)
(6533)
(6455)
(6305)
(6259)
(5751)
(5684)
学科
管理(36456)
(35114)
经济(35025)
(30861)
(26978)
企业(26978)
(13214)
方法(12973)
(12924)
中国(12829)
教育(12083)
理论(11836)
(10936)
数学(10343)
教学(10094)
数学方法(10092)
业经(9987)
(9323)
(8714)
(7712)
财务(7688)
财务管理(7668)
体制(7667)
技术(7645)
(7568)
银行(7541)
企业财务(7276)
(7176)
(7126)
金融(7123)
机构
大学(169143)
学院(164605)
(58744)
研究(57459)
经济(57129)
管理(55822)
理学(47333)
理学院(46652)
管理学(45521)
管理学院(45212)
中国(40571)
(36412)
科学(34384)
(32029)
(28998)
(28468)
(26878)
(26773)
师范(26484)
研究所(26067)
中心(25284)
财经(24265)
业大(23358)
北京(23258)
(21870)
(21848)
教育(21687)
师范大学(21270)
技术(21108)
(21038)
基金
项目(106467)
研究(84007)
科学(83560)
基金(73312)
(63079)
国家(62458)
科学基金(52920)
社会(50238)
社会科(47232)
社会科学(47219)
教育(44547)
(43851)
基金项目(38135)
(37202)
编号(35879)
成果(32708)
自然(32564)
自然科(31800)
自然科学(31788)
自然科学基金(31223)
资助(29338)
课题(28075)
重点(25397)
(25316)
(24668)
(23525)
(23413)
大学(22928)
(22390)
(22024)
期刊
(69646)
经济(69646)
研究(55327)
中国(46637)
教育(43457)
学报(27309)
(26773)
(25437)
科学(23562)
管理(23043)
大学(22496)
学学(19373)
技术(17176)
农业(17099)
(14474)
金融(14474)
财经(12946)
职业(12510)
(11159)
业经(10244)
经济研究(9920)
图书(9188)
(9070)
(8952)
问题(8761)
(8618)
论坛(8618)
科技(8038)
技术教育(7715)
职业技术(7715)
共检索到2652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万国  漆新贵  
大学生实践能力包括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每种实践能力都由知识和相应技能两大基本要素构成。实践能力形成的心理机制可以概括为知识向技能的转化、内化与迁移的过程。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包括转变师生的传统观念、创设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环境、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及创建多元的实践共同体等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沈文青  孙锐  
在社会经济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人才的标准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是作为应对社会挑战的基本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越发显得重要和突出。本文从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意义、培养原则和培养方法论述了其对当代大学生和高等教育的重大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树伟  牛立蕊  
改革当前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是提高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发力方式。中外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存在一定差异性,进行国内外培养模式的深入探讨及系统比较,有助于我国借鉴国外有效做法并实现有益经验的"本土化"重构。通过对中外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在培养形式、培养过程以及培养机制三方面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应该在其系统性、实效性、社会化方面进行改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耿艾莉  王岩松  
文章从影响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因素入手,从树立创新教育观念、课程设置注重学科交叉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仙歌  徐小平  
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是我国大学生教育的重点目标。以社会工作专业为例,分析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实践性需要、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明确实验目的、合理设计实验内容、完善实验设备、提高教师实践素质和建立良好实验评价体系等,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明全  田懿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大力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晓军  任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衡量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章提出,高校要正确把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向,优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体制,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力构建实践教学基地,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进程,为社会输送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均土  
就业能力不足是困扰当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问题。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就业能力框架及其培养机制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政府、高校及企业三方配合;要对国民教育体系进行系统规划,以更好地培养全社会人员的软技能;就业能力的培养过程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空间系统;构建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时间系统,实施全程式生源规划和指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莉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组织、高校和个人来共同分担,才能避免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口问题的出现。文章从政府、企业、高校和个人角度,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责任分担机制的失衡,并提出了构建平衡的就业能力培养责任分担机制的思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智昌  
实践是一个生存论、本体论、活动论的范畴,本质上是主体和客体之间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过程,是一个"主—客""主—主""主—我"的关系性存在。实践能力是实践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状态及其实践活动结束时所形成的结果。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般实践能力的教育学范畴,具有奠基性、活动性、创造性、社会性、外显性和发展性等属性,其中发展性是其根本属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其整个"生活世界"。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本出路在于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而目前的重点是解决好"技术地实践"、"道德地实践"和"科学地实践"的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敏  毕研俊  李晓玮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成为当前工科院校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创新能力与实践教学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分析了当前工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实践教学现状,对实践教学在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工科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的基本策略。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波  张晓雪  付学鹏  刘丽杰  孙婴宁  焦德志  
针对生物类专业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教学提出了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通过各种科技活动的实施,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实现生物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晶晶  何云峰  马瑞燕  
培养农科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国家农业创新和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突出特色,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搭建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勇于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课外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需要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保障:广泛宣传国家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努力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体制;努力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宁兴旺  
市场经济潮流下的竞争激烈化和信息科技发展的高速化条件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逐步为社会所重视,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则是应用型人才的主力军,提升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培养其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本文通过诠释应用型人才培养,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出发,探究如今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现状,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对于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有指导意义。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正远  段玉玺  吕杰  陈阿梅  
在分析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途径基本现状的基础上,为了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出了转变教育观念,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硬件平台,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制度,加大经费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等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