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5)
- 2023(9679)
- 2022(8578)
- 2021(8328)
- 2020(7007)
- 2019(16299)
- 2018(16295)
- 2017(30978)
- 2016(17528)
- 2015(20177)
- 2014(20152)
- 2013(19564)
- 2012(17689)
- 2011(15857)
- 2010(15603)
- 2009(13829)
- 2008(13237)
- 2007(11349)
- 2006(9695)
- 2005(8120)
- 学科
- 济(61358)
- 经济(61286)
- 管理(47270)
- 业(43474)
- 企(36739)
- 企业(36739)
- 方法(31258)
- 数学(27039)
- 数学方法(26697)
- 中国(16771)
- 农(15798)
- 学(15416)
- 财(15207)
- 业经(13509)
- 教育(13018)
- 地方(12895)
- 理论(12515)
- 和(10796)
- 农业(10696)
- 贸(10466)
- 贸易(10460)
- 务(10219)
- 技术(10189)
- 财务(10162)
- 财务管理(10143)
- 易(10138)
- 环境(10113)
- 企业财务(9641)
- 制(9560)
- 划(8987)
- 机构
- 大学(241809)
- 学院(235510)
- 管理(94910)
- 济(84607)
- 理学(83523)
- 经济(82543)
- 理学院(82508)
- 管理学(80875)
- 管理学院(80467)
- 研究(76588)
- 中国(52922)
- 京(51661)
- 科学(51002)
- 农(38544)
- 所(38126)
- 业大(37978)
- 财(37384)
- 研究所(35241)
- 范(34402)
- 中心(34291)
- 师范(34071)
- 江(33003)
- 北京(32632)
- 财经(30933)
- 农业(30401)
- 经(28200)
- 院(28029)
- 师范大学(27698)
- 州(27236)
- 技术(26447)
- 基金
- 项目(169598)
- 科学(133189)
- 研究(124384)
- 基金(121786)
- 家(105690)
- 国家(104787)
- 科学基金(90250)
- 社会(75052)
- 社会科(70927)
- 社会科学(70907)
- 省(67539)
- 基金项目(65917)
- 自然(60645)
- 自然科(59223)
- 自然科学(59213)
- 教育(59073)
- 自然科学基金(58114)
- 划(57301)
- 编号(51808)
- 资助(49700)
- 成果(42526)
- 重点(37772)
- 部(37009)
- 课题(36120)
- 创(35492)
- 发(35171)
- 大学(33638)
- 科研(32985)
- 创新(32817)
- 项目编号(32305)
共检索到331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耀明 何勤英
男孩"弱势"现象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而人们的认识是,男孩在高中开始会逐渐追赶上女孩。本文利用某省属一本院校939名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四年学业表现数据探讨了学业表现性别差异问题。通过非配对双样本T检验和学业表现优异指数比较分析发现,大学生学业表现初始状态仍然是男生落后,二年级男女生差距消失并出现"逆转"迹象,三、四年级男生学业表现得到改进并反超女生,差异显著,男生存在"后发优势"。在城乡学生群众中,相对于女生学业表现,农村男生的学业表现比城镇男生的"后发优势"更为显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应立足性别差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美银 张建和
为探讨自尊与大学生学业适应的关系,并考察同伴关系和性别在其中的作用,采用自尊量表、同伴关系量表和学业适应量表对31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自尊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学业适应;同伴关系在自尊与学业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同伴关系的中介作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其中同伴关系在自尊与男大学生学业适应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且显著,在自尊与女大学生学业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对于大学生学业适应的干预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自尊 学业适应 同伴关系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许鑫凤 王骏 王洛忠
学生性别差异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话题,学生表现的性别差异与不同性别学生的非认知能力有关。本研究基于对北京市城市功能拓展区3个区县40所学校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采用增值模型、普通最小二乘估计、分位数回归探究学生表现的性别差异及其与学生非认知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非认知能力特别是自我控制能力显著影响学生表现,并在一定程度解释了学生表现的性别差异。其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性别差异主要由思维控制解释,日常行为的性别差异主要由行为控制解释。此外,后进生表现的性别差异远大于全体学生。本研究建议教育工作者要理性对待学生表现的性别差异,给予男生更多成长空间,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律能力,特别关注后进男生非认知能力的培养和塑造。
关键词:
学生表现 性别差异 非认知能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园园 吕伟 姚本先
本文通过自编的《大学生人际交往价值观调查问卷》对3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目的、人际交往手段和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三方面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与朋友的交往更多出于互助、友情和自我完善的目的。男大学生更倾向于主动地结交朋友。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看重心理因素,而男大学生更看重生理因素。
关键词:
人际交往价值观 性别差异 调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莉萍 由由 熊煜 董璐 汪梦姗 寇焜照
男女生在大学专业选择上存在性别差异。女生选择人文社科专业的比例远高于男生,且选择社科专业的女生比例最高;男生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工科专业,远高于女生。大学专业选择的性别差异在高中文理分科时就已经体现,八成男生在高中时选择理科,仅有一半的女生选择理科。在控制了可能的生理差异、能力差异、兴趣差异以及家庭因素的影响后,男生更倾向于选择理工科专业,女生更倾向于选择人文社科专业,且在理科和工科专业中,男生更倾向于选择工科,女生更可能选择理科。基于此,应加强面向高中生的大学专业介绍及专业选择指导,逐渐减小性别刻板印象和传统观念对不同性别学生专业选择的影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刚 谢桂阳
性别差异研究是一个历史性的课题。从强调女性劣于男性,到否定心理性别差异,到剔除性别歧视、承认性别差异;从性别差异上的生物决定论,到文化决定论,到生物因素与文化因素的相互作用论,在走过了一段曲折道路后,人们形成了一个共识:既要消除性别歧视,又要承认两性差异。这种差异不是孰优孰劣的差异,而是社会性别角色科学分工的基础,以让男女不同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冯秀梅 包雷 余子侠
利用LCTSR测试卷对中美大学生的科学推理能力进行测试分析表明,两国学生的总体表现都存在性别差异,而美国学生性别差异尤其显著,几乎表现在所有推理维度和大部分的测试项目中,而中国学生的性别差异相对较小。与国际上关于性别差异的研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也显示,中国学生在科学教育中的性别差异不大,但在科学职业领域中的女性严重缺失的现象却和国际情况高度一致。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从而对影响女性进入科学领域的因素进行详细研究,并进行有效干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肖慧欣 王卫平
对福建某高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总体要弱于男生。在影响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因素中,课外活动的参与情况对男女生的职业能力均会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与男生相比,女生职业能力的高低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外部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大学生职业能力性别差异的背后是传统社会所建构的性别关系秩序对女性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的束缚和抑制,对此,本文认为应在职业能力训练中融入性别视角,解构传统的性别气质对女大学生的影响,使男女生获得同样的职业发展机会。
关键词:
女大学生 职业能力 性别差异 性别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牛新春 熊艳青
高等教育的命题和难题之一是选拔品学兼优的人才。伦理学研究指出品德是行动力,而学业是大学生日常最重要的行为活动,动态学业表现其实是学生的品德实践。本研究使用某大学2020级本科生学业记录和入学前调研数据,基于个人特征、家庭背景和学业准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计算了学生大一第一学期的院系内预期排名、实际排名和预期排名的差距(回归模型残差),并考察这一差距和学生入学前人格特质、人生目标特征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实际排名远超出预期排名的学生具有利他人生目标,实际排名远低于预期排名的学生抱持利己人生目标,而且前者人格尽责性得分显著更高。也就是说,在中学到大学的转折时期,具有利他目标的学生在学业上超越自己,具有利己目标的学生在学业上面临挫败;前者是个人品德尽责性、公共品德利他人生目标以及学业兼优的人才。这些结果表明,实际排名和预期排名差距这一学业动态指标可以用于鉴别学生的品德人格,成为品德考察的一个有效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殷明 季琼
高等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职业性、应用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课程教学中注重能力本位与工作任务情境,传授“功能性知识”,课程学业更适合采用表现性评价以衡量学生的认知思维与推理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现实、有意义的问题的能力。表现性评价设计的核心包括评价任务设计与评分量规设计。评价任务设计框架包括主题内容、行动或实践、情境、意义,以有效地引发学生“证明其习得功能性知识”的表现。评分量规设计框架包括评分指标、指标权重、质量水平层次、水平分值、标准描述,可作为表现性评价设计具体步骤的参考,最终促进高职课程教学实践更好实现育人效果。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罗进辉 彭晨宸
随着越来越多家族企业进入代际传承阶段,家族二代继承人,特别是不少女性二代继承人的经营表现情况,引起了大家的普遍关注和热议。基于此,本文以中国家族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性别差异视角分析并检验了家族二代继承人的经营表现。结果发现,相比女性二代继承人继任的家族企业,男性二代继承人继任的家族企业具有显著更高的经营绩效,表明男性二代继承人的经营表现要好于女性二代继承人。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工具变量两阶段回归模型等对内生性问题进行检验后,上述研究结论仍然稳健成立。本文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发现,先天方面,由于男性相比女性具有更强的冒险倾向,使得男性二代继承人经营的家族企业具有更高的风险承担水平,即具有显著更高的研发投资水平和负债水平,从而更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表现;后天方面,由于中国“重男轻女”“传男不传女”等传统文化的影响,男性二代继承人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培养,即在企业历练的时间显著更长,更可能在本土而不是到海外积累经验和资源,从而有助于其更好地经营企业。此外,本文发现女性“贤妻良母”的社会角色是女性家族二代继承人相比男性继承人经营表现更差的另一个后天因素。本文的研究工作不仅丰富了相关文献,而且相关结论对于家族企业继承人的培养和传承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
关键词:
家族企业 二代继承人 性别差异 企业绩效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清军 周毕芬 林建鸿
基于372份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渐进适应模型,实证分析了环境感知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及其性别差异。其结果表明:环境感知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对男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程度要大于女生;环境感知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中具有调节作用,男生的环境感知对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正向调节,女生的环境感知对社会资本存在显著的负向调节;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女生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均显著,而男生中仅人力资本显著。
关键词:
大学生 创业意愿 环境感知 性别差异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姜丽群 郭昕
以第十一次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为样本,研究私营企业家主观社会地位感知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私营企业家主观社会地位感知高会有更好的社会责任表现,且私营企业家主观社会地位感知对承担高层次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大于对承担低层次社会责任的促进作用;分组检验发现企业家性别和企业发展环境差异具有调节作用。因此,政府应提高私营企业家的主观社会地位感知,使其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娇
基于2019年《中国本科教与学调查China College Teaching&Learning Survey(CCTL)》的4 461份问卷,从学业表现、能力提升以及态度认同这三个维度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在校表现进行评价。回归结果表明:在控制性别、高考分数等背景变量之后,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在本科期间的挂科数、专业排名以及奖学金获得情况都与非第一代大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但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对所修专业的认同以及农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自我报告的各项能力提升都显著低于非第一代大学生。可见高校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的帮扶重点不在学业表现,而是在高考志愿填报阶段的专业选择以及入校之后的专业认同。帮扶工作还需对城乡生源予以区分,促进农村家庭第一代大学生感知、体验并运用高校提供的各种资源来提升沟通表达、未来规划等核心能力。
关键词:
家庭第一代大学生 量化调查 学生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帆
激烈竞争的社会就业压力给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对严峻的就业形势缺乏认识,缺乏自身心理素质锻炼,在择业时往往会产生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在就业过程中遭受到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方面面因素影响和压力,产生自卑与焦虑、攀比与嫉妒、虚荣与冷漠等心理问题。如何调适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呈现以下特点: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并趋于完善,初具较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